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注释】
技术进步(technical progress)、传统文化(traditional culture)、中原地区(the central plains)、《劝学篇》、民间文学(folk literature)、前所未有(unprecedented)、陆上丝绸之路(land silk road)、陈词滥调(cliche)、《尼布楚条约》、顺应时代潮流
[单选题]有学者认为,中国以前效法苏联搞了三十多年,也觉今是而昨非,回头搞起了“个体户”来,这一做法()。
A. 说明我国农村已经进行包干到户
B. 表明中国已否定了苏联模式
C. 带动中国城乡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D. 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生产力水平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
[单选题]元朝时,大规模的漕粮海运前所未有,海外贸易繁荣,泉州还被誉为“世界第一大港”。这反映出当时()
A. 重农抑商政策废止
B. 造船航海技术进步
C. 内河航运严重不畅
D. 陆上丝绸之路(land silk road)受阻
[单选题]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这表明当时()
A. 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
B. 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
C. 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
D. 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
[单选题]1900年张之洞《劝学篇》出版英译本。英国媒体称,这标志着“长期以来习惯于孔夫子的陈词滥调(cliche)下变得死气沉沉的中国人,终于在时代的现实面前苏醒过来”。评论认为《劝学篇》()
A. 顺应时代潮流
B. 是对传统文化的全面否定
C. 指出中国未来之路
D. 主张抛弃孔夫子中国才能觉醒
[单选题]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 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B. 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C. 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D. 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单选题]中俄《尼布楚条约》中说,“凡岭南一带土地及流入黑龙江大小诸川,应归中国管辖;其岭北一带土地及川流,应归俄国管辖”。对条约中的“中国”,理解正确的是()①这里的中国指中原地区②清朝第一次使用了“中国”国号③清政府对外不再使用“大清”的朝号④表明清朝行使和维护的是中国的主权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xrq9q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