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所有试题
- 上提或下放电缆时要注意(),及时发现遇阻,遇卡征兆,避免事故的发生和恶化。射孔校深计算测井资料依据是()。撞击式井壁取心器的取心动力来源于()。兆欧表的摇动速度一般应在每分钟()转为宜。安装新电缆前,必须
- 上电缆时,要严格控制盘电缆的速度,一般应小于()。热量的国际计量单位名称是()。A、2000m/h
B、1000m/h
C、800m/h
D、500m/h#A、焦耳#
B、大卡
C、卡
D、度
- 施工中若发生井涌现象,应通知作业队做好防喷的准备,同时加速提出电缆。()导爆索的耐温性能可以通过颜色看出来,按照规定,常温导爆索的颜色是()的。在公路上多车运输爆炸物品时,相邻车辆的距离应不小于()。井口
- 绞车司机要听从()的指挥,防止电缆跳槽或打结,以及拉掉或摔坏仪器设备。在普通电阻率测井的线路中共有()个电极。启动发电机时,当气温高于13℃时,一般预热()即可。A、小队长
B、操作工程师
C、井口操作手#
D、井
- 连接仪器必须注意防止仪器连接头退扣、防止仪器()破坏、防止仪器绝缘破坏等。由于射孔弹的装药量一定,能量一定的情况下,一般都倾向于牺牲穿孔孔径来换取较大的()。炸高影响射孔的穿深和孔径,最佳炸高通常为射孔
- 在施工中,为防止绞车意外移动,不但要拉紧手刹车,还必须将后轮打好“掩木”。()取心施工跟踪的曲线主要两种,是视电阻率曲线或()。爆炸松扣是利用爆炸时的震动力和钻具()相配合,迫使爆炸点附近的接箍丝扣松动。兆
- 为防止密封破坏,下井前应认真检查()。爆炸松扣时要配合钻具的提升,提升力是卡点以上钻具重量的()。从业人员应当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
- 为防止绝缘破坏,应经常检查下井仪器、电缆的()。雷管库与弹药库之间的距离应大于()。A、连接情况
B、整体绝缘情况#
C、电路绝缘情况
D、密封情况A、5m
B、15m
C、25m
D、30m#
- 电缆头实现井下仪器和测井电缆之间的机械连接,要求电缆头不但要具备一定的拉断力,而且还应有一个弱点。()撞击式取心器是由取心枪和()两部分组成的。撞击式取心器应用()点火技术,降低了取心工艺对电缆和取心线
- 仪器连接时为防止退扣,应检查下井仪器、下井工具的()部分,按规定上紧。密封件易磨损和损坏,因此密封件应保证(),实现标准化、系列化,以便于使用中方便更换。由于电感电压取决于电感电流的变化率,所以电感又称为(
- 电缆头实现井下仪器与测井电缆的机械连接,要求电缆头有足够的拉断力即可。()无枪身过油管射孔,一次下井的射孔弹数量,不准超过()发。正确#
错误A、120
B、240
C、360#
D、480
- 井口射孔液有溢流等异常情况时,应立即采取()措施。2.5m电极系其顶环与底环之间的距离为()。EF6600雅马哈发电机发动机的工作容积为()。QJ41型雷管测试仪在使用前应将指针调到()位置。A、停止作业,查明原因
B
- 射孔、取心施工下放电缆时,绞车司机应随时注意()情况,以防电缆打扭、打结。爆破作业人员应当按照其()从事爆破作业。受理从事民爆物品作业申请的公安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内予以办理。500型万用表测量电流
- 在射孔枪起出和下入井口时,绞车司机要听从()的指挥。井口滑轮的槽底部分一般都由()或不锈钢制造。A、操作工程师
B、井口操作工#
C、作业队长
D、作业队技术员铝
铜
普通钢
耐磨防磁钢带#
- 安装井口设备时,必须有一名()统一指挥。枪内射孔弹间的距离小到约()就会出现弹间干扰的问题。触电者如果伤势不重,但有心慌,四肢发麻,全身无力等现象,应使触电者(),并请医生前来诊治或送往医院。A、作业队技术
- 电缆下井后要注意观察电缆在井下的()情况。从业人员应当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测井使用的马丁代克其主要结构包括()、深度编码器及
- 射孔枪吊入井口后才能将点火线与电缆头相连接。()用以改变测量电阻量程,万用表表头串联的电阻称为()。雷管测试仪的指针无法调到红“△”位置时,应更换()。下列关于爆炸物品说法不正确的是()。正确#
错误A、分流
- 井口连接点火线前,缆芯一定要()。直径为1.5m的井口滑轮,其直径误差不超过()时为合格。弹药库内应安装()照明灯。若必须雨雪、夜间或雾天行驶,时速不得超过()。以下()不是对采油树的描述。A、与起爆器连接好
-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十字”作业中的项目()。A、调整
B、润滑
C、检查#
D、清洁
- 射孔枪在井下未引爆时,必须先断开点火线路,再提出井口,然后拆除连接的雷管,检查原因。()撞击式井壁取心器的取心动力来源于()。射孔施工中常用的高压胶带属于()。根据铁磁材料的磁滞回线的形状和在工程上的用途
