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典考网

股动脉穿刺,最佳穿刺点是()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963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 【名词&注释】

    学术会议(academic conference)、肾动脉(renal artery)、介入放射学(interventional radiology)、弹簧圈(coil)、穿刺针(puncture needle)、鱼精蛋白(protamine)、不自主、腹股沟韧带(inguinal ligament)、两次曝光(double exposure)

  • [单选题]股动脉穿刺,最佳穿刺点是()

  • A. 腹股沟韧带(inguinal ligament)上方1~2cm处
    B. 腹股沟韧带(inguinal ligament)下方1~2cm处
    C. 腹股沟韧带(inguinal ligament)中外1/3处
    D. 腹股沟韧带(inguinal ligament)下方4~5cm处
    E. 腹股沟韧带(inguinal ligament)中内1/3处

  •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 学习资料:
  • [单选题]“改良Seldinger穿刺法”指()
  • A. 直接穿刺血管造影
    B. 皮肤切开,暴露血管,插管造影
    C. 穿刺针不带针芯,不穿透血管后壁
    D. 穿刺针带针芯,穿透血管前后壁
    E. 穿刺针不带针芯,穿透血管前后壁

  • [多选题]下列哪些是弹簧圈类栓塞物质()
  • A. 不锈钢圈
    B. NT海/球栓
    C. 微型铂金丝圈
    D. 微球
    E. 明胶海绵

  • [多选题]介入放射学常用的止血药物有()
  • A. 维生素K3
    B. 维生素K1
    C. 氨甲苯酸
    D. 鱼精蛋白
    E. 酚磺乙胺

  • [多选题]我国介入放射学的发展简史中,下述哪些是正确的()
  • A. 1984年开始支气管动脉抗癌药物灌注治疗肺癌
    B. 1985年开展食管球囊扩张
    C. 1986年开展肾动脉扩张
    D. 1986年召开首届介入放射学学术会议
    E. 1990年将介入放射学项目列为“九五”攻关课题

  • [单选题]在造影期间进行两次曝光(double exposure),一次是在对比剂到达兴趣区之前,一次是在对比剂到达兴趣区并出现最大浓度时。如果病人在曝光过程中保持体位不移动,则两图像之间的唯一差别是含有对比剂的血管,它们两者的差值信号就是DSA的信号。随着血管内碘浓度(PI)与血管直径(d)乘积的增加,DSA差值信号也增加。故DSA的信号由对比剂的投射浓度(PI)和血管直径(d)所决定。在DSA检查过程中,患者本身自主和不自主的移动、心脏搏动、吞咽、呼吸或胃肠蠕动等,可形成运动性伪影。
  • A. D

  • [单选题]上腔静脉造影常做穿刺插管的血管是()
  • A. 股动脉
    B. 股静脉
    C. 肘动脉
    D. 贵要静脉
    E. 肱动脉

  •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y8zovd.html
  • 推荐阅读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