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典考网

2023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副高)中西医结合儿科学(副高)冲刺密卷单选题解析(11.09)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1318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 【名词&注释】

    大承气汤(potent purgative decoction)、小承气汤(mill purgative decoction)、学龄期儿童(school-age children)、主要因素(main factors)、急性肾炎(acute nephritis)、鹅口疮(thrush)、三承气汤、血常规检查(blood routine examination)、各年龄组(different age groups)、急性化脓性骨髓炎(acute osteomyelitis)

  • [单选题]室间隔缺损患儿,杂音逐渐减弱,P2亢进,可能是

  • A. 分流量大
    B. 合并房间隔缺损
    C. Roger病
    D. 肺动脉高压
    E. 以上都不是

  •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 学习资料:
  • [单选题]男孩,10岁。近1年来反复发作发呆凝视,持物落地,每天20余次,智力正常。脑电图示两侧有同步的3Hz棘-慢波和多棘-慢波阵发。其癫痫类型是
  • A. 失神发作
    B. 肌阵挛发作
    C. 失张力发作
    D. 不典型失神发作
    E. 复杂性部分性发作

  • [单选题]男,4个月,因腹泻、呕吐3天而入院。检查:精神萎靡,皮肤弹性差,口唇干,前囟略凹,心率120次/分,心肺(-),腹软。需快速静脉滴入等渗液扩容,应选择哪种溶液
  • A. 0.3%氯化钾
    B. 3%氯化钠
    C. ll.2%乳酸钠
    D. 10%葡萄糖
    E. 2:1等张含钠液

  • [单选题]7岁男孩,3周前有过脓疱病,现食欲稍差,晨起有眼睑水肿,血压不高,怀疑为急性肾炎。为明确诊断,首选的检查是
  • A. 尿培养
    B. 尿常规
    C. 肾功能
    D. 肾活检
    E. 肾脏B超

  • [单选题]以下各年龄组(different age groups)儿童溃疡病的表现,错误的是
  • A. 新生儿症状多为腹痛
    B. 婴幼儿症状为反复呕吐
    C. 学龄前期儿童为脐周痛
    D. 学龄期儿童为上腹痛
    E. 新生儿多为应激性溃疡

  • [单选题]患儿5个月,因腹泻1天入院,腹泻日30次,已为泻下无度,质稀如水,色黄混浊,小便10小时未解,皮肤干燥,目眶及前囟凹陷,啼哭无泪,烦噪不安,口渴引饮,口干唇红,舌绛无津。属何变证
  • A. 风热
    B. 风寒
    C. 伤阴
    D. 伤阳
    E. 伤食

  • [单选题]小儿每日需水量随年龄增长而减少,每增长3岁每日每公斤体重减少水量约为
  • A. 20ml
    B. 25ml
    C. 30ml
    D. 35ml
    E. 40ml

  • [单选题]10岁患儿,右大腿下端疼痛伴高热达39.5℃—天,怀疑为急性化脓性骨髓炎(acute osteomyelitis)。最有价值的辅助检查是
  • A. X线摄片检查
    B. CT检查
    C. 血培养
    D. 局部穿刺
    E. 血常规检查(blood routine examination)

  • [多选题]健脾益气法常用于治疗
  • A. 口疮
    B. 疳证
    C. 泄泻
    D. 鹅口疮
    E. 病后体弱

  • [单选题]三承气汤的组方,哪项是正确的
  • A. 三方均有大黄、芒硝
    B. 大承气汤方中的大黄用量最大
    C. 小承气汤方中的厚朴、枳实最多
    D. 调胃承气汤方中的芒硝量最多
    E. 以上都不是

  • [单选题]"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 )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 A. 不汗出而烦躁
    B. 头痛发热,汗出恶风
    C. 脉浮紧,发热,汗不出
    D. 恶寒,汗出而喘
    E. 发烦,目暝

  • [多选题]太阴病的基本表现包括( )
  • A. 自利不渴
    B. 时腹自痛
    C. 腹满而吐
    D. 不欲饮食
    E. 胸下结硬

  • [单选题]决定湿温病湿热孰轻孰重的主要因素是
  • A. 邪气的盛衰
    B. 元气的盛衰
    C. 中气的盛衰
    D. 肾气的盛衰
    E. 宗气的盛衰

  • [多选题]春温的治疗原则是( )
  • A. 滋阴清热
    B. 清泄里热
    C. 透邪外出
    D. 益气生津
    E. 顾护阴津

  •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zpzk7g.html
  • 推荐阅读

    必典考试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