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典考网

2022第三章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题库免费模拟考试题296

来源: 必典考网    发布:2022-10-24     [手机版]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1217次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导读

必典考网发布2022第三章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题库免费模拟考试题296,更多第三章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题库的模拟考试请访问必典考网高级中学语文题库频道。

1. [单选题]某教师设计了“体会《红楼梦》的艺术魅力”专题,这一专题属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standard of chinese course for ordinary)(实验)》选修系列中的()。

A. 诗歌与散文
B. 小说与戏剧
C. 语言文字应用
D. 文化论著研读


2. [单选题]学习《荷塘月色》,教师为引导学生学会体会意境,播放了盛开荷花的图片并配有名家朗读描写荷塘月色的录音。对这一教学资源的分析,恰当的是()。

A. 用图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直观感受,才能完成教学内容
B. 图片呈现了真实场景,妨碍学生把握散文内涵
C. 播放图片及音效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
D. 与作品的意境不相符,违背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的原则


3. [单选题]学习《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教师为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进行人物描写,在课前播放了《红楼梦》中王熙凤出场的视频片段。对这一教学资源的分析,不恰当的是()。

A. 通过视频片段,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人物形象的塑造
B. 播放视频影像,有效地促进了教学目标的达成
C. 有效利用多媒体资源,使学习知识的过程更富有趣味性
D. 视频的播放,限制了学生想象的空间


4. [单选题]某教材在“走进自然”的写作课上安排了这样的学习活动:踏青,感受不一样的春天。对这一设计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写作教学中带领学生踏青,搜集真实素材,表达真情实感
B.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生活,体验人生,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C.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
D. 鼓励学生自由表达、个性表达、有创意的表达


5. [单选题]教师指导学生课后在自己的小区对居民用电情况进行调查访问,并学写调查报告,这种做法()。

A. 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B. 说明语文课程应该关注和重视自然资源
C. 学习了应用文写作的理论知识,写作技巧等
D. 体现出学校是学习语文、提高语文素养的唯一场所


6. [单选题]阅读《扬州慢》的教学随笔(节选),按照要求答题。在课上,我首先带领学生们了解扬州古城的历史。这座自古繁华的都市是盐、铁集散的枢纽之地。这里商贾云集,游人如织,连受尽溢美之辞的益州也只能甘居第二,自古有“扬一益二”之说。时人多向往扬州这繁华之地。学生们听得入神,有一位学生小声说“烟花三月下扬州”。这恰是我设置的第二环节--以诗求证的良好开端。在我及时的鼓励下,同学们有的将熟记于心的诗句大声诵读出来,有的翻出以前积累的诗词积极举手回答。最后我也参与进来,以唐朝张祜的《纵游淮南》收束:“十里长街市井连,月照桥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人生只应死在扬州,那禅智山上的美丽风光啊,正是我最好的永久归宿。对上述材料所体现的教学理念分析不恰当的是()。

A. 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扬州之美,激发内心情感
B. 环节设置符合学情,及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C. 新课教授时,做到温故知新
D. 课堂生成精彩,教学突出重点


7. [单选题]阅读《五柳先生传》的教学随笔(节选),按照要求答题。文章写得平易自然,自由洒脱,而富于幽默感,使五柳先生那种适性而居、不拘世俗、不慕荣利的境界很好地表现了出来,达到了一种自然适性、欢畅忘怀的境界。由此看来,全文的感情基调是乐观、欢瀹的。我不否认这一点。但我认为要理解好全文.必须看清楚文章背后所潜藏的作者的巨大的痛苦。只轻轻巧巧地将陶渊明看成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云间仙人.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五柳先生传》中蕴含了作者巨大的痛苦,也有贫穷的压力。上课时,我给学生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陶渊明的儿子营养不良,饿了几天,出门去看人家小伙伴们吃东西馋了,又被人家欺负、羞辱一顿回家了。回来后向陶渊明哭诉想吃东西和被人欺负的委屈,陶渊明会说什么呢?陶渊明能说什么呢?贫穷纠缠了陶渊明一生。对上述材料所体现的教学理念分析不恰当的是()。

