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必典考网发布2022幼儿教师资格高效提分每日一练(11月05日),更多幼儿教师资格的每日一练请访问必典考网教师考试频道。
1. [单选题]教师让四名学生每人去拿一只桌球,不论什么颜色。学生拿了球后,教师发现唯一的一只白球被拿走了,问谁拿了白球。甲说:我没有拿白球。乙说:是丁拿的白球。丙说:是乙拿的白球。丁说:白球不是我拿的。如果四人中只有一人说的是真话,那么拿了白球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 [单选题]孩子哭闹要玩具时母亲对其不予理睬,这位母亲采取的心理战术是( )。
A. 消退
B. 强化
C. 逃避
D. 惩罚
3. [单选题]下列符合儿童动作发展规律的是( )。
A. 从局部动作发展到整体动作
B. 从边缘部分到中央部分
C. 从粗大动作发展到精细动作
D. 从下部动作发展到上部动作
4. [多选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小女孩儿的玩具车刮倒了一位老人,老人坐在地上与孩子家长理论。有人录下现场视频即传至网上,不少人认为是碰瓷。老人被送医检查后,确诊桡骨骨折。事实是,老人并非碰瓷,还婉拒了女孩儿家人更多的赔偿和照顾。 综合上述材料所引发的思考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论说文。 要求: 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
A. 【参考范文】
个人如何助力克服信任危机
老人被小女孩儿的玩具车刮倒造成骨折,可未曾向孩子家长多索求半分。然而,回顾整个事件,为什么当老人被刮倒时,孩子家长非但不及时将老人送到医院去检查,反而怀疑老人并与其理论?为什么之后此事传到网上,不少网友非但不同情老人,反而武断地认定老人实为碰瓷?事件虽小,反映出的社会问题却很大——人与人之间已经出现了信任危机。窥一斑而见全豹,由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放开眼看去,我国的信任危机已然从人际信任危机蔓延至商业信用危机、公共物品信誉危机和价值信仰危机等。
信任危机意味着社会人际关系产生了大量的虚伪和不诚实,人与人之间的关系(interpersonal relations)发生了严重的危机。当信任危机发生时,社会或群体的道德原则和规范不被人们所遵守,人与人之间缺乏道德的联系和约束,彼此都无法相信对方的真诚和忠诚,因此不敢委对方以重任。作为个体的我们都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既不能脱离集体,也不能孤独地存在。因此,人与人的信任是最基本的信任,而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无论对个人还是对社会都有不可逆转的负面影响。存在于一个社会中的信任危机的形成原因是多样的,如存在于该社会中的意识形态影响、法律机制原因、社会习俗原因以及宗教信仰原因等。要扭转信任危机,必须从个人做起,如果每个人都带着信任上路,终有一天我们将建起信任的万里长城。
克服信任危机,首先要求我们“信己”。孔子在《礼记·中庸》中告诫人们:“言必行,行必果。”这句话表明了为人要言而有信的观点。要克服信任危机,首先要让自己成为一个言而有信,值得别人信任的人。纵观历史,不乏“得民“信”而后实现宏图伟业的人,春秋战国时期的商鞅便是一例。商鞅立木为信,按照之前的约定重赏移木者,这使得百姓信任朝廷、人心稳固的同时,也使得变法措施迅速推行,直接加速了泰国一统六国的进程。百姓的信任并不是凭空而来的,归根结底,他们的信任来自商鞅所具有的令人信任与信服的美好品质。“信己”,就是在与人交往之前首先让自己变得值得信任,拥有一份值得他人信任的美好品质,这是克服信任危机的基础。
克服信任危机,其次要求我们“信他”。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在《教育诗》中描述,他曾请一位有过盗窃行为纪录的学生去较远的地方取一大笔钱,而马卡连柯的这份信任给了学生莫大的感动与鼓舞。最终这位学生不仅忠实地完成了这一任务,并在后来成长为一个非常值得信赖的人。正是这份充满热度的信任,使得曾遭受过无数偏见的冰封之心,重新变得坚定而充满热忱。信任他人,是打开人与人交流沟通大门的钥匙,是温暖人心的秘籍。
克服信任危机,最后要求我们“信国”。在老人被刮倒摔骨折这一事件中,孩子家长与部分网友的反应,全然与“信任”二字无关。倘若当时孩子家长能与老人少些无谓的争执,部分网友能对老人多些信任与贴心的关怀,齐心合力地迅速将老人送至医院,这又将是怎样一种和谐的社会景象啊!老人受伤倒地,管,还是不管?在传统道德的观念里,这原本不应是一个问题。然而,在当今社会,受个别案件的负面影响,人们对法律的公信力产生了怀疑。实际上,由信任产生的社会案件中,绝大部分案件都得到了公正的处理。克服信任危机,要求我们客观公正地看待法律的处理结果(processing results),不被博人眼球的媒体左右,信任政府的公信力,信任法律的力量。
身为社会一员,我们不妨重新将信任收纳于心,用信任的温暖与光芒,驱散信任危机给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带来的阴霾,迎着精彩的世界,大步前行!
5. [多选题]影响在园幼儿同伴交往的因素有哪些?(15分)
A. 【参考答案】
影响在园幼儿同伴交往的因素:
(1)幼儿自身的特征。幼儿的身心特征一方面制约着同伴对他们的态度和接纳程度,另一方面也决定着他们在交往中的行为方式。首先,性别、长相、年龄等生理因素影响着幼儿被同伴选择和接纳的程度。其次,幼儿的气质、情感、能力、性格等个性特征影响着他们对同伴的态度和在交往中的行为,由此影响同伴对他们的反应和其在同伴中的关系类型。对幼儿同伴交往关系影响最大的是其在交往中的积极主动性、交往行为及交往技能。
(2)早期亲子交往的经验。幼儿在与父母的交往过程中不但实际练习着社交方式,而且发现自己的行为可以引起父母的反应,由此可以获得一种最初的“自我肯定”的概念。这种概念是幼儿将来自信心和自尊感的基础,也是其同伴交往积极、健康发展的先决条件之一。
(3)活动材料和活动性质。活动材料,特别是玩具,是幼儿同伴交往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尤其是婴儿期到幼儿初期,幼儿之间的交往大多围绕玩具发生。活动性质对同伴交往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在自由游戏的情境下,不同社交类型的幼儿表现出交往行为上的巨大差异,而在有一定任务的情境下,如在表演游戏或集体活动中,即使是不受同伴欢迎的幼儿,也能与同伴进行一定的配合、协作,因为活动情境本身已规定了同伴间的作用关系,对其行为有许多制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