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典考网

中医执业医师2023模拟考试系统305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839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 【名词&注释】

    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高血压性脑出血(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专科医院(special hospital)、滋补肝肾(nourishing liver and kidney)、疏肝理气(relieving the depressed liver)、阿托品中毒(atropinism)、头昏脑涨、脘腹胀满、吗啡中毒(morphinism)、头晕目眩(light headedness)

  • [单选题]五脏分阴阳,肺的阴阳属性是

  • A. 阳中之阳
    B. 阳中之阴
    C. 阴中之阳
    D. 阴中之阴
    E. 阴中之至阴

  •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 学习资料:
  • [单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下焦病证主要表现的是
  • A. 面红目赤
    B. 便溏
    C. 手足蠕动
    D. 蒸蒸汗出
    E. 脘腹胀满

  • [单选题]患者,男,30岁。长期在电脑前工作,近一年时感视力疲劳,两目干涩,头昏脑涨,腰膝酸痛,舌质略红,脉细涩。用药应首选的是( )
  • A. 夏枯草、决明子
    B. 龙胆草、夏枯草
    C. 桑叶、菊花
    D. 菊花、枸杞子
    E. 菊花、决明子

  • [单选题]具有止血、补血功效的药物是( )
  • A. 川芎
    B. 丹参
    C. 鸡血藤
    D. 阿胶
    E. 茜草

  • [单选题]属于胁痛病的病理因素是
  • A. 热毒
    B. 痰饮
    C. 水湿
    D. 气滞
    E. 风热

  • [单选题]患者,女,36岁,已婚。两次月经中间,阴道少量出血,色鲜红;头晕腰酸,夜寐不宁,五心烦热,舌质红,苔薄,脉细数。其治法是
  • A. 益气补肾,固冲止血
    B. 滋肾养阴,固冲止血
    C. 养阴清热,固冲止血
    D. 补肾养肝,固冲止血
    E. 益气养阴,凉血清热

  • [单选题]患者经行时间延长,量或多或少,经色紫黯,有块,经行小腹疼痛,拒按,舌质紫黯,脉弦涩。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
  • A. 桂枝茯苓丸
    B. 通瘀煎
    C. 抵当汤
    D. 血瘀逐瘀汤
    E. 少腹逐瘀汤

  • [单选题]患者孕40天,小腹绵绵作痛,按之痛减,面色萎黄,头晕目眩(light headedness),心悸少寐,舌淡,苔薄白,脉细滑弱。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
  • A. 八珍汤
    B. 四物汤
    C. 胶艾汤
    D. 圣愈汤
    E. 当归芍药散

  • [单选题]《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中指出转胞的特点是
  • A. 妊娠饮食如故,小便难
    B. 妊娠下血腹中痛
    C. 妇人饮食如故,烦热倚息,不得平卧,不得溺
    D. 妇人漏下色黑不解
    E. 妊娠恶寒,小便不利,水肿身重

  • [单选题]患者胃溃疡病史15年,因上腹痛、呕吐、消瘦就诊,经胃镜检查确诊为进展期胃癌,治疗最好的方法是( )
  • A. 手术治疗
    B. 内镜下治疗
    C. 化疗
    D. 免疫疗法
    E. 放射治疗

  • [单选题]高血压性脑出血最常见的诱发因素是( )
  • A. 外伤
    B. 感染
    C. 电解质紊乱
    D. 情绪激动或过度用力
    E. 高脂血症

  • [单选题]某患者急性中毒皮肤潮红,皮肤黏膜呈樱桃红色,则其中毒现象见于
  • A. 毒蕈中毒
    B. 阿托品中毒
    C. 吗啡中毒(morphinism)
    D. 甲醇中毒
    E. 一氧化碳中毒

  • [单选题]下列各项,属非感染性发热的是
  • A. 结核病
    B. 腮腺炎
    C. 风湿热
    D. 回归热
    E. 猩红热

  • [单选题]治疗感冒的主穴是
  • A. 列缺、合谷、风池、大椎、太阳
    B. 列缺、合谷、大椎、风门、肺俞
    C. 列缺、合谷、曲池、尺泽、鱼际
    D. 列缺、合谷、大椎、风门、迎香
    E. 列缺、合谷、曲池、太阳、少商

  • [单选题]一般不出现便血症状的疾病是
  • A. 内痔
    B. 混合痔
    C. 息肉痔
    D. 外痔
    E. 肛裂

  • [单选题]治疗瘾疹胃肠湿热证,应采用的治法为
  • A. 疏风清热止痒
    B. 疏风散寒止痒
    C. 养血祛风,润燥止痒
    D. 疏肝理气,清肝泻火
    E. 疏风解表,通腑泄热

  •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zp5o9o.html
  • 推荐阅读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