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所有试题
- 1894年11月24日,孙中山在檀香山召开团体成立会议,孙中山提议新团体以“兴中会”命名。孙中山在同盟会的入会誓词中,提出()。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的表达中,民生主义主要是指()。正确#
错误驱除鞑
- 1895年10月孙中山发动了广州起义揭开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革命派和保皇派论战中,双方的宣战阵地是()。正确#
错误民报#
苏报
新民丛报#
新闻报
- 1893年孙中山邀陆皓东、郑士良、魏友琴等人,聚会于抗风轩,秘密酝酿成立一个团体,以从事“医国”活动。()年11月24日,孙中山在檀香山召开了兴中会成立会议,并通过了孙中山起草的《兴中会章程》。行使中华民国统治权的
- 上书李鸿章是孙中山第一次施展其经世报国的抱负,承载富民强国美好愿望的救国行动。孙中山称()为国家“实业计划之大方针,为国家经济之大政策”。正确#
错误《实业计划》#
《孙文学说》
《民权初步》
- 1886年,孙中山从香港中央书院毕业。孙中山对日外交思想表现为()思想。()是孙中山外交思想的一个重要观点。()是构成《实业计划》的主要内容。在教育培养目标方面,孙中山还提到了()三项的发展问题。正确#
错误
- 二次革命在一定意义上是辛亥革命的继续。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在香港求学期间,和()过从甚密,畅谈革命理论,被称作“四大寇”。在教育培养目标方面,孙中山还提到了()三项的发展问题。正确#
错误民族主义
- 自中国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内部就存在两种政治力量斗争:其一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其二是以康、梁为代表的改良派。孙中山国家经济近代化的宏伟蓝图是()正确#
错误实业计划#
发展教育
教育为本
- 1895年3月,孙中山和陆皓东、郑士良等到广州筹划起义。黄埔军校全称为()。正确#
错误中国国民党军官学校
中国国民党军事学校
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 1903-1905年间,中国涌现出来的影响较大的革命团体有()。在谈到如何看待引用外资和人才时,孙中山反对()华兴会#
光复会#
日知会#盲目排外#
赶超欧美
发展实业
纯商性质
- 1890年孙中山在写给他的同学、病休居家的郑藻如的书中,特别涉及到了三项经济改良的措施()。振兴农桑#
修筑铁路
禁绝鸦片#
发展教育#
- 1905年8月,孙中山在东京组建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广州起义
镇南关起义#
武昌起义
- 孙中山为同盟会拟定的纲领是()。孙中山明确提出()服务的观点。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国人才为我经营创造#
发展
科学
实业
- 1911年10月10日,()爆发。兴中会
中国同盟会
青山军事学校#
- 实现民生主义的要旨有二,即()。改组后和中国共产党合作的国民党转变成为由()和民族资产阶级共同组成的民主革命联盟。平均地权#
驱除鞑虏
节制资本#
创立民国工人#
农民#
小资产阶级#
- 同盟会的成立开创了孙中山革命历程的新起点,也是民主革命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里程碑。1894年11月24日,孙中山在()召开了兴中会成立会议,并通过了孙中山起草的《兴中会章程》。正确#
错误香港
东京
檀香山#
- 孙中山曾明确地将科学分为两大类别,即()。自然科学#
哲学
人事科学#
社会科学
- 实行对外开放必须坚持的原则是()。独立主权国家的原则#
为我所用的原则#
符合国情,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
立定赶超西方国家,济弱扶贫的原则#
-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中,有两个已经成功,今后首要推行的是()。民族
民权
民生#
-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民生主义有四大纲,即()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民主主义资本#
土地#
实业#
教育问题#
- 天津位于中纬度欧亚大陆东岸,是东南季风盛行地区,属于()气候。国民党一大宣言共分为()等三个部分。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从巩固革命成果和社会发展的高度,把精力集中到国家建设上来,形成以科学技术促进国家发展的