- 非库房管理人员和押运人员不得随便进入爆炸器材库房。()射孔施工作业时,装炮作业人员穿戴的劳保用品必须是()的。张力计是通过测量滑轮所承受的拉力而()测量出电缆张力的。在锡焊过程中,烙铁头压紧焊面不动,待
- 在运输过程中,以下哪种器材必须装在防爆箱内()。井口滑轮在测井过程中,除了承担电缆及下井仪器的重量外,还起着()的作用。射孔井壁取心夜间施工时,井场内500W以上探照灯不得少于()盏。A、射孔枪
B、雷管#
C、导
- 防爆箱适用于所有爆炸器材的运输和保管。()利用井壁取心,可以测定油气层的()。兆欧表主要由()和一个磁电式双动圈流比计构成。使用()可以防止泥浆污染环境和腐蚀电缆。井口滑轮强制保养的内容为:拆开滑轮轴
- 防爆箱只适用于雷管的保管和运输。()未引爆的起爆器起出井口后,应及时取出起爆器中的()。磁性定位器检测无信号输出,是由于()损坏引起的。在普通电阻率测井的线路中共有()个电极。在公路上多车运输爆炸物品时
- 射孔弹、导爆索、切割弹、雷管等物品中,不能混合运输的是()。消除燃烧的助燃物,使燃烧停止的方法称为()。磁定位测量时,因套管接箍处的厚度发生变化,可使测量线圈中产生()的电动势。测井电缆具备良好的(),才
- 导爆索、射孔弹和雷管不允许混装运输。()马丁代克的功能是随着电缆的运行产生出(),使地面系统能够依此计算显示和记录电缆及仪器的深度和速度。正确#
错误深度磁记号
深度光电信号#
测井速度
正弦交流信号
- 在射孔施工作业中,井口工作人员严禁触摸运行中的()。目前油田钻井施工中使用的成本低、效率高、成功率高的解卡方法是()。将钠存放于煤油中,属于()的防火基本措施。电容器具有()的特性。兆欧表的摇动速度一般
- 在射孔施工作业中,必须穿戴防静电劳保用品,是为了预防()爆炸事故的发生。工频电的有效值为220V,其最大值约为()。力的国际单位符号是()。射孔施工严防井场()。井架立好后,游动滑车大沟偏离井口前后不得大于(
- 射孔施工作业时,装炮作业人员穿戴的劳保用品必须是()的。工业雷管按其起爆药量多少分为()等级,号数越大,其起爆药越多,工程爆破中常用的是8号雷管。A、防火
B、防酸
C、防油
D、防静电#A、5
B、8
C、10#
D、12
- 在射孔施工中,一旦发生井喷应立即将人、车撤离井场。()安装井口设备时,必须有一名()统一指挥。购买的民用爆炸物品,自买卖成交之日起()日内,将购买的品种数量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备案。井口滑轮与井口
- 射孔作业时,如井内不出油气,则可以在井口吸烟。()正确#
错误
- 爆炸松扣时要配合钻具的提升,提升力是卡点以上钻具重量的()。与电缆鱼雷头相连的电极头部分是用()把拉力线固定的。A、60%~70%
B、80%~90%
C、90%~100%
D、110%~115%#花篮锥筐和锥体#
焊接方法
铠装钢丝
连接
- 在组装松扣器时,应选择远离井场的高地进行。()井壁取心施工必不可少的部件是()。我国现场使用的井壁取心方式有()种。500型万用表直流电压的测量原理是:通过与表头线圈()合适的降压电阻来选择测量电压量程的
- 爆炸松扣的反扭钻具圈数,按照卡点以上的深度数量来施加,一般每千米钻具施加()的反扭具。工业雷管按其起爆药量多少分为()等级,号数越大,其起爆药越多,工程爆破中常用的是8号雷管。取心枪包括枪主体,取心部件和(
- 在进行松扣器组装时,现场可以进行其他用电项目的作业施工。()利用井壁取心,可以测定油气层的()。使用磁性定位仪器测井时,测速过快会使单峰和双峰()。正确#
错误A、孔隙度
B、渗透率
C、含油饱和度
D、以上都是
- 爆炸松扣施工中,松扣器对准松扣接箍中间部位,然后给松扣器供电点火引爆。()受理《民用爆物品购买许可证》申请的公安机关,对不符合条件的,不予核发《民用爆物品购买许可证》,()向申请人说明理由。装配射孔器时,切
- 导爆索捆绑在爆炸杆上的有效长度应控制在()米左右。研究表明井底压力撞击式井壁取心是利用()燃烧的推力,将取心筒打入地层。射孔弹、导爆索、切割弹、雷管等物品中,不能混合运输的是()。人体触电的情况有()种
- 在组装松扣器时,应选择远离井场的()进行。撞击式取心器是由取心枪和()两部分组成的。长时间使用或更新的张力计必须重新(),以保证张力计的精确性。A、高地
B、低洼#
C、密封空间
D、任意地点A、岩心筒
B、选发
- 爆炸使用的主要下井器材有防水耐压雷管和()。射孔校深计算测井资料依据是()。仪器连接时为防止退扣,应检查下井仪器、下井工具的()部分,按规定上紧。测井电缆的()主要与电缆缆芯的长度、直径、导线材料及温度
- 爆炸松扣是利用爆炸时的震动力和钻具()相配合,迫使爆炸点附近的接箍丝扣松动。目前油气田常用的射孔方式为()。传爆序列中用于传递雷管或导爆索的爆轰能量的火工品,叫做()。A、正压力
B、自重力
C、正扭力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