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注释】
必典考网发布"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著名教育家张伯苓十分注重学生进行"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更多幼儿教师资格的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考试题库请访问必典考网教师考试频道。
[多选题]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著名教育家张伯苓十分注重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并且身体力行,为人师表。一次,他发现有个学生手指被香烟熏黄了,便严肃地劝告那个学生:“烟对身体有害,要戒掉它。”没想到那个学生有些不服气,俏皮地说:“那您吸烟就对身体没有害处吗?”张伯苓面对学生的责难,歉意地笑了笑,立即叫工友将自己所有的烟取来,当众销毁,还打断了自己用了多年的心爱的烟袋杆,诚恳地说:“从此以后,我与诸同学共同戒烟。”果然,打那以后,他再也不吸烟了。
要求:
请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
A. 【参考例文】
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作为人类文明的工程师,不仅要教授学生科学知识,更要教育学生如何做人与做事。因此,教师的一举一动都直接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非常重视教师言传身教的作用,强调教师的示范性和榜样性。我国现代教育家陶行知认为,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在教育的历史发展中,为人师表是最起码的道德要求。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教师把学生造成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
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是全社会对教师的要求。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燃烧的蜡烛”等,全社会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把教师道德修养的好坏,作为评价社会道德风尚的一大标志,作为自己修身养行的一个坐标,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更有理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规范之一,是师德的重要特征。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要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这一道德规范偏重于教师调节自身行为,既要重视言传,又要注重身教,在行为和思想道德上时时处处为学生树立榜样,“打铁需要自身硬”,正人还需正自己,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以实际行动去影响和感动学生。
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是学生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他们时时刻刻都在观察着老师的一举一动,并自觉或者不自觉地进行模仿。教师对待科学的态度、对待同事的态度、对待人生的态度、对待生活的态度,都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教师要求学生遵纪守法,自己就要遵纪守法;教师要求学生刻苦学习,自己就要认真钻研;教师要求学生文明礼貌,自己就要文明礼貌。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不仅要重视课堂知识的传授,不断提高教学技能,更要以良好的师者形象出现在学生当中,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去带动、引导、感化学生,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
[多选题]材料:
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和优越性,不仅体现于显性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而且根植于隐性的思维模式中。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中华文明之所以延续得如此绵长,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们这个民族独特的方法论和辩证法原则,得益于中国人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路径。辩证矛盾思维即是其中之一。
辩证矛盾思维特别注重时间性。既然矛盾双方之间的辩证运动是在时间中展开的,时间就不是可有可无的,而必须是参与事件的重要因素。因此,辩证思维特别看重“时机”,追求“时中”。
“时中”一词最早出现于《周易》“蒙”卦的《彖传》:“蒙,享。以亨行,时中也。”意思是说,蒙卦表示希望亨通,所以,以通来行事,是符合“蒙”这个时机的。可见,所谓“时中”,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要“合乎时宜”,二是要“随时变通”。中而非时,不谓之中。同样,时而不中,更不谓之中了。
《资治通鉴》中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说韩国的国君韩昭侯准备修建一个高门,但他的谋士屈宜臼却奉劝他不要这么做。屈宜臼说:“如果你非要修建这个高门,恐怕你还等不到这个高门修建完,就要死了。为什么呢?因为时机不对。国君在自己家修建一个高一点的门楼,搞得气派一些,有错吗?没有错。当年我们国富民强的时候,你如果修建一个高门,肯定没有问题。可是今天的情况已经不一样了,秦国去年刚刚攻占了我们的宜阳城,我国元气大伤,你偏偏要在这个时候修建高门,势必会使百姓离心,将士散德,韩国的败落就不可避免了。”结果,韩昭侯没有听屈宜臼的劝告,而屈宜臼的预言也应验了,高门还没有修好,韩昭侯就去世了。
当然,这只是一个小故事,但其中蕴含的道理却非常深刻。正如屈宜臼说的那句话;“吾所谓时者,非时日也。夫人固有利、不利时。”意思是说,我所说的时间,不是客观的时间,而是参与到事情当中来的时间。在合适的时间做一件事情,效果会很好;在不合适的时间做同一件事情,往往会很糟。这正是“举事而不时,力虽尽而功不成”的道理。
正因为此,中国文化对时间非常敏感,强调做任何事情都要相时而动,顺势而行。
《中庸》中说:“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宋代学者朱熹在注释“时中”时也说:“盖中无定体,随时而在,是乃平常之理也。”即是指,“中庸”,是因“时”而“中”的,并非骑墙、折中,更不是简单、僵化的“中间地带”。“时中”又是何其之难!因为它在实践中很难把握,你不可能一劳永逸地抓住它,然后照本宣科地去实践。但是,认识到这种困难并不是坏事,因为你一旦明白了“时中”的艰难,就会有一种危机感。而这种危机感又会让你在行为中谨小慎微、如履薄冰,相时顺势,减少犯错。
(摘编自祝和军《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辩证思维》)
问题:
(1)辩证矛盾思维为何特别注重时间性?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4分)
(2)追求“时中”,对个体而言有何价值和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10分)
A. 【参考答案】
(1)矛盾双方之间的辩证运动是在时间中展开的,时间是参与事件的重要因素。
(2)“时中”对个体而言有很大的价值和作用:①在合适的时间做一件事,效果很好;在不合适的时间做同一件事,往往很糟。②“时中”让个体有一种危机感,这种危机感让个体在行为中谨小慎微,如履薄冰,相时顺势,减少犯错。
[单选题]根据育人为本的理念,教师的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尊重学生个性
B. 培养学生特长
C. 发展学生潜能
D. 私拆学生信件
[单选题]联合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立的国际组织,是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联合国”五常”国家的是( )。
A. 俄罗斯
B. 德国
C. 法国
D. 英国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属于朝鲜族舞蹈的是( )。
A. 长鼓舞
B. 多朗舞
C. 筷子舞
D. 二人转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y3ko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