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注释】
必典考网发布"请根据下列材料,设计运动技能方面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基本部"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更多教师资格证-高中体育与健康的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考试题库请访问必典考网高中教师资格频道。
[多选题]请根据下列材料,设计运动技能方面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基本部分的练习步骤及组织形式。
教学对象:高一(4)班,男生40人。
教学内容:挺身式跳远中的起跳技术(腾空步动作),第一次课。
教学条件:田径场1个、沙坑1个、踏跳板4个、体操垫4块。
A. 挺身式跳远中的起跳技术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助跑与起跳相结合的技术动作,起跳时能够做到上板快、摆臂摆腿快、蹬伸起跳快(“三快”)。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辅助动作练习,能够掌握挺身式跳远的完整起跳动作,发展力量、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主体参与意识、自主学习能力,在学练结合中体会成功的喜悦;养成顽强、果敢、勇于挑战的心理品质。
(二)教学重点助跑与起跳相结合,踏板时做到“三快”。
(三)练习步骤及组织形式(基本部分)
1.原地摆臂起跳练习 组织:四路纵队,做原地摆臂起跳练习。
要求:两臂积极摆动,起跳腿几乎伸直,快速用脚全掌滚动着板,身体正直,目视前方。
2.助跑3~4步的起跳练习
组织:四路纵队,做助跑3~4步起跳。要求:助跑与起跳衔接自然协调,起跳时能够做到“三快”。
3. 5~10步助跑踏板起跳练习
组织:学生分为四组,每组一块踏跳板,在踏跳板前放置一个体操垫。
要求:重点体会起跳后成“腾空步”,做到顶头、提肩、立腰、送髋。
4.反复进行全程助跑接起跳练习
组织:学生分为两组,一组跳沙坑,另一组跳体操垫(4块)。
要求:助跑有力、节奏合理且稳定,起跳充分且起跳点相对准确,动作伸展有幅度。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
[单选题]由教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通过双边活动获取知识的方法叫( )。
A. 讲授法
B. 谈话法
C. 讨论法
D. 自然学法
[多选题]材料:1992年,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人们开始将鱼投入水中供野生海豚食用。1998年,海豚们开始回报人类,它们不时地将鱼扔上码头。在这件有趣的事情里,人类的投食意图非常明显,但动物们又是怎么想的呢?早在19世纪,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1809-1882)就认为动物和人类的智力只有程度上而非本质上的区别。在其晚年的著作《人类和动物的感情表达》中,他详细研究了鸟类、家畜、灵长类动物以及不同人的喜悦、爱和悲伤。达尔文对待动物的态度,尽管很容易被那些每天接触狗、马或老鼠的人们所认同,却违背了当时欧洲根深蒂固的观念一一动物完全没有思想。这种古老的观念源于17世纪法国哲学家笛卡尔的学说:人是理智的生灵,与上帝的思想相连,而动物只是肉体机器。笛卡尔的追随者之一,17世纪法国神学家和哲学家马勒伯朗士因此这样描述动物:"不因食物而快乐,不因痛苦而哭泣,成长而不自知,它们无欲无求,无所畏惧,一无所知。"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生物学界更忠于笛卡尔而非达尔文的学说。尽管动物行为学的学者们并没有排除动物具有思想的可能性,但是却认为思考这个问题几乎无关紧要,因为它无法回答。人们可以研究动物的输入(如食物和环境)或输出(行为),但动物本身仍然是一个黑匣子一一情绪或思想等不可观察的东西超越了客观调查的范畴。一位"行为主义者"因此在1992年写道:"在任何试图了解动物行为的尝试中,都应当极力避免认为动物具有意识思维,因为这是无法检测且空洞的……"然而,这些关于动物的狭隘想法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反对。1976年,美国学者唐纳德·格里芬不畏阻碍,出版了《动物的觉知问题》一书,认为动物确实能够思考,而且这种能力应该受到适当的科学研究。此后的数十年间,野外和实验室的大量研究工作推动了远离行为主义、接近达尔文观点的共识。然而研究进展仍然艰难而缓慢。正如行为主义者所警告过的,这两种研究类型的证据都可能具有误导性:虽然实验室中进行的实验是严谨的,但动物在实验室中的表现难免异于野外:野外观察则可能由于一些显见的局限性而不易被接受一一尽管有的野外观察持续数年甚至几十年之久,并在一定程度上防范了缺乏严谨性的问题,但这样的研究并不多见。尽管如此,现在大多数科学家认为他们可以满怀信心地说:有些动物确实以有意识的精神体验方式处理信息和表达感情。他们一致认为:大鼠、小鼠、鹦鹉和座头鲸等动物有着复杂的思维能力:一些物种具有曾被认为只属于人类的特性,例如为物品命名和使用工具的能力;还有少数动物,如灵长类动物、鸦科(乌鸦家族)和鲸类(鲸和海豚),具有一些人类眼中接近于文化的东西,借此它们形成了通过模仿和示范向后代传递信息和能力的独特行为方式。没有任何动物能够单独拥有所有的人类心智特性,但是几乎所有单一的人类心智特性都存在于某种动上。
(摘编自《动物有思想吗?》翻译黄森)
问题:
(1)人们对动物是否有思想这一问题的认识,经历了哪些阶段性的认识?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4分)
(2)文章认为现阶段应如何推进动物心智的研究,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10分)
A. 参考答案:(1)人们对动物是否有思想这一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7世纪至20世纪大部分时间,人们更忠于哲学家笛卡尔学说,欧洲根深蒂固的理念,即动物完全没有思想。(1分)第二阶段为19世纪,达尔文提出了动物和人类的智力只有程度上而非本质上的区别。(1分)第三阶段为1976年后,美国学者唐纳德提出动物能够思考的观点,随后数十年间大量的野外和实验室的研究工作接近了达尔文的观点。(2分)(2)在现阶段,人们可以通过研究动物的输入(如食物的环境)或输出(行为),来对动物的心智特性进行研究。(3分)第一,现阶段的研究应该将实验室与野外研究结合起来,避免两者的不足,融合两者的优点。(3分)第二,利用动物有意识的精神体验方式处理信息和表达感情的特点来推动对动物的心智特性的研究。如对灵长类动物善于模仿和示范向后代传递信息和能力的独特行为方式进行研究等。(4分)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z2ee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