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注释】
投资收益(investment income)、金融工具(financial instrument)、利润分配(profit distribution)、资金短缺(shortage of funds)、中国证监会(china securities regulatory commission)、实际年利率(effective annual interest rate)、利息收入(interest income)、法律规定。、增值税法律制度、书面报告(written report)
[单选题]将金融市场分为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分类标准是( )。
A. 期限
B. 功能
C. 融资对象
D. 所交易金融工具的属性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
[单选题]《公司法》中对企业利润分配有相关的要求,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时需要遵循,该影响因素为( )。
A. 经济环境
B. 金融环境
C. 法律环境
D. 技术环境
[单选题]下列关于销售的纳税管理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销售结算方式的筹划是指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尽量采取有利于本企业的结算方式,以推迟纳税时间,获得纳税期的递延
B. 采取以旧换新方式销售时,一般应按新货物的同期销售价格确定销售额,不得扣减旧货物的收购价格
C. 在采用销售折扣方式销售时,如果销售额和折扣额在同一张发票上注明,可以以销售额扣除折扣额后的余额作为计税金额,减少企业的销项税额
D. 对于购买方购买货物时配送、赠送的货物,实物款额不仅不能从货物销售额中减除,而且还需要按"赠送他人"计征增值税
[多选题]甲公司为乙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拟通过收购丙上市公司(以下简称"丙公司")的股份,达到控制丙公司的目的。在董事会讨论收购方案时,-些董事分别提出以下观点:
(1)以下属的两个子公司作为收购人,通过证券交易所的证券交易收购丙公司的股份。两个子公司持有丙公司的股份合计达到5%之日起3日内,即向中国证监会提交书面报告(written report),但对被收购公司暂时保密。
(2)两个子公司持有丙公司的股份合并计算。合计达到5%时,并且每增加5%时,均应暂停交易。
(3)收购丙公司已发行的股份合计达到30%时,如果资金允许继续进行收购,即向丙公司所有股东发出收购60%股份的要约。如果资金短缺,则面向特定股东协议收购。
(4)收购要约约定的收购期限初步定为20日,根据收购情况再作调整。
(5)在收购行为完成9个月后,可以考虑将所持丙公司的股份部分转让给丁公司。
要求:分析上述观点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并分别说明理由。
A. (1)向中国证监会提交书面报告(written report)符合法律规定,但对被收购公司暂时保密不符合法律规定。根据规定,通过证券交易所的证券交易,投资者及其一致行动人拥有权益的股份达到一个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的5%时,应当在该事实发生之日起3日内编制权益变动报告书,向中国证监会、证券交易所提交书面报告(written report),通知该上市公司,并予公告。
(2)①两个子公司持有丙公司的股份合并计算符合法律规定。根据规定,在上市公司的收购及相关股份权益变动活动中有一致行动情形的投资者,互为一致行动人。一致行动人应当合并计算其所持有的股份。本题中两个子公司互为一致行动人,所以持有的丙公司的股份应当合并计算。②合计达到5%,并且每增加5%时,均应暂停交易符合法律规定。根据规定,拥有权益的股份达到一个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的5%时,应当报告并公告;在上述期限内,不得再行买卖该上市公司的股票。达到5%后,通过证券交易所的证券交易,其拥有权益的股份占该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的比例每增加或者减少5%,应当依照前述规定进行报告和公告。在报告期限内和作出报告、公告后2日内,不得再行买卖该上市公司的股票。
(3)收购丙公司已发行的股份达到30%时,如果资金短缺,则面向特定股东协议收购不符合规定。根据规定,通过证券交易所的证券交易,收购人持有一个上市公司的股份达到该公司已发行股份的30%时,继续增持股份的,应当采取要约方式进行,向该上市公司所有股东发出全面要约或者部分要约。
(4)收购期限不符合法律规定。根据规定,收购要约约定的收购期限不得少于30日,并不得超过60日。本题中约定的收购期限为20日,不符合法律规定。
(5)收购行为完成9个月后转让所持丙公司股份不符合法律规定。根据规定,收购人在收购行为完成后12个月内不得转让所持上市公司的股份。
[单选题]2015年12月31日,甲公司(母公司)尚未收回的对乙公司(子公司)销售产品的款项合计为200万元。甲公司对该应收债权计提了10万元坏账准备。所得税税率为20%,假定税法规定计提的坏账准备未发生实质损失时不得在税前扣除。编制2015年合并财务报表时,不正确的抵销分录是( )。
A. 借:应付账款 200
贷:应收账款 200
B. 借: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10
贷:资产减值损失 10
C. 借:资产减值损失 10
贷: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10
D. 借:所得税费用 2.5(10×25%)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2.5
[多选题]甲公司为提高闲置资金的使用效率,2015年度进行了如下投资:
(1)1月1日,购入乙公司于当日发行且可上市交易的债券100万张,支付价款9500万元,另支付手续费90.12万元。该债券期限为5年,每张面值为100元,实际年利率为7%,票面年利率为6%,于每年12月31日支付当年度利息。甲公司有充裕的现金,管理层拟持有该债券至到期。
