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典考网

下列关于安全边际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1023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 【名词&注释】

    银行贷款(bank loan)、计算结果(results)、机器设备(machinery equipment)、未分配利润(undistributed profit)、可收回金额(recoverable amount)、非生产部门(nonproductive branches)、单位成本(unit cost)、熟练程度(proficiency)、合并利润表、企业经营风险(enterprise operation risk)

  • [单选题]下列关于安全边际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当安全边际率在20%~30%之间时,表明企业经营较安全
    B. 安全边际额减去自身边际贡献后为企业利润
    C. 安全边际只能用绝对数来表示
    D. 安全边际越小,企业经营风险(enterprise operation risk)越小

  •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 学习资料:
  • [多选题]材料价格差异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
  • A. 供应单位和供应价格的变化
    B. 废品、次品率的变动
    C. 材料质量的变化
    D. 运输方式和运输路线的变化

  • [多选题]甲公司2015年年末对某资产组进行减值测试,该资产组包括A、B、C、D、E设备。2015年年末该资产组的账面价值为4350万元,其中A、B、C、D、E设备的账面价值分别为885万元、1170万元、1425万元、270万元、600万元。五个设备无法单独使用,使用寿命相同,不能单独产生现金流量,因此作为一个资产组。C设备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为1233万元,其余四个设备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以及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均无法单独确定,但甲公司确定该资产组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为3450万元,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为2850万元。   要求:   (1)计算资产组的减值损失。   (2)计算C设备应分摊的资产组的减值损失。   (3)分别计算A、B、D、E设备应分摊的资产组的减值损失。   (4)编制资产组减值损失的会计分录。(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答案中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 A. (1)①资产组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3450万元 ②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2850万元 ③资产组的可收回金额应当选两者之间的较高者,即3450万元。 ④资产组的账面价值=4350万元 ⑤资产组应确认减值损失=4350-3450=900(万元) (2)如果按比例分摊,C设备应分摊的减值损失=900×1425/4350=294.83(万元),则分摊减值损失后的账面价值1130.17万元(1425-294.83),低于C设备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为1233万元,所以实际分摊192(1425-1233)万元。 (3)A设备应分摊的资产组的减值损失=(900-192)×885/(885+1170+270+600)=214.22(万元) B设备应分摊的资产组的减值损失=(900-192)×1170/(885+1170+270+600)=283.20(万元) D设备应分摊的资产组的减值损失=(900-192)×270/(885+1170+270+600)=65.35(万元) E设备应分摊的资产组的减值损失=(900-192)×600/(885+1170+270+600)=145.23(万元) (4) 借:资产减值损失 900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A设备 214.22 --B设备 283.20 --C设备 192 --D设备 65.35 --E设备 145.23 【解析】第(1)问,是计算资产组的减值损失,重点在于确定资产组的可收回金额,即和单项资产相同,也是根据资产组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和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孰高确定的。 第(2)问,资产组中,C设备的可收回金额是单独可确定的,因此要单独比较C设备按比例分配的减值损失,是否大于按单独可确定的可收回金额计算的减值损失。应分摊的减值损失=900×1425/4350=294.83(万元),但C设备最多可承担的减值=1425-1233=192(万元),因此C设备就不能确认294.83万元的减值损失,只能确认192万元的减值损失,剩余的不能承担的减值损失,要在资产组内其他单项资产中分摊。 第(3)问,确定了C设备承担的减值损失,则对剩余的减值损失,在其他四项资产中分配即可,具体分配时是按各自账面价值占四项资产账面价值之和的比例计算的。

