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所有试题
- 制订工作制度是造林施工设计工作的()阶段。在西藏大部分地区,整地宜在()进行。工程造林的内容是()。准备工作#
外业工作
内业工作
设计工作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造林经费
资金来源
项目的确立#
施
- 测量区划是造林施工设计工作的()阶段。水源涵养林属()。以下属于改地适树途径的措施有()。准备工作
外业工作#
内业工作
设计工作A、用材林
B、防护林#
C、经济林
D、特用林细致整地#
水肥管理#
引种实验
混交
- 调查气象、水文、地形、土壤等是造林施工设计工作的()阶段。准备工作
外业工作#
内业工作
设计工作
- 技术设计是造林施工设计工作的()阶段。准备工作
外业工作
内业工作#
设计工作
- 查清规划设计区内的土地资源,森林资源,发展林业的社会经济状况是()的任务之一。混交林中不同树种种间是一种()。主要树种和伴生树种混交是指()。种子播种品质中最重要的指标是()。影响苗木质量的关键时期是(
- 收集自然情况资料如气象,水文等资料是造林施工设计工作的()阶段。下列混交类型中,抗火灾能力最强的是()。关于大棚环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准备工作#
外业工作
内业工作
设计工作A、针针混交
B、阔阔混交#
C
- 根据实际需要,对造林工程的有关附属项目进行规划设计是()的任务之一。播种苗幼苗期的生长特点是()。造林区划
造林规划#
造林调查设计
造林施工设计A、开始自行制造营养物质#
B、尚未长出侧根和真叶
C、是苗木生
- 根据当年的造林任务,在造林前进行施工设计是()。渐伐的步骤是()。造林区划
造林规划
造林调查设计
造林施工设计#A、均匀渐伐、带状渐伐、群状渐伐
B、预备伐、下种伐、受光伐、后伐#
C、皆伐、择伐、透光伐
D、
- 主要树种和伴生树种混交是指()。选择造林树种的原则是()。固氮改土及蓄水能力强的树种是()。混交方法
混交类型#
混交比例
混交图式A、经济学原则
B、林学原则
C、生物学原则
D、经济学原则、林学原则、生态学
- 选择混交树种具体要求之一是()。嫁接育苗,砧木一般用()苗。阳性
阴性
生长迅速
与主要树种特性不同#A、实生#
B、营养繁殖
- 混交林优点之一是()。改变立地环境,满足树木生长的需求称为()。单一品种产量高
比较稳定#
措施复杂
种间关系好A、选树适地
B、选地适树
C、改地适树#
D、改树适地
- 前期生长快,生长量多,繁殖容易,萌蘖力强是()树种选择依据。用材林
防护林
经济林
薪炭林#
- 生长快,收益早,产量高,质量好,收获期长是()树种选择依据。多数树种的花芽分化是在()。培育杉木速生丰产林应()。在较好立地条件,速生树种,苗木较密的情况下,间苗时间可在造林后()进行。用材林
防护林
经济林#
- 从母树上截取一定长度枝干,直接埋于造林地上,培育成林的造林方法称为()。马尾松造林时间一般不应超过()。插木造林
埋干造林#
分根造林
分蘖造林2月上旬
2月下旬
3月上旬#
3月下旬
- 改变树种特性适应立地环境称为()。混交林主要树种的比例一般要()。选树适地
选地适树
改地适树
改树适地#A、大于伴生树种#
B、小于伴生树种
C、等于伴生树种
D、不考虑比例
- 从母树上切取枝干的一部分,直接插入造林地后,生长不定根,形成新林的方法称为()。在进行立地质量评价过程中,()可以被确定为主导因子。收集自然情况资料如气象,水文等资料是造林施工设计工作的()阶段。插木造林#
- 在造林树种确定后,根据树种的生态特性选与之相适应的立地条件称为()。选树适地
选地适树#
改地适树
改树适地
- 在较好立地条件,速生树种,苗木较密的情况下,间苗时间可在造林后()进行。播种育苗地管理措施,从播种到幼苗出土,具体包括()。穴盘苗炼苗时间一般为()。育苗施基肥的方法主要有()。1年
1-2年
2-3年#
4-5年A、切
- 直接从母树上切取一部分枝干,将其插入地上,使其生根,培育成林的方法称()。嫁接育苗,砧木一般用()苗。森林收获更新作业的类型主要包括()插木造林#
