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注释】
解决问题(solving problems)、个性特征(personality)、国民教育、教育独立思想(concepts of independent education)、生产资料所有制(ownership of means of production)、最高国务会议(supreme state conference)、自我中心(egocentricity)、党的创始人、教育学科学化、里程碑意义(milestone meaning)
[单选题]近代教育史,首次试图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和哲学基础上的教育家是( )。
A. 夸美纽斯
B. 洛克
C. 杜威
D. 赫尔巴特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
[单选题]第一幅具有立体主义倾向的毕加索的作品是( )。
A. 《格尔尼卡》
B. 《亚维农少女》
C. 《照镜子的姑娘》
D. 《吉他与酒杯》
[单选题]( )最早出现义务教育的国家。
A. 德国
B. 美国
C. 英国
D. 法国
[单选题]新中国第一个教育方针是由( )提出的。
A. 毛泽东
B. 周恩来
C. 蔡元培
D. 陶行知
[单选题]下面不属于历史研究法的步骤的是( )。
A. 收集资料
B. 资料的整理
C. 史料的鉴别
D. 史料的分析
[多选题]试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A. (1)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是指呈现问题的客观情境(刺激模式)。问题情境中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的知识结构越接近,问题就越容易解决。反之,若与人们已有的知识结构相差很远,那么问题解决起来就会很困难。(2)定势与功能固着。定势在问题解决中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当问题情境不变时,定势对问题的解决有积极的作用,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当问题情境发生了变化,定势对问题的解决有消极影响,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在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功能固着对问题解决有消极影响。(3)已有的知识经验。任何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一定的知识作为基础,有关的知识经验能促进问题的表征和解答。知识经验的不足常常是不能有效解决问题的重要原因,必要的知识经验、完善的知识结构有利于问题的顺利解决。(4)原型启发。原型启发是指在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其中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或现象叫作原型。问题解决者的思维处于积极又不过于紧张的状态时,才容易产生原型启发。(5)情绪与动机。动机是促使人问题解决的动力因素,适中的动机强度最有利于问题的解决。个体在问题解决活动中的情绪状态对活动的效果有直接的影响。一般来说,高度紧张和焦虑的情绪状态会抑制思维活动,阻碍问题的解决;愉快、兴奋的情绪状态则会使思维活跃,思路开阔,有利于问题的解决。除此之外,个体的认知结构、个性特征以及问题本身的特点也会影响问题解决。
[单选题]一般来说,有利于解决问题的动机强度是( )。
A. 强烈
B. 较弱
C. 微弱
D. 中等
[单选题]考试时注意自己的答题速度和时间,属于( )。
A. 计划策略
B. 组织策略
C. 学习时间策略
D. 监控策略
[单选题]小霞能根据他人的具体情况,以平等为标准,在同情、关心的基础上,对学习和生活中的道德事件进行判断,根据皮亚杰的理论,小霞的道德发展处于( )。
A. 自我中心(egocentricity)阶段
B. 权威阶段
C. 可逆阶段
D. 公正阶段
[多选题]缺乏合理的准备活动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A. (1)不做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充分;
(2)准备活动内容与正式运动内容结合不好或缺乏专项准备活动;
(3)准备活动的量过大;
(4)准备活动的强度安排不当;
(5)准备活动距正式运动的时间间隔不当。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xrw6q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