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典考网

阅读《紫藤萝瀑布》的课例评析,回答问题。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1152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 【名词&注释】

    思维能力(thinking ability)、独立思考(independent thinking)、循序渐进、学习体会(learning experience)、多种多样(infinite branch variety)、朗读课文(reading the text)、《紫藤萝瀑布》、理解课文(understanding text)、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 [单选题]阅读《紫藤萝瀑布》的课例评析,回答问题。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多种阅读形式感知本文结构语言魅力,感受作者情感。所以由读课文入手,分别采用自由读、范读、个人展示读几种形式,展开讲解,但是在读的过程中,学生参与度低,更偏向于默读;采用设计“循序渐进”的形式,在课堂中设置一个贯穿全文要点的步骤:由紫藤花的外形浅认识到宗璞的客观感受,再到由花得到的感悟,最后感悟花的象征意义,说出自己的感受,得到情感的升华。但是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对于文章中作者的情感体会不深,较为浅显;本课将文章重点放到结构美、语言美、思想美三个板块,以学生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但是学生对于感知到的语言美却无法用语言表述出来。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教师的预设和课堂的生成是一致的
    B. “循序渐进”的形式,可以带动学生对课文脉络的把握
    C. 朗读形式设计过多,占用课堂时间
    D. 教学预设有效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 学习资料:
  • [单选题]教学朱自清的《背影》,教师在学生通读课文之后,引导学生归纳文意,最后板书这篇课文的结构:开篇寄思--往事回忆--结尾怀念。这时候有学生举手,提出既然课文题目是背影,那么可以以背影为线索,归纳为“不忘背影--描写背影--思念背影”。对这位学生的发言,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教师的板书是对教学内容的提炼和概括,并不是唯一答案,对文意的概括方式可以多种多样
    B. 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表述.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发散思维能力
    C. 文意归纳没有标准答案,学生关注文本,并言之有理就可以鼓励
    D. 当课堂发生类似情况时,教师要予以正确指引,引导这位学生对教材进行深层理解

  • [单选题]某教师阅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后,写了一段学习体会,下列对语文教学评价方式的理解,不恰当的是()。
  • A. 评价方式和评价主体可以多元化
    B. 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C. 要注重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D. 导向功能是当代教育评价最为关注的问题

  • [单选题]阅读《我的叔叔于勒》的课堂导入,回答问题,(欣赏漫画:花钱买踢)教师总结: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世界短篇小说之王--法国作家莫泊桑。莫泊桑“花钱买踢”是因为他要在作品中表现被人踢的真实感受。这个小故事,折射出他在创作上的追求:写作,要基于真实的生活体验。这种追求,使他的每一篇作品都成为一扇令人顿悟的生活窗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感受经典带给我们的启示。对以上课堂导入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以漫画的形式导入新课,形式新颖,吸引力强
    B. 仅仅介绍了作者的故事,对学生理解文本没有什么帮助
    C. 以作者的故事导入,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D. 教师在导入部分能较好地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令人顿觉醒悟的特点

  • [单选题]《谈生命》课后练习题是“反复朗读课文,品味关键语句并试着背诵,说说作者对生命的本质有怎样的认识”。对该练习的设计意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引导学生体会这篇散文的语言特点
    B. 提高学生整理文章思路的能力
    C. 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语感
    D. 通过朗读和背诵.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 [单选题]《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对该目标理解不准确的是()。
  • A. 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的不同,有礼貌、得体地交流
    B. 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
    C. 能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
    D. 能根据需要调整表达内容和方式.可以不用注意表情和语气

  • [单选题]以下是某位教师对语文教材的作用的认识,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语文课程内容最重要的承载载体
    B. 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材料
    C. 学生课外拓宽知识领域的重要基础
    D. 语文教师进行语文教学的唯一凭借

  •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z5jl4e.html
  • 推荐阅读

    必典考试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