  • [多选题]甲公司为上市公司,主要从事机器设备的生产和销售。甲公司2015年度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预计未来期间能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于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假定甲公司相关资产的初始入账价值等于计税基础,且折旧或摊销方法、折旧或摊销年限均与税法规定相同。甲公司按照实现净利润的10%提取盈余公积。甲公司2015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于2016年2月28日完成,2015年度财务报告经董事会批准于2016年3月15日对外报出。 2016年3月1日,甲公司总会计师对2015年度的下列有关资产业务的会计处理提出疑问:   (1)存货 2015年12月31日,甲公司存货中包括:150件甲产品、50件乙产品和300吨专门用于生产乙产品的N型号钢材。 150件甲产品和50件乙产品的单位预算成本均为120万元。其中,150件甲产品签订有不可撤销的销售合同,每件合同价格(不含增值税)为150万元,市场价格(不含增值税)预期为118万元;50件乙产品没有签订销售合同,每件市场价格(不含增值税)预期为118万元。销售每件甲产品、乙产品预期发生的销售费用及税金(不含增值税)均为2万元。 300吨N型号钢材单位成本(unit cost)为每吨20万元,可生产乙产品60件。将N型号钢材加工成乙产品每件还需要发生其他费用5万元。假定300吨N型号钢材生产的乙产品没有签订销售合同。甲公司期末按单项存货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2015年12月31日,甲公司相关业务的会计处理如下:   ①甲公司对150件甲产品和50件乙产品按成本总额24000万元(120×200)超过可变现净值总额23200万元[(118-2)×200]的差额计提了800万元存货跌价准备。此前,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②甲公司300吨N型号钢材没有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此前,也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③甲公司对上述存货账面价值低于计税基础的差额,没有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2)固定资产 2015年12月31日,甲公司E生产线发生永久性损害但尚未处置。E生产线账面原价为6000万元,累计折旧为4600万元(与税法规定相同),此前未计提减值准备,可收回金额为零。E生产线发生的永久性损害尚未经税务部门认定。 2015年12月31日,甲公司相关业务的会计处理如下:   ①甲公司按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1400万元。   ②甲公司对E生产线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462万元。   (3)无形资产 2015年12月31日,甲公司无形资产账面价值中包括用于生产丙产品的专利技术。该专利技术系甲公司于2015年7月15日购入,入账价值为2400万元,预计使用寿命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零,采用年限平均法,按月摊销。2015年第四季度以来,市场上出现更先进的生产丙产品的专利技术,甲公司预计丙产品市场占有率将大幅下滑。甲公司估计该专利技术的可收回金额为1200万元。该无形资产生产的产品已经全部对外销售。 2015年12月31日,甲公司相关业务的会计处理如下:   ①甲公司计算确定该专利技术的累计摊销额为200万元,账面价值为2200万元。   ②甲公司按该专利技术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了无形资产减值准备1000万元。   ③甲公司对上述专利技术账面价值低于计税基础的差额,没有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要求:   根据上述资料,逐项分析、判断甲公司上述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相关业务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分别注明该业务及其序号),并简要说明理由;如不正确,编制有关调整会计分录(合并编制涉及"利润分配一一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的调整会计分录)。("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列示调整报表项目的名称,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 A. (1)存货跌价准备的处理不正确。甲产品和乙产品应分别进行期末计价。 甲产品成本=150×120=18000(万元) 甲产品可变现净值=150×(150-2)=22200(万元) 甲产品成本小于可变现净值,不需计提跌价准备。 乙产品成本=50×120=6000(万元) 乙产品可变现净值=50×(118-2)=5800(万元) 乙产品应计提跌价准备=6000-5800=200(万元) 所以甲产品和乙产品多计提跌价准备=800-200=600(万元) N型号钢材是需要经过加工的存货。 N型号钢材生产的乙产品的成本=300×20+60×5=6300(万元) N型号钢材生产的乙产品的可变现净值=60×(118-2)=6960(万元) N型号钢材生产的乙产品成本小于可变现净值,没有发生减值,所以N型号钢材没有发生减值,不需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所以要冲销多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600万元,应确认200万元存货跌价准备对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借:存货跌价准备 6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资产减值损失 600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50(200×25%)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所得税费用 50 (2)①处理正确。因为固定资产发生永久性损害但尚未处置,所以应全额计提减值准备。 ②处理错误。E生产线发生的永久性损害尚未经税务部门认定,所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为零,计税基础为1400万元,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1400×25%=350(万元),但企业确认了462万元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所以要冲回462-350=112(万元)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所得税费用 112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112 (3)无形资产处理不正确。 无形资产当月增加,当月开始摊销。所以无形资产摊销额=2400/5×6/12=240(万元),账面价值=2400-240=2160(万元),应计提减值准备=2160-1200=960(万元),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960×25%=240(万元)。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营业成本 40(240-200) 贷:累计摊销 40 借: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40(1000-96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资产减值损失 40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240(960×25%)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所得税费用 240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贷方余额=600+50-112-40+40+240=778(万元),转入利润分配。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778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778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77.8 贷:盈余公积 77.8 【解析】(1)存货 有效条件:150件甲产品,签订合同,每件合同价格150万元,销售每件甲产品预期发生的销售费用及税金为2万元得出:甲产品可变现净值=150×(150-2)=22200(万元); 50件乙产品,没有签订销售合同,每件市场价格预期为118万元,销售每件乙产品预期发生的销售费用及税金为2万元得出:乙产品可变现净值=50×(118-2)=5800(万元); 300吨专门用于生产乙产品的N型号钢材,自己的市场售价是无用的条件,以乙产品的可变现净值为基础倒推钢材可变现净值(前提先确认一下产品是否减值,如产品未减值,则钢材未减值)

