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必典考网发布2022初级中学语文题库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题库考前点睛模拟考试239,更多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题库的模拟考试请访问必典考网初级中学语文题库频道。
1. [单选题]《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和多媒体学习语文”,以下对其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常用的语文工具书主要是指字典、词典、书目、索引
B. 该目标的主要指向是工具书的使用以及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C. 信息的搜集和处理是学生自发的,无需老师的介入
D. 信息的搜集更多的是学生在课外进行
2. [单选题]教学《安塞腰鼓》时,教师上课前先放了一段腰鼓舞蹈的影片,学生们看得津津有味,从而自然地导入了新课。对该教师运用的多媒体方式,下列评价不恰当的是()。
A. 多媒体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调节课堂气氛
B. 多媒体的使用丰富了教学资源,教师可以更加方便地给学生提供教学信息
C. 多媒体会占用课堂时间,不利于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D. 多媒体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单一,激发学生兴趣
3. [单选题]阅读某教师关于《梁生宝买稻种》一课所编制的问题系列,回答问题。①“几乎全部旅客都进入了这个或那个旅馆……““几乎”和“全部”怎么能够放在一起呢?②这个年轻的庄稼人,是怎样站在破帝栅底下的呢?最吸引你注意的是哪几个动词?③“他并不怎么着急地思量,到哪里去过一夜……”那他思量什么呢?④走进一家小饭铺,有什么好高兴的?为什么要加上“满脸笑容”四个字?⑤吃完汤面和馍馍,为什么要带一句“打着饱嗝”?这与文章中心有什么关系?⑥梁生宝是怎样拿出一张五分票的?文章为什么要把这一细节写得这么详细?⑦梁生宝“要了五分钱的一碗面,喝了两碗面汤”是不是太“抠门”了?⑧如果你是小饭铺的服务员,站在一旁,会怎么看待梁生宝?现在你读了全文,又是怎样看待这一人物的?⑨“他想,在这里甜美地睡上一夜,明日一早过渭河,到太白山下的产稻区买稻种呀”,买了稻种以后,梁生宝会怎样返回汤河?对以上问题设计意图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 ①②③三个问题体现了认知性问题特点,从词、句子人手,从“小”处着眼,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到答案
B. ④⑤两个问题是“课文阅读理解式”,旨在让初步学生熟悉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C. ⑥⑦⑧三个问题是评价性问题,让学生站在评价者的立场上进行比较与评判,对梁生宝这一人物形象进行全面分析
D. 问题⑨是创造性问题,需要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进行回答,还需要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发挥创造能力解决这一问题
4. [单选题]阅读《紫藤萝瀑布》的课例评析,回答问题。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多种阅读形式感知本文结构语言魅力,感受作者情感。所以由读课文入手,分别采用自由读、范读、个人展示读几种形式,展开讲解,但是在读的过程中,学生参与度低,更偏向于默读;采用设计“循序渐进”的形式,在课堂中设置一个贯穿全文要点的步骤:由紫藤花的外形浅认识到宗璞的客观感受,再到由花得到的感悟,最后感悟花的象征意义,说出自己的感受,得到情感的升华。但是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对于文章中作者的情感体会不深,较为浅显;本课将文章重点放到结构美、语言美、思想美三个板块,以学生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但是学生对于感知到的语言美却无法用语言表述出来。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教师的预设和课堂的生成是一致的
B. “循序渐进”的形式,可以带动学生对课文脉络的把握
C. 朗读形式设计过多,占用课堂时间
D. 教学预设有效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5. [单选题]学习《皇帝的新装》后,教师布置了以下几项作业:(一)看下面句子的含义写出词语。(二)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拼音。(三)找出下列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在句后的括号里。对该老师的做法评价不正确的是()。
A. 教师旨在多角度检查学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B. 这三道题的设计属于作业三层次中的基本题
C. 该教师在作业设计上形式多样
D. 该作业属于积累性作业,重在字词的积累
6. [单选题]学习《星星变奏曲》后,教师给学生布置了以下作业:面对家人有感情地朗读整首诗,并对喜欢的语句说出自己的体会:试仿照这首诗的“如果……如果……”或“谁不愿意……谁不愿意……”的句式写几句诗,表达一种企盼。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作其中一项。对该教学环节评价不恰当的是()。
A. 作业的设计由易到难,具有很强的层次性
B. 体现出了该教师追求读、写、说相结合的教学理念
C. 赋予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营造出了民主的学习氛围
D. 能够兼顾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7. [单选题]教授《我的叔叔于勒》时,教师将其分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介绍作者及《我的叔叔于勒》的故事情节,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二课时重点分析情节和人物,重点分析个性化的人物和语言,联系课文,总结归纳。第一课时结束时,老师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如果在船上作者与于勒相认了,结局会是什么样的?如果没有于勒的信,作者和家人的生活会和现在有什么不同?对这一课堂结束评价不恰当的是()。
A. 引发了学生思考,可以深化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B. 第一节课为第二节课的教学奠定了基础,使前后两节课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C. 属于评议式结尾,问题与课文主题没有关系,偏离了教学目标
D. 有利于更准确地理解剧情的发展,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
8. [单选题]以下某教师对7~9年级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教学目标的认识,错误的一项是()。
A. 讲述见闻,完整准确、突出要点。复述转述,内容具体、语言生动。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即兴演讲
B. 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根据、有条理。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能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C. 能从书刊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
D. 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的主要差别,学会注明所援引资料的出处
9. [单选题]某版教科书《故宫博物馆》课文后面有一段文字“斗拱,我国传统木结构建筑中的一种支撑构件。额枋:额,匾额;枋,两柱之间起联系作用的横木,断面一般为矩形。”这属于教课书的什么系统?()。
A. 范文系统
B. 知识系统
C. 作业系统
D. 助读系统
10. [单选题]《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下列对“表达与交流”理解最正确的是()。
A. 充分利用口头语言、肢体语言说出自己想说的话
B. 能够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思
C. 根据具体情境利用可用因素,表达自己的想法
D. 必须是面对面地交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