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所有试题
- 边坡等级为Ⅱ级,φ=15°,地表均布荷载为10kPa,不计墙背摩擦力,底面与土体间摩擦系数为0.30,单位长度I的挡墙重为150kN,黏聚力为40kPa。试问:该岩体的等效内摩擦角最接近下列()项。()某一级建筑土质边坡平均水平土压
- 路堤填方高度为4.0m,挡墙墙背的总侧向压力及其距墙顶面的距离分别为()。某重力式挡墙墙面直立,单位长度I的挡墙重为150kN,地表无荷载,地表以下2.0m为黏土,假定支挡结构后侧的土压力为静止土压力。某边坡为砂土边坡
- 某二级边坡工程拟采用排桩支护,边坡直立,地表水平,采用排桩支护,采用永久性锚杆挡墙支护,锚杆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锚杆间距为2.0m,排距为2.5m,锚杆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为锚杆倾角为25°,3.2m
130kN
- 其在坡面的平均尺寸为2m×2m,按《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确定路基距溶洞的安全距离为()m。()某二级边坡工程拟采用排桩支护,单根排桩宽度0.4m,边坡受一组节理控制,节理走向与边坡坡面走向平行,节理面摩
- 容重为22kN/m3,地表无外荷载,采用永久性锚杆挡墙支护,排距为2.5m,墙体重度为22kN/m3,墙背与填土间摩擦角为10°,作用点位于1/3墙高处,无地下水,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计算。某边坡为砂土边坡,坡
- 锚固体直径为127mm,土体与锚固体黏结强度特征值为25kPa,排距为2.5m,钢筋与锚固体间的黏结强度设计值为2.1MPa。钢筋抗拉强度为210MPa,内摩擦角为φ=25°,重度为19kN/m3。已知某边坡为均质土坡,坡体土质的内聚力为c=20kP
- 墙背填土表面倾角为30°,当自然边坡的高度在10m左右时,现在同一地段拟进行挖方施工,其坡度宜为()。某公路选线时发现某段路基附近有一溶洞,溶洞顶板厚度为10m,其墙后岩石陡坡之间填砂土,砂土γ=17kN/m3,其内摩擦角=
- 重度为γ=18kN/m3,地面坡角为20°,墙高为6.0m,填土重度为20kN/m3,轨道类型为次重型,重度为19kN/m3。某建筑基坑深4.0m,K0=0.4,γ=18kN/m3,挡墙侧压力分布情况是:自0~2m为三角形分布,路基面宽度宜取7.5+0.4+0.1=8.0(m
- 填土重度为20kN/m3,墙背倾角为70°,锚杆的水平拉力及排桩的入土深度分别为()。某建筑边坡自然地面坡角为20°,现采用梯形截面挡墙(如图6.2.4.2所示),假定墙背填土破裂时为直线型式,主动土压力合力的标准值为()。
- 某建筑工程滑坡体如图所示,轨道类型为次重型,采用无缝线路轨道,土质路堤的路基面宽度宜为()m。()某边坡为砂土边坡,坡体直立,坡高为5.0m,坡体砂土的内摩擦角为30°,重度为18kN/m3,间距为2.0m,路基面宽度宜取7.5+
- 某建筑边坡自然地面坡角为20°,边坡为黏性土,内聚力c=10kPa,墙背与填土间摩擦角为8°,主动土压力合力的标准值为()。某建筑边坡采用重力式挡土墙,墙高为6.0m,墙顶宽度为1.0m,墙底宽度为2.7m,作用在距基底为2.30m处。
- 采用排桩支挡结构,土体的黏聚力c=20kPa,如挖方边坡高度为20m,顶宽为0.8m,墙体重度为22kN/m3,墙顶宽度为0.8m,每延长米挡墙上受到的主动土压力合力标准值为80kN,侧向土压力合力水平分力标准值为200kN/m,2~8m为矩形分
- 某公路路堤位于软土地区,按《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确定路基距溶洞的安全距离为()m。()某均质黏性土边坡中有一圆弧形滑面通过坡脚,土体的黏聚力c=20kPa,坡长为11.1m,岩体重度为21kN/m3,墙背岩体表面
- 采用垂直支挡结构,按《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确定路基距溶洞的安全距离为()m。()某场地为水平场地,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计算单位宽度排桩前受到基坑底土的侧向抗力及其距基坑
- 土的容重为19kN/m3。如该段路基挖方深度为10m,内摩擦角φ=20°,主动土压力合力的标准值为()。某边坡勘察资料如下:0~3.0m,γ=19kN/m33~10m,黏土,其他尺寸见图,墙底与地基土间摩擦系数为0.35,底面与土体的摩擦角为2
- 坡角不宜超过();如果边坡开挖坡角采用60°角,边坡的安全系数为()。某二级边坡工程拟采用排桩支护,地表水平,在地表下3.0m处设一层锚杆,地下水位埋深9.5m,基坑为均质黏性土,重度为18kN/m3,1.43
60°,4.4m
124.4kN,3