A. 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全面深入理解文本
B. 有利于激发学生思考,提高探究能力
C. 从不同角度切入问题,促进个性化发展
D. 使学生最终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8. [单选题]学习《小狗包弟》时,教师使用了下列教学补充材料,阅读并按要求答题。巴金---20世纪中国的良心(张放)巴金虽然早被公认为20世纪不多的几位文学大师之一,但他从来不认为自己为文学而文学,甚至不以文学家、作家自居,他认为自己的写作全是为了说心里话,发出内心的呼喊(“我的每篇小说都是我追求光明的呼号”)。他的第一部小说《灭亡》是为他胞兄写的,那时他大哥深陷封建家族不能自拔,拿着自己的青春与生命做着无谓的牺牲,巴金希望大哥也勇敢地走出“家”来,做封建家族的叛逆者。他以小说的形式表现出来,希望以情动人,打动胞兄的心。结果是小说无意间被朋友带回国内发表了,虽然打动了不少读者,大哥却沉陷难返,不久终于自杀于家中。这给巴金创作不朽名著《家》带来了直接的动因。对上述资料的使用分析不恰当的是()。

A. 从了解作者创作倾向入手,把握作品情感基调
B. 帮助学生积累文学常识,完成知识目标
C. 深入了解作者及其创作特点,突破思想情感的教学难点
D. 分析作者的一般作品的思想及艺术特点,挖掘文本深层涵义


9. [单选题]阅读《物种起源》教学实录(节选),按照要求答题。(师投影GodsmileswhenManthinkover,学生面露惊讶之色)师:这是国外作家米兰?昆德拉的名言,每个单词我们都认识,用我们中文的方式来翻译翻译。(学生兴趣很高,争先发言)生:上帝很高兴,当人们思考以后。生:人们思考了,上帝就笑了。师:说来说去,就是笑和思考,只是对象不同。一般翻译成: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还押韵,中国式的翻译。师:这句话的含义到底是什么呢?为什么会得到那么多人的赞同而成为名言呢?(学生自由回答)生:人类只要思考,上帝就认为你有自己的思想,她就很欣慰,很愉快。师:你的理解很乐观,赞一个。生:意思就是上帝掌握着每个人的命运,人类再怎样去思考也是没用的,倒不如不去思考。师:有些悲观。你的言外之意是上帝是万能的,无所不能。虽然在上帝面前,我们的思考是如此的可笑,但正是这令上帝发笑的思考使我们的文明一天天进步与发展,人类并没有因为上帝的发笑而停止思考。(简要介绍《圣经》中创世纪的故事,投影)生:世界的万物是上帝创造的,并且造出后物种不会改变。师:中国的俗话说,龙生龙--生:风生风,老鼠儿子会打洞。师:但事实上,到了19世纪的中期,有一位年轻的科学家通过自己的实际科学考察探索,挑战了这些论断,这位科学家曾经是剑桥神学院的学生,是上帝的忠实粉丝,却对物种如何起源提出了惊世骇俗的观点.这位年轻人就是--生:达尔文。对上述教学实景分析正确的是()。

A. 运用多媒体资源.直观展现抽象理念
B. 通过通俗的生活语言引导学生理解文本
C. 激发学生学习抽象理论知识
D. 提问设计切合学生实际,难易适度,理解文本内涵


10. [单选题]阅读以下教学反思(节选),按照要求答题。作为教师,上课之前首先要做的是备课。备什么?备教材,备学生。其实备学生太难了。一个班级五十多位学生的学习状态、语文素养是不同的;同一个学生的昨天和今天也是不同的,思想、心态、情绪等心理和身体的状况都可能对学生造成影响;第二,所学内容的不同也可能导致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不充分。不同文体、不同语言风格或不同思想倾向的文本都会因学生心理期待等原因有着不同的阅读效果。而任何一点的不同都可能影响一节课的教学环节。这样,我们可以说,备学生是需要的,但只能在一个大略的层次上做一个大概的估计。以下对于这一教学反思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备课工作主要包括两大方面:备教材和备学生
B. 实际教学时应在充分掌握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目的和学生课堂表现灵活调整教学方法,注重课堂生成
C. 备课的作用在于上课时能用已经备好的教案按部就班地进行教材解剖
D. 教师备课的目的是让学生从浅处入手,习得新知


  •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x4yvgy.html

    必典考试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