查看所有试题
- 习惯上,把编组站图形称为“几级几场”,其中的“级”指的是()。车站中轴线上纵向排列的车场数
- 按车场相互排列的不同,编组站图形可分为()、()和()三种。警冲标设在两会合线路间,距每线中心线()。横列式;混合式;纵列式2.5m
2m#
4m
3m
- 车列转线占用时间是指调车机车由牵出线起动时起至将车列转调车场,摘机后返回牵出线时止占用咽喉的时间。()正确#
错误
- ()是指调车机车由牵出线指定地点起动时起进入到发场将车列牵出至车列尾部腾空该到发线时止占用咽喉的时间。车列牵出时间
- 合理利用咽喉区的平行进路,使作业量不致过分()个别咽喉道岔(组)。车站直线型梯线车场最适合()。集中于线路较多的到发场
线路较少的到发场#
线路较多的调车场
都适合
- 均衡使用到发线、使每条线的接发列车数或占用时间大致()。机车车辆限界半宽是()。相等1700mm#
1750mm
1800mm
1740mm
- 警冲标设在两会合线路间,距每线中心线()。2.5m
2m#
4m
3m
- 负荷量最大的咽喉道岔组就是()的道岔组。K值最大
- 咽喉区通过能力是指()。车站直线型梯线车场最适合()。咽喉区通过能力是车站某咽喉区各方向接、发车进路咽喉道岔组通过能力之和线路较多的到发场
线路较少的到发场#
线路较多的调车场
都适合
- 交叉渡线由()组成。一个道岔纳入另一个道岔
四副单开道岔和一副菱形交叉#
两副单开道岔及叉间直线段
由一副道岔、道岔后直线段、连接曲线
- 电气化铁路站场空间布置要求,接触网最大高度不应超过()m。6
6.2
6.5#
6.55
- 设有()的区段站,一般设出入段线各一条。机务段
- 在采用肩回运转交路的横列式区段站上,每昼夜通过机车走行线的机车大于或等于()次时可设()条机车走行线。36;1
- 在采用肩回运转交路的横列式区段站上,当每昼夜通过机车走行线的机车在()次以下时,可不设机车走行线,机车利用到发线出入段。36
- 区段站在地形允许条件下,机待线应选择()。尽头式
- 区段站机走线数量,主要根据()确定。复式梯线车场适合()。每昼夜通过该线的机车次数调车场#
到达场
出发场
货场
- 设有机务段的区段站,当出入段机车每昼夜不足()次时,可设一条机车出入段线,另一条缓设。60
- 单线铁路区段站,除正线外,应另设一条()能通行超限货物列车。到发线
- 双线铁路区段站除正线外,应另设()条到发线能通行超限货物列车。2
- 直达、直通、小运转列车的换算系数为()。1
- 正线必需保证能够通行()。超限货物列车
- 区段站的调车场两端应各设()条牵出线,如每昼夜实际解编作业量不超过7列时,次要牵出线可缓设。一
- 在双线铁路上,如无其他条件限制,则旅客列车对数的多少往往就成为是否选择()的基本因素。横列式图形
- 双线纵列式区段站图形,大部分到发线为双进路。()正确#
错误
- 枢纽区段站中,对车站作业产生最不利影响的车流是本线车流。()正确#
错误
- 枢纽区段站各方向间的车流分为()、()、()。本线车流;转线车流;折角车流
- 双线横列式区段站的主要矛盾是()。客货交叉
- 单线铁路横列式区段站机务段设于()或()都可以。站对左;站对右
- 旅客站房应与城镇设于同一侧。()正确#
错误
- 旅客列车到发线应紧靠正线。()正确#
错误
- 货物列车到发线应紧靠站台。()正确#
错误
- 我国站规规定,在中间站正线上铺设道岔()。不能小于9#
不能小于12##
不能小于18#
大于6#即可
- 区段站调车场应尽量靠近(),使车列转线行程短。车站线路分为()。到发场正线、到发线
正线、到发线、货物线
正线、站线#
正线、岔线、特别用途线
- 列车检修所不属于区段站的车辆设备。()正确#
错误
- 自编始发货物列车的车流,在()集结成列,经编组作业由调机转至()进行技术检查。调车场;到发场
- 在采用循环交路时,列车机车不进段,仅在()上进行整备。到发线
- 按作业性质及作业量区段站分为()、()。无改编作业区段站;有解编作业区段站
- 越行站设置在单线铁路上,它主要办理同方向列车的越行,必要时办理反方向列车的转线,也办理少量的客货运业务。()7道有效长为()的距离。正确#
错误信号机到车挡
警冲标到车挡
道岔基本轨接头到车挡#
警冲标到信号机
- 双线铁路中间站一般应设()到发线。两条
- 会让站设置在双线铁路上,主要办理列车的到发、会车和让车,也办理少量的客货运业务。()正确#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