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注释】
主观能动性(subjective initiative)、教学秩序(teaching order)、客观存在(objective existence)、潜移默化(imperceptibly influence)、教育主管部门(educational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首因效应(primary effect)、古今中外、"以人为本"、道德意志薄弱、全面发展。
[单选题]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相关规定,对在校园结伙斗殴、寻衅滋事,扰乱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学秩序或者破坏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由( )来处置。
A. 学校
B. 教育主管部门
C. 家长
D. 由公安机关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
[单选题]由"高薪未必养廉"这句话我们可以推出( )。
A. 低薪同样养廉
B. 养廉必定高薪
C. 高薪难以养廉
D. 低薪肯定养廉
[单选题]在技能形成的练习过程中,其进步情况用( )表示。
A. 图示
B. 坐标
C. 遗忘曲线
D. 练习曲线
[单选题]学生先学习了苹果、香蕉的概念,再来学习水果的概念,这属于( )。
A. 上位学习
B. 下位学习
C. 并列学习
D. 命题学习
[单选题]幼儿园的一名小朋友不爱吃肥肉,把自己偷偷吐在地上的肥肉踢到旁边小朋友的桌下。该小朋友的行为是( )。
A. 道德行为的表现
B. 逃避惩罚的表现
C. 不良品德的反映
D. 道德意志薄弱的反映
[单选题]"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充分运用了下列哪一种德育方法( )。
A. 品德评价
B. 榜样示范
C. 实际锻炼
D. 陶冶教育
[单选题]个体对他人的外表有良好的印象,往往也会倾向于肯定其人格品质。这种效应是( )。
A. 晕轮效应
B. 首因效应
C. 近因效应
D. 投射效应
[单选题]自我监督包括主观感觉与客观检查,下列选项中是主观感觉的是( )。
A. 脉率变化
B. 体重
C. 肺活量
D. 排汗量
[多选题]材料:
陈老师在语文教学中,总是先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各自探索,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大家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就由陈老师讲解。一学期下来,很多学生觉得不但收获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增强了。
当然,陈老师也会遇到一些"意外"情况,有的同学老是找不到学习方法,也不愿意发言,习惯当听众,王春就是这样的孩子。陈老师有一次点名让王春发言,王春站起来紧张得面红耳赤,陈老师示意王春坐下。课后,陈老师把王春叫到办公室说:"你既然不愿意在班上公开讲,那我们就私下聊吧。现在只有我们两个人,你就补上你的课堂发言吧。"在陈老师的多次鼓励下,王春慢慢克服了胆怯,也敢上台发言了。
作为班主任,陈老师号召学生扩大阅读面。他给学生推荐了很多书目,包括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也包括科技史、通俗哲学读物、成功者的励志故事……他还经常组织学生交流阅读体会。一学期下来,学生的视野明显开阔了,知识面也明显拓宽了。
问题:
请结合材料,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陈老师的教育行为。(14分)
A. 【参考答案】
陈老师的教育行为符合"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是值得提倡的。
(1)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材料中,陈老师号召学生扩大阅读面,开展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开阔了视野。这体现了陈老师把学生看作发展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是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材料中,针对王春找不到正确的学习方法、不敢在众人面前回答问题的特点,陈老师私下和他进行交流,给予他鼓励,最终使他克服了胆怯。这体现了陈老师懂得因材施教。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材料中,陈老师让学生围绕问题各自探索,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是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体现。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努力践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yjqo8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