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典考网

案例:某教师设计了如下“物质的量”教学的导入情境:分别取20g黄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1128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 【名词&注释】

    必典考网发布"案例:某教师设计了如下“物质的量”教学的导入情境:分别取20g黄"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更多教师资格证-高中化学的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考试题库请访问必典考网高中教师资格频道。

  • [多选题]案例:某教师设计了如下“物质的量”教学的导入情境:分别取20g黄豆、绿豆和大米,请同学(2人或4人一组)数这些豆子、米各有多少粒。要求:最短时间内准确地数出来。颗粒越小,数目越多,数起来越困难,同学们为了快而准确地数,就自然地会将它们分成堆,一堆一堆的来计量。原子、分子等微观粒子是比豆子、米粒小得多的粒子,当我们要对它们计量时,更需要一堆一堆地进行,这样一个“堆量”就是“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是一个基本物理量。问题:(1)在“物质的量”的教学中为什么需要精心创设导入新课?(8分)(2)请分析该情境创设的特点。(12分)

  • A. 【参考答案】(1)创设学习情境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针对性,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习更为有效。物质的量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利用情境导入,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学生易于理解,同时学生对日常生活中情境最为熟悉,因此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①该情境创设具有真实性。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为具体事实情境,豆子和米粒都是生活中的物品。选取学生熟悉的情境有力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②该情境创设具有针对性。这些物品以个数计量较为困难,与本节课相关化学知识——原子、分子等这些微小粒子具有相似的性质。要统计物品的量,需要分堆处理,那么要统计微观粒子的量同样可以考虑使用类似的处理方法,于是引出了“堆量”——物质的量。③该情境创设具有情感性。真实且具有实际意义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学习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自主地探究事物,学生由心理和情感上的“贴切”感到学习情境的“真实”,由“真实”而容易“理解”情境中蕴含的知识观点。

  •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 学习资料:
  • [单选题]近一段时间,班上流行大操大办生日的风气,孩子过生日家长们纷纷比阔。在班会上,班主任孙老师对这种情况进行了批评,要求大家厉行节俭。孙老师的做法体现了教师是( )。
  • A. 文化知识的传播者
    B. 高尚情操的塑造者
    C. 社会风气的改造者
    D. 学生品行的引导者

  • [单选题]根据奥苏伯尔对有意义学习的分类,如果儿童听到"鸟"或看到文字的"鸟",就知道它代表实际的鸟.即使此时并未见到真实的鸟,儿童也能以语言或文字的形式在大脑中形成关于鸟的形象。这属于( )。
  • A. 概念学习
    B. 命题学习
    C. 发现学习
    D. 抽象符号学习

  • [单选题]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这是平面几何的一条定理。下列选项中,不是用来指称这一定理的是
  • A. 毕达哥拉斯定理
    B. 欧几里得定理
    C. 勾股定理
    D. 商高定理

  • [单选题]教育与社会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这表明教育具有( )。
  • A. 依赖性
    B. 继承性
    C. 相对独立性
    D. 历史性

  •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x90k.html
  • 推荐阅读

    必典考试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