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所有试题
- 孙中山在大学期间最爱读的非专业书籍是《法国革命史》、()。国民党一大宣言共分为()等三个部分。1907年8月,()的停刊,标志着革命派和保皇派论战的结束。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中,有两个已经成功,今后
- 辛亥革命爆发前,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有黄花岗起义、镇南关起义、()。孙中山科学技术的国家发展观,主要表现在()和()两个方面。河口起义科学救国#
科技救国
科技兴国#
科教兴国
- 孙中山在英国伦敦蒙难期间得到了康得黎、()的积极营救。《上书李鸿章》中所重点阐述的问题是()。孟生实业救国#
发展教育
以农为经
- 拥护孙中山三大政策的只有廖仲恺、()、何香凝等左派成员。()年,在革命团体《香港兴中会章程》中,谈到了“利国益民”的问题。孙中山曾明确地将科学分为两大类别,即()。宋庆龄1986
1985#
1905自然科学#
哲学
人事
- 孙中山沿用中国古代知行关系的范畴与命题,在一定程度上批判唯心主义知行观,提出了()、分知分行。知难行易
- 孙中山主张从()、人才培养、军港建设方面加强海军建设。1914年9月,孙中山在《革命方略》里,就革命军的()等具体问题做了设计和详细的规定。舰械构造誓词#
军法#
服装#
官制#
- 香港兴中会的入会誓词是驱逐鞑虏、恢复华夏、()。孙中山为同盟会拟定的纲领是()。创立合众政府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 孙中山逝世后,遗体安葬于南京紫金山南麓,墓地称为中山陵园。正确#
错误
- 孙中山是第一位颠覆“中体西用”的理念,系统提出现代化建军思想的资产阶级军事。孙中山于()年11月12日诞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正确#
错误1865
1866#
1867
- 孙中山三大政策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1903年7月()后,所谓民权已经被袁世凯所剥夺。孙中山主张对青年学生进行(),为农工商各业培养应用型人才。正确#
错误二次革命#
护国运动
护法运动专门教育
通识教育
职业
- 孙中山要求的教育培养目标是奋发为雄,立志救国、树立健全高尚的人格。正确#
错误
- 孙中山研究的中心是我国古代的土地平均问题。孙中山的经济建设思想的发展变革,以()年为界,分为两个时期。正确#
错误1894#
1895
1905
- 孙中山认为,大胆引进外国优秀人才,是发展中国教育事业的重要手段。正确#
错误
- 孙中山衣帽仍封于北京香山碧云寺石塔中,称为“衣冠冢”。正确#
错误
- 孙中山认为,达尔文的进化之学所以能够使世界思想为之一变,统摄各种学术,是因为它揭示了自然发展的基本轨迹和规律。正确#
错误
- 孙中山认为,作为国办教育补充的最有效的方法是社会办教育。据统计,在1905―1907年间加入同盟会的成员中,占绝大多数的是()。正确#
错误资本家
华侨
留学生#
- 孙中山信奉“英雄史观”,他把人区分为先知先觉、后知后觉和不知不觉三个等次。正确#
错误
- 孙中山五权宪法是指立法、司法、行政、考试、监察五种权力的分设、独立与制衡。正确#
错误
- 孙中山民权思想的萌芽可以追溯到他第一次侨居檀香山时期。()是中国达到民族独立的主要障碍。以下哪个()未被《建国方略》收编正确#
错误帝国主义#
军国主义
官僚主义
民族主义《民权初步》
《实业计划》
《孙文学
- 孙中山经济建设思想的发展变革,可以以1895年为界分为两个时期。正确#
错误
- 孙中山革命与武装斗争的思想在酝酿时期曾与改良思想并存。孙中山在国事遗嘱中,要求国民党继续贯彻()。正确#
错误《建国方略》#
《建国大纲》#
《三民主义》#
《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 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生成于1896—1897年旅居美国期间。孙中山的()主义是具有中国特色国家经济近代化的纲领。1922年6月,()发动反革命叛乱,直接导致了孙中山第二次华发运动失败。正确#
错误民本
民权
国民
民生#汤继
- 孙中山民生主义的四大宗旨是:一为国民谋饭吃,二为国民谋衣穿,三为国民谋居室,四为国民谋走路。在国民党一大会议上,孙中山确立了()三大等政策。()年2月12日,末代皇帝溥仪退位,结束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正确#
