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注释】
解决问题(solving problems)、弗洛伊德(freud)、人格结构(personality structure)、双重身份(double identity)、人员伤亡(casualty)、财产损失(property loss)、教育教学设施(educational or teaching facilities)、人格尊严权(right of personal dignity)、《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不采取措施(don ' t take some measures)
[单选题]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educational or teaching facilities)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don t take some measures),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责任人依法追究( )。
A. 行政责任
B. 民事责任
C. 刑事责任
D. 一般责任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
[单选题]班主任张老师按照学生的期中考试成绩调整座位,将考试成绩后5名的学生安排在教室的最后一排。张老师的做法( )。
A. 是管理班级的有效手段
B. 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
C. 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
D. 是激发学生的重要手段
[单选题]( )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护的公益性事业。
A. 义务教育
B. 中等教育
C. 职业教育
D. 高等教育
[单选题]国际石油价格持续下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其中美国开发的新的接替能源( )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A. 页岩油
B. 油砂
C. 生物能源
D. 核能
[单选题]现代教育制度改革的趋势不包括( )。
A. 重视学前教育,注意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B. 推迟人学年龄.缩短义务教育年限
C.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渗透
D. 发展继续教育与终身教育
[单选题]德国著名心理学( )。最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创立了著名的遗忘规律。
A. 奥苏贝尔
B. 艾宾浩斯
C. 阿特金森
D. 弗洛伊德
[多选题]思想品德课程倡导的对学生学习评价方法有哪些?
A. (1)观察法。主要是指教师在自然状态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能力和行为,并记录下来,作为对学生进行引导和评价的依据。
(2)描述性评语。教师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用描述性的语言将学生在思想品德某一方面的表现,如态度、能力和行为等写成评语,评语应采用激励性的语言。
(3)项目评价。按照不同项目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由学生自主设计活动计划,可以围绕真实的社会生活问题进行活动。要求学生收集、组织、解释或表达信息,如提交调查报告或小论文等。师生可以就小组成就进行分析,将小组评价与个人评价相结合。
(4)谈话法。教师通过与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对话,获得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状况的信息,据此对学生进行引导和评价。
(5)成长记录袋。建立学生的成长足迹袋,记录学生在本课程学习中的各种表现,主要是进步和成就。以学生的自我记录为主,教师、同学、家长共同参与,学生以评价对象和评价者的双重身份参与评价过程。
(6)考试。考试方式应灵活多样,如辩论、情景测验等。纸笔测验只是考试的一种方式,应避免用终结性的、单一的知识性考试来对学生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及思想品德状况做出评价。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xejv7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