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典考网

教学《山居秋暝》时,为了引导学生掌握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教师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1136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 【名词&注释】

    教学效果(teaching effect)、奉献精神(spirit of devotion)、艺术创作(artistic creation)、《游子吟》、朗读课文(reading the text)、《隆中对》、代表人物(representative)、山水田园派、温故而知新、别具一格(a unique style)

  • [单选题]教学《山居秋暝》时,为了引导学生掌握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教师准备列举使用该手法的其他诗词来补充说明。下列作品中的诗句不能作为例子使用的是(),

  • A. 李白《独坐敬亭山》
    B.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C. 孟郊《游子吟》
    D. 韦应物《滁州西涧》

  •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 学习资料:
  • [单选题]学习多篇文言文后,教师引导学生举例总结文言词汇中“通假字”的用法。下列不能作为例子使用的是()。
  • A. 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
    B. 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滕王阁序》)
    C. 为长者折枝。(《齐恒晋文之事》)
    D. 手自笔录,计日以还。(《送东阳马生序》)

  • [单选题]教师在教授《饮酒(其五)》时,提到陶渊明是田园诗派的开拓者,并准备列举其他山水田园派诗人为例,引导学生认识山水田园派诗歌的特点,以下不适合的是()。
  • A. 谢灵运
    B. 王维
    C. 柳永
    D. 孟浩然

  • [单选题]在文言文总结课上,教师指导学生归纳“故”的意义,下列选项中的释义不正确的是()。
  • A. 温故而知新。(《论语》)(“旧知识”)
    B. 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老朋友”)
    C. 公问其故。(《曹刿论战》)(“原因”)
    D.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见蔡桓公》)(“因此”)

  • [单选题]教授《马说》“食之不能尽其材”中“材”的用法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通假字的特点,特举了下列句子,其中没有通假字的是()。
  • A. 扁鹊见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B. 乡为身死而不受。(《鱼我所欲也》)
    C. 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
    D. 温故而知新。(《论语》)

  • [单选题]阅读《雨说》的教学实录(片段),按要求答题。(画线语句的序号与选项的序号是对应的)师:[A]我们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花、鸟、草、虫,万事万物均可入诗。而春天,最让诗人动心。有很多诗句脍炙人口、流传千古。下面,我想请同学背诵一些描写“春雨”的古诗词。生1: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生2: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生3: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生4: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师:[B]同学们说得都非常好,希望大家能够多积累古诗词,提高文学素养。师:[C]春雨常常和温柔、亲切、喜悦、轻松联系在一起。但不同的诗人,会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手法表现春雨。台湾诗人郑愁予的《雨说》就写得别具一格(a unique style)。诗人在文中描写的春雨是什么样的?哪些句子让你们印象特别深刻呢?带着这两个问题,请同学们大声地自由朗读《雨说》(学生读课文)生:我觉得春雨具有奉献精神。生:我觉得诗中的“雨”就像母亲。生:我认为这雨是善良的、温柔的。师:[D]谢谢同学们的踊跃发言。好,那咱们就带着这些感觉听读一遍录音。下面对画线部分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教师运用温故而知新的导入方法来教授课文
    B. 教师对同学们的回答做出积极的肯定,并给出了适当的建议,有一定的鼓励和引导作用
    C. 教师的问题具有启发性,为学生的思考提供了方向,不过带着问题朗读课文,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
    D. 听读录音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歌的节奏和感情,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 [单选题]艺术家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独创性与艺术特色是()。
  • A. 艺术风格
    B. 艺术语言
    C. 艺术本体
    D. 艺术创作

  • [单选题]学习了布封的《马》这篇文章,老师布置了以下作业:①反复阅读课文,说说这两种生存状态中的马各有什么特性,你更欣赏哪种马,为什么?②文章在描述马的外在特征时,用了许多其他的动物作比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试用同样的方法描述一个自己养过或见过的小动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其中一题进行回答。对该教学环节评价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作业体现了语文学习与生活相结合的理念
    B. 第二题的设置,可以从侧面来了解学生,可以作为写作课的素材
    C. 体现出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语文学习方式
    D. 赋予学生学习的自主权,营造了民主的学习氛围

  •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z3v85.html
  • 推荐阅读

    必典考试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