埋干造林
分根造林
分蘖造林A、实生#
B、营养繁殖生长抚育
透
- 在干旱瘠薄的造林地上水是影响林木生长的()。因素之一
次要因素
较重要的因素
决定因素#
- 在较好立地条件,速生树种,苗木较密的情况下,间苗时间可在造林后()进行。塑料大棚育苗时,棚内夜间温度一般控制在()。在适地适树途径中,一般来说技术要求较高,较为复杂的途径是()。1年
1-2年
2-3年#
4-5年10~15
- 从根蘖性强的母树根部生出的萌蘖苗连根挖出,用来造林称()。工作表面结垢对()类塔效率影响最大。插木造林
埋干造林
分根造林
分蘖造林#A、填料塔#
B、筛板塔#
C、泡罩塔
D、舌形塔#
- 采种最佳时期是()幼年期
青年期
壮年期#
衰老期
- 植苗造林栽植深度一般应比原土印深()。按森林法规规定我国的林种分为()。苗期管理是指()的各项抚育管理措施。南方营造防火林带的树种有()。在苗木速生期最主要的措施是()1-3CM#
3-10CM
10-15CM
15-20CM3种
- 采用株行距为2×3米的正方形配置每公顷植苗数为()。选择造林树种的原则是()。行状配置能较合理的利用营养空间,以下配置对空间利用最合理的是()。营造速生丰产用材林马尾松I级苗苗高在()厘米以上。基层单位造
- 采用株行距为2米的长方形配置每公顷植苗数为()。167株
2500株#
2888株
3000株
- 植生组混交实际上就是()。改变立地环境,满足树木生长的需求称为()。肉质果类脱粒可用()。行状配置
长方形配置
三角形配置
群状配置#A、选树适地
B、选地适树
C、改地适树#
D、改树适地自然干燥
人工加热
用水
- 制订工作制度是造林施工设计工作的()阶段。搜集的水文资料是()资料。在苗圃各种生产用地中,()的苗木一般不再移植。基层单位造林前一年,应先进行()准备工作#
外业工作
内业工作
设计工作图面
自然情况#
社会
- 混交林中不同树种种间是一种()。引种的最佳时期是()互助关系
生态关系#
偏利关系
共生关系幼年期
青年期#
壮年期
衰老期
- 在西藏大部分地区,播种宜在()进行。搜集的病虫害资料是()资料。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图面
自然情况
社会经济情况
造林技术#
- 利用植物的根、茎、叶、芽等器官繁殖新植株的方法称()。营养繁殖#
插条
插根
组织培养
- 长方形配置的种植点配置方法是()。造林地立地条件的主要环境因子有()。行距小于株距
行距和株距相等
行距大于株距#
隔行种植人为活动#
土地利用情况
土壤#
地形#
- 选择具有适应性强、树冠浓密、落叶丰富易分解,根系发达,根蘖性强等特点的树种是()的树种选择要求。选择造林树种的原则是()。农田防护林
水土保持林#
防风固沙林
特种用途林A、经济学原则
B、林学原则
C、生物学
- 疏林地是指郁闭度小于()的林地。下列哪些属于农林复合经营中的林―农复合类型?()0.1
0.2#
0.25
0.3林农间作#
林药间作
农田林网#
草牧场防护林
- 影响树种分布最主要的气候条件是()。气温#
湿度
日照
风
- 属于人工林的特点的是()。森林培育的()阶段是时间延续最长的阶段。林木分化不明显#
树种复杂
林龄不同
品种多前期规划阶段
更新营造阶段
抚育管理阶段#
收获利用阶段
- 根据造林目的和人工林发挥效益的不同,可以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种类,简称()。选择造林树种的原则是()。下列混交方法中哪些是适用于矛盾较大,初期生长速度悬殊的主要混交类型()。疏林地是指郁闭度小于()的林地。
- 桉树间伐强度为株数的()%。天然次生阔叶林的主伐方式,宜采用()15—25
25—30
30—40#
40—45皆伐
择伐#
渐伐
卫生伐
- 按林种划分,防护林包括()等水源涵养林#
风景游憩林#
水土保持林
固沙林
- 固氮改土及蓄水能力强的树种是()。混交林主要树种的比例一般要()。桉树
建柏
相思树#
木麻黄A、大于伴生树种#
B、小于伴生树种
C、等于伴生树种
D、不考虑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