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典考网

中医师承及确有专长考核2023知识点汇总每日一练(11月10日)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997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 【名词&注释】

    足三里(st 36)、失笑散、升清降浊(ascending lucidity and descending turbi ...)、茵陈蒿汤(virgate wormwood decoction)、习惯性(habitual)、阳陵泉、尿淀粉酶(urine amylase)、补肝肾(nourishing liver and kidney)、通利小便、脘腹胀满

  • [单选题]按五行相克规律确立的治法是

  • A. 培土生金
    B. 滋水涵木
    C. 金水相生
    D. 佐金平木
    E. 益火补土

  •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 学习资料:
  • [单选题]“反克”称为
  • A. 相生
    B. 相克
    C. 相乘
    D. 相侮
    E. 制化

  • [单选题]具有“喜润恶燥”生理特性的是
  • A. 脾
    B. 胃
    C. 心
    D. 肝
    E. 肾

  • [单选题]对诊断食滞胃肠证最有意义的是
  • A. 里急后重
    B. 嗳腐吞酸
    C. 恶心呕吐
    D. 苔腻脉弦
    E. 大便秘结

  • [单选题]患者,女,50岁。呃声沉缓有力.胃脘不舒,得热则减,遇寒加重,喜食热饮,口淡不渴,舌苔白润,脉迟缓。治疗选用
  • A. 竹叶石膏汤
    B. 五磨饮子
    C. 丁香散
    D. 理中丸
    E. 以上均非

  • [单选题]尿血与血淋的主要鉴别在于
  • A. 小便血色是鲜红还是紫暗
    B. 小便量的多少
    C. 小便有无浑浊
    D. 小便是否通畅
    E. 小便时有无疼痛

  • [单选题]患者,女,35岁。5小时前与同事吵架,随后出现小便不通,情志抑郁,胁腹胀满,舌红,苔薄黄,脉弦。此病证的证机概要是
  • A. 肺热壅盛,失于肃降,不能通调水道,无以下输膀胱
    B. 湿热壅结下焦,膀胱气化不利
    C. 肝气失于疏泄,三焦气机失宣,膀胱气化不利
    D. 脾虚运化无力,升清降浊失职
    E. 水停湿阻,气滞血瘀,三焦气化不利

  • [单选题]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胸胁胀满疼痛,脘腹胀满,咽中如物哽塞,苔腻。多属
  • A. 痰郁
    B. 血郁
    C. 湿郁
    D. 火郁
    E. 气郁

  • [单选题]不寐的治疗原则为
  • A. 补虚泻实,调整阴阳
    B. 益气养血,补益肝肾
    C. 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D. 清热化痰,安神定志
    E. 填补肝肾(nourishing liver and kidney),充髓养脑

  • [单选题]患者3天前突然身目发黄,黄色鲜明,发热明显,发热口渴,心中烦躁,恶心欲吐,小便短少而黄,大便秘结,脉弦数。诊断为
  • A. 热重于湿,阳黄
    B. 湿重于热,阳黄
    C. 寒湿阻遏,阴黄
    D. 萎黄
    E. 急黄

  • [单选题]患者每逢经前、经期头痛剧烈,痛如锥刺,经色紫黯有块,伴小腹疼痛拒按,胸闷不舒,舌黯尖边有瘀点,脉细涩。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
  • A. 血府逐瘀汤
    B. 逐瘀止痛汤
    C. 失笑散
    D. 通窍活血汤
    E. 补阳还五汤

  • [单选题]治疗闭经气血虚弱证,应首选的方剂是
  • A. 大补元煎
    B. 加减一阴煎
    C. 人参养荣汤
    D. 固阴煎
    E. 举元煎

  • [单选题]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特征不包括
  • A. 腮腺管口红肿
    B. 血清、尿淀粉酶(urine amylase)增高
    C. 发病前2~3用有流行性腮腺炎接触史
    D. 颌下疼痛,可扪及肿块,边缘较清楚
    E. 发热,以耳垂为中心漫肿疼痛

  • [单选题]患儿出生24小时内出现面目周身皮肤发黄,黄色鲜明,哭声响亮,口渴唇干,小便深黄。治疗首选方剂为
  • A. 三仁汤
    B. 理中汤
    C. 茵陈蒿汤
    D. 茵陈理中汤
    E. 血府逐瘀汤

  • [单选题]屈膝,在髌韧带两侧凹陷中的腧穴是
  • A. 膝眼
    B. 足三里
    C. 阳陵泉
    D. 胆囊
    E. 阑尾

  • [单选题]习惯性痛经针灸疗效最好的时间是
  • A. 行经前3~4天至经期后4天左右
    B. 痛经未发作时
    C. 行经前或行经后
    D. 行经期或行经后3~4天
    E. 坚持每日治疗,需针灸三个月

  •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yv6prd.html
  • 推荐阅读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