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典考网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法修辞知识在教学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1930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 【名词&注释】

    《变色龙》、图书资料(books and materials)、《孔乙己》、解决问题、、见风使舵、明确规定(clearly stipulated)、具体情况(concrete conditions)、实际需要(practical needs)、不需要教(no need for teaching)、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 [单选题]《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法修辞知识在教学中应根据语文运用的实际需要(practical needs),从所遇到的具体语言实例出发进行指导和点拨。对语法修辞教学目标的理解不恰当的是()。

  • A. 修辞教学中的指导与点拨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识字、写字、阅读与表达
    B. 占用大量课时讲解口语交际的方法,让学生掌握
    C. 通过指导与点拨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良好的语感
    D. 要避免脱离实际运用,围绕相关知识的概念、定义进行“系统、完整”的讲授与操练

  •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 学习资料:
  • [单选题]阅读《黔之驴》的教学实录(节选),按要求答题。师:大家一定记得有这样一首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是唐朝诗人柳宗元的《江雪》,这首小诗为身在南国的人们描绘了一幅绝美的雪景,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的另一篇比较著名的文章--《黔之驴》,看看作者又会给我们带来哪些惊喜和启示。(课文讲解部分略)师:文中写虎从畏驴到食驴的过程分为六个层次,请找出各层次中表明虎的心理的词语。师:刚才大家都在认真思考,下面老师看下你们总结得对不对(幻灯片出示答案),请大家将答案记下来。师:虎开始为什么害怕驴?生:因为一开始以为它很厉害。师:虎后来为什么吃掉驴?生:因为虎看出驴的本领不过如此。师:既然驴的本领只不过如此,用一个成语表示是什么?生:黔驴技穷。师:“黔驴技穷”多用于贬义,借指仅有的一点本领也用完了。请几位同学用这个成语造句。生:小明夸大海口说他会修理电视。等到他家的电视真的坏了,他黔驴技穷,束手无策。师:造得非常好,希望大家都能学一点真本事,硬功夫,千万不要被人说黔驴技穷哦。关于上述教学片段,下面评价不正确的是()。
  • A. 教师在课堂导入时引入了学生熟悉的作者诗词,自然流畅地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B. 通过提问层层深入,启发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了解“黔驴技穷”的本质
    C. 学习完成以后及时引导学生通过造句进一步巩固,课堂讲解和练习结合紧密
    D. 教师最后的玩笑有点跑题,没有体现对学生的尊重

  • [单选题]在执教《孔乙己》时,有学生对文中的”孔乙己大约的确死了”提出疑问,认为“大约”和“的确”不能连用,前后矛盾。对此,教师的评价最合适的是()。
  • A. 问得很好,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两个词是否前后矛盾?
    B. 书本上怎么会错呢,你还是认真听课吧!
    C. 上课应该跟着老师的思路来,不要自己随便发挥。
    D. 这位同学观察得很仔细,下面我们就通过对文章的解读来看看这句话究竟是作者的笔误还是有意为之呢?

  • [单选题]学习《皇帝的新装》后,教师布置了以下几项作业:(一)看下面句子的含义写出词语。(二)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拼音。(三)找出下列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在句后的括号里。对该老师的做法评价不正确的是()。
  • A. 教师旨在多角度检查学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B. 这三道题的设计属于作业三层次中的基本题
    C. 该教师在作业设计上形式多样
    D. 该作业属于积累性作业,重在字词的积累

  • [单选题]《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初中阶段的阅读教学目标作出了明确规定,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 A.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B. 要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
    C. 能够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D. 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

  • [单选题]阅读《变色龙》教学预设(节选),回答问题。读课文(自读或请几个学生读)。[要求]根据对课文内容的初步理解,另给课文拟一个题目。学生可能拟出的题目是:一个见风使舵的人、变化多端的人、多变的人、两面人、势力眼的警官……[说明]这种另拟题目的办法,只是一种形式,目的是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感知;学生要拟出题目,就要在读课文过程中进行思考;所拟的题目表现出他们初步阅读的水平,教师从中可以发现学生哪些地方读懂了,哪些地方有问题,以加强教学的针对性。这是一举多得的办法。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教师不轻易否定,只是对学生表达不好的语言予以启发性的纠正。待第一步工作完成后,教师提出问题:刚才同学们给课文另外拟了不少题目,作者为什么用“变色龙”做这篇小说的题目呢?(学生回答问题过程中,可视具体情况(concrete conditions)提示他们看看课本上的注解,帮助理解这个问题)[明确]小说主人公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事件的过程中,态度反复变化,好像“蜥蜴”善于变色一样,所以作者用“变色龙”作为这篇小说的题目,生动形象地揭示出了主人公的性格特征。以下说法不恰当的是()。
  • A. 巧妙地从拟题人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B. 通过拟题可以让学生主动地解读文本
    C. 教师的预设过于简单,而且在学生思考时.没有预设引导环节
    D. 该预设能够综合训练学生赏析文本、解决问题、口头表达的能力

  • [单选题]以下哪项是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 A. 语文课程与教学问题
    B.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C. 教师教学的有效性
    D. 学生素质及其价值的提高

  •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y839rn.html
  • 推荐阅读

    必典考试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