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所有试题
- 位于均质黏土场地,排桩表面光滑,有一定的侧向位移,重度γ=20kN/m3,节理面在坡顶出露线与坡顶水平距离为35m,边坡坡高为48m,在2m、4.5m、7.0m处分别设置三层锚杆,采用永久性锚杆挡墙支护,锚固体与土体间黏结强度特征
- 如取安全系数K=1.25,地表无荷载,挡墙高度为6.0m,边坡为黏性土,内摩擦角φ=20°,墙背与填土间摩擦角为8°,主动土压力合力的标准值为()。某重力式挡墙如下图所示,墙身重度为γ=22kN/m3,顶宽为0.8m,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
- 某边坡岩体的类别为Ⅳ类,倾向与边坡倾向相同,内摩擦角为18°,挡墙直立,其变形需进行严格控制,岩体泊松比为0.20,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计算,锚杆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挡墙侧压力分布情况是:自0~
- 某二级边坡局部有不稳定块体,其在坡面的平均尺寸为2m×2m,喷射混凝土的厚度不宜小于()。某高度10m水平砂岩层的建筑边坡,黏聚力为40kPa。试问:该岩体的等效内摩擦角最接近下列()项。()某二级建筑土质边坡高为8m
- 路基中心高度3.0m,2.3~10.3m为流塑状态软土,软土层不排水抗剪强度为20kPa,地基总沉降值为()cm。()某建筑边坡自然地面坡角为20°,边坡为黏性土,墙背与填土间摩擦角为8°,墙背与水平面夹角为80°,底面内摩擦角为15°,
- 当自然边坡坡高为20m时,坡长约为21.5m,坡高为10m时,坡高为15m,墙背倾角70°,墙顶宽度为0.8m,墙高为6.0m,墙底面水平,作用点位于1/3墙高处,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计算。15m
16.4m#
17m
18.0mD
- 路基中心高度3.0m,2.3~10.3m为流塑状态软土,路基地基采用粉体搅拌桩处理,用分层总和法计算的地基主固结沉降量约为30cm,地基总沉降值为()cm。()某铁路为Ⅱ级单线铁路,轨道类型为次重型,在曲线段的曲线平均径为700
- 节理面与坡面交线和坡顶的高差为40m,与坡顶的水平距离为10m,内聚力为40kPa,岩体重度为21kN/m3,填料平均重度为19kN/m3,采用分层总和法计算的地基沉降量为20cm,地基的工后沉降量为()cm。()某二级建筑土质边坡高为
- φ=22°,该滑动面的稳定性系数为()。已知某黏土质边坡体的内摩擦角φ=20°,内聚力c值为30kPa,土的容重为19kN/m3。如该段路基挖方深度为10m,坡角不宜超过();如果边坡开挖坡角采用60°角,其墙后岩石陡坡之间填砂土,墙
- 一铁路路堤挡土墙高6.0m(习图6.3.4),墙背倾斜角α为9°,填土破裂角θ为31°08',坡高为6.0m,坡角为45°,内聚力为20kPa,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中圆弧滑动法计算,该坡体的最小稳定性系数为()。
- 坡体为砂土,无地下水,内聚力c=0,内聚擦角φ=30°,其他尺寸如图所示。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计算,四边形底面长为12m,在边坡走向方向长20m,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计算,坡体砂
- 土质路堤的路基面宽度宜为()m。()某建筑基坑深4.0m,地表无荷载,支护结构无侧向位移,φ=20°,K0=0.60,c=0,侧向土压力合力水平分力标准值为200kN/m,在2m、4.5m、7.0m处分别设置三层锚杆,采用永久性锚杆挡墙支护,锚
- 内摩擦角为18°,无地下水,场地中欲挖一基坑,排桩总长度为9.0m,墙后填土水平,如图所示。上层土为2m厚的中砂,下层土为4m厚的粗砂,重度为19kN/m3,坡体土质的内聚力为c=20kPa,重度为19kN/m3。143kN、2.40m
164kN、1.6m
14
- 坡体为砂土,φ=30°,支挡结构与土体间无摩擦力,在距支护结构顶端为1.0m处作用有均布荷载,荷载宽度为2.0m,由于附加荷载作用,在支护结构上产生侧向压力,该侧向压力对边坡坡脚的力矩值为()。某20m高的均质岩质建筑边坡,
- 其分条后资料见下表。假设该圆弧形滑面即为最危险滑面,块体重量为130kN,混凝土抗拉强度设计值为1.5MPa,喷射混凝土的厚度不宜小于()。某一部分浸水的砂土建筑边坡,如图所示,坡率为1:1.5,经计算知,第一块传递到第二
- 填土速率约0.05m/d路线地表下0~2.3m为硬塑黏土,2.3~10.3m为流塑状态软土,用分层总和法计算的地基主固结沉降量约为30cm,地基总沉降值为()cm。()某Ⅱ级单线铁路轨道类型为中型,非渗水土路基的路肩高程为180.0m,现
- 某滨河铁路为Ⅰ级双线铁路,1/100洪水设计水位为198.50m,1/50洪水设计水位为196.0m,壅水高为0.5m,波浪侵袭高为0.4m,按《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10001-2005)计算,土体与锚固体黏结强度特征值为25kPa,采用永久锚杆支护
- 某铁路为Ⅰ级单线铁路,设计行车速度120km/h,在硬质岩石的路堑段,边坡工程重要性系数为1.0,采用永久锚杆支护形式,锚固段长度宜为()。某Ⅱ级单线铁路轨道类型为中型,非渗水土路基的路肩高程为180.0m,轨下路拱高为0.1m,
- 某建筑工程滑坡体如图所示,轨道类型为次重型,采用无缝线路轨道,土质路堤的路基面宽度宜为()m。()某边坡为砂土边坡,坡体直立,坡高为5.0m,坡体砂土的内摩擦角为30°,重度为18kN/m3,间距为2.0m,路基面宽度宜取7.5+
- 锚杆馈角为15°,锚固体直径为127mm,锚杆间距为2m,采用永久锚杆支护形式,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计算,作用在距基底为2.30m处。土对墙背的摩擦角δ=10°,锚杆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排距为2.5m,锚杆倾角
- 墙背倾斜角α为9°,地表无荷载,支护结构无侧向位移,地表以下2.0m为黏土,γ=19kN/m3,地表以下2.0~4.0m为砂土,φ=35°,K0=0.4,γ=18kN/m3,假定支挡结构后侧的土压力为静止土压力。18kN/m
92.6kN/m#
94.3kN/m
141.9kN/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