错
- 孙中山经济建设思想的发展变革,同孙中山由一个深受改良主义影响的革命者而向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的历程是一致的。《实业计划》实施策略包括()。孙中山主张对青年学生进行(),为农工商各业培养应用型人才。正确#
错
- 孙中山国防教育思想还有一个突出特点:对全民进行国防教育。行使中华民国统治权的包括()。正确#
错误参议院#
临时大总统#
国务员#
法院#
- 孙中山认识论的核心和精华是“行先知后”。据统计,在1905―1907年间加入同盟会的成员中,占绝大多数的是()。孙中山在国事遗嘱中,要求国民党继续贯彻()。正确#
错误资本家
华侨
留学生#《建国方略》#
《建国大纲》#
- 孙中山国家经济近代化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点是民权主义。孙中山科学技术的国家发展观,主要表现在()和()两个方面。正确#
错误科学救国#
科技救国
科技兴国#
科教兴国
- 孙中山联俄后的第一项决策就是改组国民党,他聘用的第一位俄国顾问维金斯基就主管党的组织工作。正确#
错误
- 孙中山平均地权的思想萌发于儒家创始人的天下为公思想。()策略是发展中国经济,实现近代化的必由之路。据统计,在1905―1907年间加入同盟会的成员中,占绝大多数的是()。正确#
错误对外开放#
重视农业
平均地权
平均
- 孙中山明确提出要“外交立国”,强调“速筹生财之道”。正确#
错误
- 孙中山经济建设思想产生的理论根源,一方面继承中国古代传统经济思想可资借鉴的部分,另一方面深受西方经济思想的影响。正确#
错误
- 孙中山对西方的这一主流政体十分赞赏但并不迷信。孙中山认为,()是全社会每一位成员所共有的责任。孙中山在()中,把“人能尽其才”称为“富国之大经,治国之大本”的“国事“之一。正确#
错误普及教育
共同办学
好好学习
- 孙中山堪称中国近代伟大的教育思想家。孙中山主张对外开放,重视响西方学习,在教育领域首先体现为注重()。武昌起义爆发会三天,武汉()三镇全部被攻克。()年11月24日,孙中山在檀香山召开了兴中会成立会议,并通过
- 孙中山国家经济近代化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点是民权主义。民权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民主革命纲领的重要内容,也是孙先生构想中国国家经济近代化发展道路的理论依据。正确#
错误
- 孙中山科学技术思想认为科学技术的对外开放集中体现在如何开放、()等个面。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反复阐述了()的观点。1895年,孙中山领导()拉开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序幕。开放将带来的好处科技兴国#
农业兴
- 孙中山的平均地权、(),仅仅意味着土地所产生的权益由国家分配,而不是土地本身的平均化分配。孙中山指出:科学具有()的特征。土地国有真理性
实践性
系统性#
条理性#
- 孙中山的外交思想以振兴中华为核心,其基本点是争取民族独立,坚持睦邻友好,维护亚洲与世界和平。1894年11月24日,孙中山在()召开了兴中会成立会议,并通过了孙中山起草的《兴中会章程》。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认为“三民
- 孙中山的经济思想与其政治理念密不可分。国民党一大最为重要的议程是通过了()。正确#
错误《中国国民党党纲》
《中国国民党改组宣言》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 孙中山的民生史观可以演绎为:历史的中心、社会问题、生存问题、民生问题、()、互助原则、道德仁义、自由、平等、博爱。辛亥革命前,孙中山领导的十次武装起义中,发生在广州的有()次。()年2月12日,末代皇帝溥仪
- 孙中山的维护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的外交工作原则,可概括为“强国外交”。()策略是发展中国经济,实现近代化的必由之路。自1918年至1919年,孙中山撰写了《孙文学说》和()孙中山同意将大总统的职位让于袁世凯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