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注释】
奉献精神(spirit of devotion)、认知结构(cognitive structure)、教育方针(educational policy)、恰到好处(just right)、发展为本、故步自封(complacent and conservative)、被教育者、“治大国若烹小鲜”、尊重客观规律(respecting objective law)、作茧自缚
[单选题]人们通常把教师比做"蜡烛""春蚕""园丁",对于这些比喻中教师角色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学生重于教师,教师的蜡烛之光只能跟着学生走
B. 教师应注重奉献,不必注重自身发展
C. 教师应"照亮"学生的一生,解决学生的一切问题
D. 教师的奉献精神值得提倡,但是也需要寻求自身发展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
[单选题]某日,一位上车不久的乘客发现手提袋被人割开,装在里面的2000元钱不见了。乘客说上车前手提袋还是好的,因当时还没有人下车,司机于是把车开到附近的派出所。经过调查寻找,发现2000元已被扒手扔在椅子下面,嫌疑人有甲、乙、丙、丁。甲说:"不是我干的。"乙说:"是丁干的。"丙说:"是乙干的。"丁说:"乙是诬陷。"现已知他们当中只有一人说了假话,且扒手只有一个。据此推论扒手应该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单选题]教育活动、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指的是( )。
A. 教育方针
B. 教育功能
C. 教育制度
D. 教育内容
[单选题]托尔曼认为学习的最终结果是( )。
A. 顿悟学习
B. 在对环境综合认知的基础上形成了认知地图
C. 对知觉进行重组加工
D. 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
[多选题]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下列属于缺失性需要的是( )。
A. 求知的需要
B. 自尊的需要
C. 自我实现的需要
D. 归属和爱的需要
[单选题]孔子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这句话反映了教育劳动的( )。
A. 主体性
B. 创造性
C. 间接性
D. 示范性
[单选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下列表述属于唯物主义的是( )。
①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②物是观念的集合
③盖言心言性,言天言理,俱必在气上说,若无气处,则俱无也
④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
[单选题]殷殷期望,寄意深远。下列对习近平总书记所引用的名言警句的寓意理解正确的有( )。
①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②朋友要老,好酒要陈--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③被之僮僮,夙夜在公--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奉献
④治大国若烹小鲜--要自觉地树立创新意识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多选题]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什么?
A. 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人具有非常优异的先天‘潜能’,教育无需也不应该用指导性的方式向学生灌输什么,这样会压抑‘潜能’的自然实现,适得其反。教育要为学生‘潜能’的发展提供一个宽松、和睦的心理环境,使之能在‘内驱力’的本能驱动下自动地形成,充分地形成。”要形成这种“宽松、和睦的心理环境”,首先,就需要立足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调整教与学两主体之间的关系,树立一种新的教学观和学生观。其次,要树立新的教学观。新的教学观认为教学是师生交往、生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它要求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通过交流、沟通、合作、互动的方式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最后,具有新的学生观。新的学生观就是把学生看成是有思想、有感情、有权利、有尊严,正在发展成长中的人。它要求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树立生本意识、学生个性意识。
[单选题]在默认格式下,向Excel单元格中输入5/20,则单元格中的数据为( )。
A. 小数数据0.25
B. 字符5/20
C. 5月20日的日期格式
D. 分数数据1/4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x80x0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