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注释】
公立学校(public school)、语言表达能力(language expression)、教书育人、科举考试(imperial examination)、《拿破仑法典》(napolconic code)、情真意切、实用主义教育思想(pragmatic educational thoughts)、每一个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相同点和不同点
[单选题]小王,小赵和小李的艺术专长分别为小提琴,二胡和古筝,已知:小王比小赵年龄大,小李比弹古筝的年龄小,拉小提琴的年龄最大。根据上述条件,可以确定的是( )。
A. 小王拉小提琴,小赵弹古筝,小李拉二胡
B. 小王拉二胡,小赵拉小提琴,小李弹古筝
C. 小王拉小提琴,小赵拉二胡,小李弹古筝
D. 小王弹古筝,小赵拉小提琴,小李拉二胡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
[单选题]我国科举考试中有"连中三元"之说,其中"三元"指的是( )。
A. 秀才、举人、进士
B. 状元、榜眼、探花
C. 解元、会元、状元
D. 乡试、会试、殿试
[多选题]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著名教育家张伯苓十分注意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并且身体力行,为人师表。一次,他发现有个学生手指被香烟熏黄了,便严肃地劝告那个学生:"烟对身体有害,要戒掉它。"没想到那个学生有点不服气,俏皮地说:"那您吸烟就对身体没有害处吗?"张伯苓面对学生的责难,歉意地笑了笑,立即叫工友将自己所有的烟取来,当众销毁,还打断了自己用了多年的心爱的烟袋杆,诚恳地说:"从此以后,我与诸同学共同戒烟。"果然,打那以后,他再也不吸烟了。
要求:
请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
A. 【参考范文】参考范文: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
"你是太阳,我就是太阳花,永远追寻着你的光芒;你是江河,我就是鱼儿,时刻畅游在你的思想中;你是灯塔,我就是航船,离不开你指引的方向。你是我的老师,我是你的学生"。教师是学生成长过程中重要的引导者,他们的行为对于培养学生成才至关重要。教师不仅要教书育人,更要以自己模范的品行来教育和影响学生,成为学生的典范。所以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在教学过程中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成为学生仿效的榜样。
为人师表,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张伯苓特别重视学生的品格教育,尤其注重以身作则。当他劝告学生戒烟而被责难时,立刻当众销毁自己所有的吕宋烟,还折断使用多年的烟袋杆,诚恳地说:"从此以后,我与诸同学共同戒烟。"之后果然言而有信,成为戒烟的榜样。正是他的为人师表,才培养出大批德才兼备的学生,被称为"中国现代教育的一位创造者"。
但有些教师却做不到身体力行。一个上班迟到早退,不及时批改作业的教师,如何培养学生遵守时间,认真负责的好品质?一个像范跑跑那样在危险时刻只顾自己的教师,如何让学生懂得彼此的爱与责任?一个沉迷于有偿家教、把出售知识当作本职的教师,如何让学生体会到人性的伟大?可见,教师的一举一动都是无声的命令。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身体力行。
做到为人师表,首先我们要注意提高自身素养,以身作则,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对待同事,要团结协作,尊重同事,相互配合,共同提升;对待家长,要尊重家长,平等沟通,协调一致;对待金钱,要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其次,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在保教工作中培养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要以自己的"言"为学生之师、"行"为学生之范、言传身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做名副其实的人类灵魂工程师。在孩子们眼中,教师是完美无缺、值得依赖的人,是仁慈善良、温柔和蔼的人。让我们时时刻刻注意为人师表,给这些幼苗一个充满阳光的花园,做一个充满爱心的园丁,让他们快乐地成长。
[单选题]教育的心理起源说否认了教育的( )。
A. 社会性
B. 目的性
C. 文化性
D. 政治性
[单选题]20世纪上半时期的美国教育改革运动称为( )。
A. 新教育运动
B. 进步教育运动
C. 实用主义运动
D. 改造主义运动
[多选题]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包括了古代的前学校与前社会教育机构、近代的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 )
A. 对
[单选题]在"所有学生都能学好"思想指导下,只要提供足够的时间和个别化帮助,每一个学生都能达成学习目标的教学模式是( )。
A. 程序教学模式
B. 发现教学模式
C. 掌握学习教学模式
D.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单选题]儿童可以在游戏中促进学习。一般来说,游戏的难度与游戏者的能力之间的关系是( )。
A. 游戏难度与游戏者的能力相等
B. 游戏难度稍高于游戏者的能力
C. 游戏难度稍低于游戏者的能力
D. 游戏难度与游戏者的能力无关
[单选题]拿破仑认为,他一生四十次战争胜利的光荣,被滑铁卢一战抹去了,但有一件功绩是永垂不朽的。这里的"功绩"指的是( )。
A. 抵御外国的侵略
B. 颁行《拿破仑法典》
C. 建立法兰西帝国
D. 征服众多欧洲国家
[多选题]案例:
环节一要求:请学生充分畅谈对《杞人忧天》寓意的理解,并在原文中找到可靠的依据。
环节二要求:拓展阅读,请学生思考长庐子是怎样看待这件事的。
环节三要求:这篇文章选自《列子》,请学生再进行拓展阅读,看看列子是怎样看待这件事的。
环节四要求:请学生课下为《杞人忧天》设定新的寓意,并根据自己设定的寓意改写这则寓言。
附:
环节一课文原文:
杞人忧天
《列子》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日:“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日:“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晓之者日:“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日:“奈地坏何?”
晓之者日:“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环节二增补内容:
长庐子闻而笑之日:“虹霓也,云雾也,风雨也,四时也,此积气之成乎天者也。山岳也,河海也,金石也,火木也,此积形之成乎地者也。知积气也,知积块也,奚谓不坏?……天地不得不坏,则会归于坏。遇其坏时,奚为不忧哉?”
环节三增补内容:
子列子闻而笑日:“言天地坏者亦谬,言天地不坏者亦谬。坏与不坏,吾所不能知也。虽然,彼一也,此一也,故生不知死,死不知生;来不知去,去不知来。坏与不坏,吾何容心哉?”
问题:
16.(1)请评析环节二和环节三在教学中的作用。(10分)
(2)请比较环节一和环节四的教学目的,说说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10分)
A. 16.(1)环节二、环节三,两个环节均为拓展类型的教学内容。两个环节的拓展阅读均以课文内容为原点,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及课文寓意,又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在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环节二与环节三通过让学生分析不同的人——长庐子与列子对同一件事——“杞人忧天”的不同看法,学会辩证地思考问题。因此,环节二、三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为全面的了解《杞人忧天》的相关背景知识,而且能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对《杞人忧天》进行分析,可谓一举多得。
(2)相同点:
环节一与环节四都围绕课文《杞人忧天》的寓意展开,两个环节的设置,均是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杞人忧天》寓意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文本、解读文本的能力。
不同点:
环节一要求学生从课文原文中寻找依据,充分畅谈自己对《杞人忧天》寓意的理解,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让学生通过揣摩寓言故事中巧妙、合理的想象与生动的故事情节,领悟寓言中蕴含的道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环节四要求学生在课下为课文《杞人忧天》设定新的寓意,并根据自己设定的寓意改写该寓言。学生在深入理解该寓言故事寓意的同时,通过发挥想象力表达多元观点,这样做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xrd60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