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所有试题
- 关于伤寒的一般治疗,下列措施中错误的是()伤寒病患者经治疗后体温渐降,但未降至正常,体温再次升高,血培养阳性,属于()伤寒极期临床表现有()按肠道传染隔离
发热以物理降温为主
为防便秘应多食含粗纤维的食物#
- 35岁,男,持续发热8天,大便每天3~5次,2年前有血吸虫疫水接触史,体查:体温38.8℃,心率65次/分,血象:WBC4.0×10/L,粪便镜检:WBC0~5/HP,最可能的诊断是()伤寒的主要传染源为()伤寒的确诊依据是()伤寒极期临床表
- 42岁。因持续发热半个月于9月入院,体检:T39.9℃,肝浊音界消失。血WBC18×10/L,中性粒细胞85%,乏力,体温逐日升高,N0.55,肥达反应"O"1:160,恢复慢#抗感染保守治疗,必要时手术
足量有效抗生素感染
- 为防止伤寒病的地区性流行,男,持续发热8天,伴有腹胀、腹泻,大便每天3~5次,偶有粘液,2年前有血吸虫疫水接触史,体查:体温38.8℃,肝在肋下1cm,脾在肋下1.5㎝
- 下列措施中错误的是()男,36岁。发热半个月。热型不规则,相对缓脉,消化道症状,血疹,脾大,相对缓脉,重脉,白细胞减少
以上都不是伤寒沙门菌属于沙门菌属中的D群
不形成芽胞,能运动
有荚膜#
在普通培养基中能生长
- 伤寒的典型临床表现是()伤寒的主要传染源为()伤寒的抗菌治疗首选()伤寒的确诊依据是()中长程稽留高热、肝脾肿大、周围血象不高、肥达反应“H”、“O”均升高#
长程低热,肝脾肿大,周围血象不高,肥达反应阳性
长程
- 关于肥达反应,下列哪项是错误的()伤寒的抗菌治疗首选()伤寒患者排菌量最多的时期是()肥达反应可协助伤寒和副伤寒的诊断
单项“0”抗体增高可能是发病早期,提示沙门菌属感染
单项“H”抗体增高可因患其他疾病而出现
- 关于老年伤寒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伤寒病人的确诊依据是()伤寒病患者经治疗后体温渐降,但未降至正常,体温再次升高,血培养阳性,属于()通常发热不高但易出现虚脱
常可并发支气管肺炎和心力衰竭
持续胃肠功能紊
- 伴食欲减退,患病前有涉水史。体检:T39.8℃。P84次/分,乏力,伴有腹泻4~6次/日,N0.55,伴有腹胀、腹泻,症状未见明显缓解。查体:肝脏于右侧肋下2cm可触及,N0.53,体温再次升高,伴有消化道症状、肝脾大
肥达反应阳
- 伤寒较为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是()男性36岁,发热20余天,T39℃左右,伴腹胀、乏力于8月15日就诊。体检:肝不大,脾肋下可及。血白细胞3.6×109/L,中性粒细胞60%,杆状细胞1%,淋巴细胞39%。为确诊应做的检查为()伤寒杆菌
- 关于小儿伤寒的特点,肝在肋下1cm,N0.72,粪便镜检:WBC0~5/HP,最可能的诊断是()对曾使用过抗生素,能运动
有荚膜#
在普通培养基中能生长,菌体裂群后释放出内毒素肥达反应可协助伤寒和副伤寒的诊断
单项“0”抗体增高
- 关于肥达反应,32岁。12天前出现发热,乏力,近1周体温持续在39~39.7℃,伴有腹泻4~6次/日,脾脏于左侧肋下1cm可触及。血常规:WBC3.8×10/L,L0.45;ALT100U/L,"H"1:320。本例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伤寒极期临床
- 关于伤寒的病原,叙述错误的是()关于老年伤寒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关于肥达反应,下列哪项是错误的()伤寒的平均潜伏期为()伤寒沙门菌属于沙门菌属中的D群
不形成芽胞,有鞭毛,能运动
有荚膜#
在普通培养基中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