  • [多选题]对于通过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在年度中期增加的子公司,母公司在编制合并利润表时,应将该子公司合并当期期初至报告期期末的收入、费用和利润纳入合并利润表。( )
  • A. 错

  • [多选题]2014年4月1日,A公司与甲银行签订一份贷款合同,约定贷款金额为人民币1000万元,借款期限为1年。当天,A公司将其价值800万元的一宗土地的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给甲银行,签订了抵押合同并办理了抵押登记。同时,B公司担任此笔债务的保证人,与甲银行签订了保证合同,但没有约定保证方式、保证期间以及人的担保和物的担保的先后顺序。抵押合同签订后,A公司依法办理了规划、施工许可等手续,在设定抵押权的土地上开工建设厂房。 2015年2月,A公司为开发另一项目向乙银行贷款,双方约定:乙银行向A公司提供1000万元贷款,借款期限为1年,A公司以一栋价值900万元的办公楼和两辆价值合计200万元的轿车M、N设定抵押。双方签订了书面抵押合同,并于2015年2月分别办理了抵押登记。借款到期后,A公司无力偿还乙银行的贷款,乙银行拟行使抵押权。经查发现,用于抵押的办公楼的一层已经于2015年10月出租给C公司使用,租期2年,抵押轿车M已于2015年12月卖给了D公司,抵押轿车N因A公司董事长驾驶外出时,被卡车撞击损毁,A公司已获得保险公司支付的60万元保险金。问题: (1)若B公司按合同承担保证责任,其保证方式是什么?保证期间为多长?说明理由。 (2)A公司在已设抵押的土地上建设的厂房是否属于抵押物的范围?说明理由。 (3)若A公司到期没有清偿债务,甲银行可否直接要求B公司承担保证责任?说明理由。 (4)乙银行何时取得办公楼和两辆轿车的抵押权?说明理由。 (5)乙银行对办公楼的抵押权可否对抗C公司的承租权?说明理由。 (6)A公司在抵押期间出售抵押轿车M应符合什么条件? (7)乙银行是否有权从保险公司支付给A公司的保险金中优先受偿?说明理由。
  • A. (1)保证方式为连带责任保证,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6个月。根据规定,当事人对保证方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连带责任保证承担保证责任,当事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6个月,即2015年4月1日至2015年10月1日。 (2)A公司建设的厂房不属于抵押物的范围。根据规定,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后,该土地上新增的建筑物不属于抵押财产。 (3)甲银行不能直接要求B公司承担保证责任。甲银行应该先实现抵押权,不足的部分方可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根据规定,被担保的债权既有物的担保又有人的担保,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担保物权的情形,债权人应当按照约定实现债权,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债务人自己提供物的担保的,债权人应当先就该物的担保实现债权。 (4)乙银行自办理抵押登记之日起享有办公楼的抵押权,自抵押合同生效时享有两辆轿车的抵押权。根据规定,以建筑物抵押的,应当办理抵押登记,抵押权自登记时设立,以交通运输工具抵押的,抵押权自抵押合同生效时设立。 (5)乙银行的抵押权可以对抗C公司的承租权。根据规定,抵押权设立后抵押财产出租的,该租赁关系不得对抗已登记的抵押权。由于乙银行与A公司办理抵押登记手续在先,所以其抵押权可以对抗C公司的承租权。 (6)抵押期间,A公司出售抵押轿车应经乙银行同意。根据规定,抵押期间,抵押人未经抵押权人同意,不得转让抵押财产,但受让人代为清偿债务消灭抵押权的除外。 (7)乙银行有权从保险公司支付的保险金中优先受偿。根据规定,在抵押物灭失、毁损或者被征用的情况下,抵押权人可以就该抵押物的保险金、赔偿金或者补偿金优先受偿。

  • [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应作为投资性房地产核算的有( )。
  • A. 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
    B. 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再转租的建筑物
    C. 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
    D. 出租给本企业职工居住的自建宿舍楼

  •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z3pjxw.html
  • 推荐阅读

    必典考试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