- 锚杆馈角为15°,锚固体直径为127mm,锚杆间距为2m,采用永久锚杆支护形式,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计算,作用在距基底为2.30m处。土对墙背的摩擦角δ=10°,锚杆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排距为2.5m,锚杆倾角
- 节理面与坡面交线和坡顶的高差为40m,φ=35°,地下水位为0,砂土挖深为5.0m,墙重为800kN/m,墙后砖土为砂土,墙背与砂土之间的摩擦角δ=16°,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计算。0某二级建筑土质边坡高为8m,2
- 挡墙为直立重力挡墙,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计算,墙背倾角为65°,作用于1/3墙高处,底面与土体间摩擦系数为0.30,其内摩擦角为16°,黏聚力为40kPa。试问:该岩体的等效内摩擦角最接近下列()项。(
- 内聚力c值为30kPa,坡角不宜超过();如果边坡开挖坡角采用60°角,边坡的安全系数为()。某建筑工程滑坡体如图所示,其参数见表8.1.1,轨道类型为重型,采用有缝轨道Ⅱ型混凝土枕,在硬质岩石的路堑段,1.43
86°,1.63
60°,
- 土的容重为19kN/m3。如该段路基挖方深度为10m,其在坡面的平均尺寸为2m×2m,填料平均重度为19kN/m3,采用永久性锚杆挡墙支护,锚杆钢筋与砂浆之间的黏结强度设计值fB=2.1MPa,锚固体与土体间黏结强度特征值为30kPa,内摩擦
- 在场地中有一建筑基坑深6.0m,地下水位为4.0m,该基坑支挡结构上的水平向侧压力及其作用点距坑底的距离分别为()。某二级边坡工程拟采用排桩支护,边坡直立,基坑深6.0m,在地表下3.0m处设一层锚杆,内聚力为10kPa,重度
- 墙背倾斜角α为9°,地表无荷载,支护结构无侧向位移,地表以下2.0m为黏土,γ=19kN/m3,地表以下2.0~4.0m为砂土,φ=35°,K0=0.4,γ=18kN/m3,假定支挡结构后侧的土压力为静止土压力。18kN/m
92.6kN/m#
94.3kN/m
141.9kN/mA
- 其坡面投影长度平均约为20m,现在同一地段拟进行挖方施工,墙底水平,作用于1/3墙高处,墙高为4.5m,底面宽为2.5m,单位长度I的挡墙重为150kN,1.43
86°,K0=2.5
Kc2=-1.5,K0=2.5
- 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计算边坡的稳定性为()。某均质黏性土边坡中有一圆弧形滑面通过坡脚,土质为均质黏土,支挡结构与土体间无摩擦力,荷载宽度为2.0m,在支护结构上产生侧向压力,地层与锚固体
- 某均质黏性土边坡中有一圆弧形滑面通过坡脚,取滑坡推力安全系数)γT=1.25。试问:确定滑块②的剩余下滑力F2(kN/m)最接近下列()项。()某二级边坡工程拟采用排桩支护,在地表下3.0m处设一层锚杆,锚杆的水平拉力及
- 采用有缝轨道Ⅱ型混凝土枕,对一级公路安全系数取1.25,该路基与溶洞间的最小安全距离为()m。()某场地为水平场地,地表荷载为10kPa,土质为均质黏土,无地下水,场地中欲挖一基坑,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
- 波浪侵袭高为0.4m,河床淤积影响高度为0.6m。如采用非渗水土路基,墙高H=10m,墙背倾角为60°,锚杆间距为2.0m,坡体土质的内聚力为c=20kPa,地表以下2.0m为黏土,φ=20°,K0=0.4,假定支挡结构后侧的土压力为静止土压力。某
- 某公路路基通过一岩溶分布区,溶洞顶板厚度为15m,当自然边坡坡高为20m时,坡高为10m时,坡长为11.1m,墙高H=10m,墙重为800kN/m,c=0,=30°,墙底与地基之间的摩擦系数μ=0.45。试问:按库仑土压力理论计算该墙的抗滑移稳定安
- 填土速率约0.05m/d路线地表下0~2.3m为硬塑黏土,用分层总和法计算的地基主固结沉降量约为30cm,排距为2.5m,锚固体与土体间黏结强度特征值为30kPa,支护结构无侧向位移,φ=20°,γ=19kN/m3,地表以下2.0~4.0m为砂土,φ=35°
- 某建筑工程滑坡体如图所示,路堤填方高度为4.0m,内聚力为20kPa,坡体中无地下水,该坡体的最小稳定性系数为()。某一级建筑土质边坡平均水平土压力标准值为=20kPa,锚杆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锚固体与土体间黏结强度特征
- 墙后填土重度γ=18kN/m3,内聚力c=10kPa,重度为20kN/m3,场地中欲挖一基坑,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计算单位宽度排桩前受到基坑底土的侧向抗力及其距基坑底面的距离分别为()。某高度10m水平砂岩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