2015年12月31日,甲公司收到2015年度利息600万元。根据乙公司公开披露的信息,甲公司估计所持有乙公司债券的本金能够收回,未来年度每年能够自乙公司取得利息收入(interest income)400万元。当日市场年利率为5%。
(2)4月10日,购买丙公司首次公开发行的股票100万股,共支付价款800万元。甲公司取得丙公司股票后,对丙公司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丙公司股票的限售期为1年,甲公司取得丙公司股票时没有将其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也没有随时出售丙公司股票的计划。
12月31日,丙公司股票公允价值为每股12元。
(3)5月15日,从二级市场购买丁公司股票200万股,共支付价款920万元。取得丁公司股票时,丁公司已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0.6元,该股利尚未实际发放。
甲公司取得丁公司股票后,对丁公司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甲公司管理层拟随时出售丁公司股票。
12月31日,丁公司股票的公允价值为每股4.2元。
相关现值系数如下:(P/A,7%,4)=3.3872;(P/F,7%,4)=0.7629。
假定不考虑所得税及其他因素。
要求:
(1)根据资料一,判断甲公司取得的乙公司债券应划分的金融资产类别,说明理由并编制甲公司取得乙公司债券时的会计分录。
(2)根据资料一,计算甲公司2015年度因持有乙公司债券应确认的投资收益,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3)根据资料一,判断甲公司持有的乙公司债券2015年12月31日是否应当计提减值准备,并说明理由。如应计提减值准备,计算减值准备应计提的金额并编制相关的会计分录。
(4)根据资料二,判断甲公司取得的丙公司股票应划分的金融资产类别,说明理由,并编制甲公司2015年12月31日确认所持有丙公司股票公允价值变动的会计分录。
(5)根据资料三,判断甲公司取得的丁公司股票应划分的金融资产类别,说明理由,并计算甲公司2015年度因持有丁公司股票应确认的损益金额。(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A. (1)甲公司应将取得的乙公司债券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理由:甲公司有充裕的现金,且管理层拟持有该债券至到期。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10000
贷:银行存款 9590.12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409.88(10000-9590.12)
(2)2015年应确认投资收益=9590.12×7%=671.31(万元)
借:应收利息 6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71.31
贷:投资收益 671.31
借:银行存款 600
贷:应收利息 600
(3)2015年12月31日摊余成本=9590.12+71.31=9661.43(万元);
2015年12月31日未来现金流量现值=400×(P/A,7%,4)+10000×(P/F,7%,4)=400×3.3872+10000×0.7629=8983.88(万元);
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小于摊余成本的差额应计提减值准备;应计提减值准备金额=9661.43-8983.88=677.55(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677.55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677.55
注:持有至到期投资确认减值时,按照原实际利率折现确定未来现金流量现值。
(4)甲公司应将购入丙公司股票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理由:持有丙公司限售股权对丙公司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且甲公司取得丙公司股票时没有将其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也没有随时出售丙公司股票的计划,所以应将该限售股权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12月31日: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400
贷:其他综合收益 400(100×12-800)
(5)甲公司购入丁公司的股票应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
理由:股票公允价值能可靠取得,对丁公司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且甲公司管理层拟随时出售丁公司股票,所以应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
2015年因持有丁公司股票应确认的损益金额=200×4.2-(920-200/10×0.6)=-68(万元)
[多选题]根据增值税法律制度的规定,提供有形动产租赁的应税服务属于现代服务业,适用6%的税率。( )
A. 错
[多选题]交易性金额资产应当按取得时的公允价值和相关交易费用之和作为初始确认金额。( )
A. 错
[多选题]持票人因超过票据权利时效或者因票据记载事项欠缺而丧失票据权利的,仍享有民事权利,可以请求出票人或者承兑人返还其与未支付的票据金额相当的利益。( )
A. 对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x9vol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