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典考网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20世纪30年代,梅兰芳先生初到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1843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 【名词&注释】

    必由之路(only way)、陈述性知识(declarative knowledge)、精加工策略(elaborative strategy)、环境决定论(environmental determinism)、固步自封、闭关自守(autarky)、长期保持(long-term keep)、鸦片战争前夕(before the opium war)、内容空洞

  • [多选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20世纪30年代,梅兰芳先生初到上海,虽然他唱功绝佳,誉满京华,但要在大上海一下子出名也难。当时想在报纸上登广告,但广告怎么写,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呢?经过一番筹划,戏班子决定在报纸上只印三个字--梅兰芳。当时上海的市民并不知道梅兰芳是谁,因为好奇,都在互相打听,连登了一周之后,报纸上登出了一个详细的广告:"梅兰芳--京剧名旦,今晚在上海茶戏园登台献艺。欢迎观看。"就这样,先生在上海一唱走红。   综合上述材料所引发的思考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论说文。   要求:   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

  • A. 【参考范文】参考范文:创新是社会发展的主动力 《大学》有云:"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著名的喜剧演员卓别林曾经说过:"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如果能够打破常规,完全自由进行创作,其成绩往往会是惊人的。"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以创新推动着社会的进步,进入21世纪,创新更是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动力。创新引领科技的未来。如果没有创新,世界上第一盏电灯就不能诞生,我们还要在煤油灯暗淡的光下生活一辈子:如果没有创新,第一架飞机就不能出现,人们要经过几个月乃至几十年的时间历经艰辛,长途跋涉才能到达目的地;如果没有创新,社会便不会如此现代化,人们之间的联系也不会如此紧密。因为创新,电灯取代了蜡烛,楼房取代了平房,空调取代了风扇。因为创新,科技日益进步。 创新是民族的希望。回顾中国历史,在15世纪以前,我们有四大发明,我们出现过汉唐盛世,中国的经济技术在世界上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此后便逐渐从强盛走向没落,来到鸦片战争前夕(before the opium war)更是腐朽到极点,从头到脚都烂透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封建统治者的闭关自守、固步自封、因循守旧、不思创新。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世界各国人民都在争相创新,如果我们不紧跟时代,勇于创新,就有可能重蹈近代史上那种濒临亡国灭种的悲剧。所以邓小平告诫:"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江泽民同志更是把创新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他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两代领导人都把创新与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紧密相连。 创新是国家发达的不竭动力。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新时代,创新驱动发展是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习近平同志指出,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惟创新才能在世界潮流激荡中站稳脚跟,惟创新才能让国家在持续健康发展中强起来。 创新让艺术百家争鸣;创新让技术改变生活;创新让科技引领未来:创新可以使一个人收获他所没有的荣耀和地位:创新可以让艺术百家争鸣、让技术改变生活;创新可以使一个民族挺起脊梁,让一个国家有未来;创新可以使一个时代成为荣耀;创新让社会充满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 学习资料:
  • [单选题]《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施行。
  • A. 2002年9月1日
    B. 1986年7月1日
    C. 2007年6月1日
    D. 2002年3月26日

  • [单选题]有甲、乙、丙三个学生,三人出生在北京、上海、南京:三人的专业为历史、法律和外语。其中:(1)甲不是学历史的,乙不是学外语的;(2)学历史的不出生在上海;(3)学外语的出生在北京;(4)乙不是在南京出生的。由此可见甲的专业为( )。
  • A. 法律
    B. 外语
    C. 历史
    D. 3种专业皆可能

  • [单选题]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一一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 )。
  • A. 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B. 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C. 家庭决定论的观点
    D. 儿童决定论的观点

  • [单选题]注重加强学生文学、艺术鉴赏方面的课程属于( )。
  • A. 基础型课程
    B. 拓展型课程
    C. 活动型课程
    D. 研究型课程

  • [单选题]课堂教学是教学的( )。
  • A. 唯一组织形式
    B. 重要组织形式
    C. 基本组织形式
    D. 辅助形式

  • [单选题]为了暂时记住朋友的电话号码以便拨号,最适宜的记忆策略是( )。
  • A. 组织策略
    B. 精加工策略
    C. 复述策略
    D. 元认知策略

  • [多选题]教育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 A.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教育就存在。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是新生一代成长和社会生活延续与发展的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手段,为一切人、一切社会所必需,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范畴。教育与人类社会共始终,具有永恒性。因此,题干的说法是正确的。

  •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yre596.html
  • 推荐阅读

    必典考试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