- 孙中山科学技术的国家发展观,主要表现在()和()两个方面。1903年7月()后,所谓民权已经被袁世凯所剥夺。科学救国#
科技救国
科技兴国#
科教兴国二次革命#
护国运动
护法运动
- 孙中山早期的改良救国经济思想比较集中的表现在三篇文章中()。孙中山在香港求学期间,和()过从甚密,畅谈革命理论,被称作“四大寇”。《致郑藻如书》#
《上书李鸿章》#
《孙文学说》
《农功》#陆皓东
陈少白#
杨鹤龄
- 在教育培养目标方面,孙中山还提到了()三项的发展问题。国民党一大最为重要的议程是通过了()。德育#
智育#
美育
体育#《中国国民党党纲》
《中国国民党改组宣言》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 1894年6月,孙中山在()创建了我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孙中山将科学划分为两大类别,即()。1920年秋天,经陈独秀介绍,孙中山在上海寓所会见了共产国际远东局派到中国来的第一个使者()。()年春,孙中山
- 孙中山要求的培养目标是什么()以下()未被《建国方略》收编。实现民生主义的要旨有二,即()。奋发为雄#
树立健全高尚的人格#
立志救国#
全面发展《民权初步》
《实业计划》
《孙文学说》
《农功》#平均地权#
驱
- 孙中山的经济建设思想的发展变革,以()年为界,分为两个时期。1894#
1895
1905
- ()年春,孙中山曾专门加拿大,到已经实行亨利。乔治的土地价值课税法的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孙中山的科学技术观包括()1984#
1985
1896科学技术的国家发展观#
科学技术的应用价值观#
科学技术的对外开放观#
科学技术
- 孙中山在()中,把“人能尽其才”称为“富国之大经,治国之大本”的“国事“之一。()是中国达到民族独立的主要障碍。《兴中会章程》
《上书李鸿章》#
《孙文学说》帝国主义#
军国主义
官僚主义
民族主义
- 孙中山称()为国家“实业计划之大方针,为国家经济之大政策”。《实业计划》#
《孙文学说》
《民权初步》
- 孙中山于()年4月17日在上海中华实业联合会欢迎会的演说中正式提出了“开放主义”的政策。孙中山教育思想培养人才的目标是()1912#
1904
1916发奋读书,研究学问#
造就高尚人格#
发奋为雄,立志救国#
只做学问,不问政
- 孙中山把()放在“立国之本”、“振兴之道”的位置。实现民生主义的要旨有二,即()。经济
教育#
实业平均地权#
驱除鞑虏
节制资本#
创立民国
- 孙中山在()中,集中阐发了自己的进化论的思想。《致郑藻如书》
《建国方略》
《孙文学说》#
- 孙中山主张对青年学生进行(),为农工商各业培养应用型人才。孙中山教育思想培养人才的目标是()专门教育
通识教育
职业技能教育#发奋读书,研究学问#
造就高尚人格#
发奋为雄,立志救国#
只做学问,不问政治
- 孙中山国家经济近代化的宏伟蓝图是()()是孙中山首次公开提出经济改良主张和三项经济改良措施的重要文章1920年秋天,经陈独秀介绍,孙中山在上海寓所会见了共产国际远东局派到中国来的第一个使者()。实业计划#
发
- 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从巩固革命成果和社会发展的高度,把精力集中到国家建设上来,形成以科学技术促进国家发展的理念,立足现实,反复阐述了()的观点。()是国家兴旺富强的基础和前提。科技兴国#
科技救国
科学救国教
-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认为民族、民权的两大问题已经成功解决,日后的首要任务是()。孙中山外交思想的主要内容()。孙中山要求青年学生(),这其中蕴涵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教育思想。教育
铁路
民生#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
- 孙中山在()中,把发展教育事业列为国内革命的“具体目的”之一。革命派和保皇派论战中,双方的宣战阵地是()。1912年元旦,()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1905年8月,孙中山在东京组建了中国第一个资产
- 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的表达中,民生主义主要是指()。平均地权#
限制资本
和平赎买
- 《实业计划》写成于()年。在谈到如何看待引用外资和人才时,孙中山反对()义和团爆发是在()。1916
1918#
1924盲目排外#
赶超欧美
发展实业
纯商性质1898年
1899年
1900年#
- 《上书李鸿章》中所重点阐述的问题是()。自1918年至1919年,孙中山撰写了《孙文学说》和()()是构成《实业计划》的主要内容。孙中山认为对外开放必须要坚持()。实业救国#
发展教育
以农为经《实业计划》#
《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