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注释】
思想品德教育(moral education)、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行为准则(code of conduct)、道德败坏(filth)、全面实现(full realization)、人格尊严权(right of personal dignity)、主持公道(redress the scales)、违反纪律(violate discipline)、教育者与受教育者(educators and persons receiving)、权威人士(authoritative sources)
[单选题]甲、乙、丙、丁四人正在进行羽毛球比赛,已知:①甲比乙年轻;②丙比他的两个对手年龄都大;⑧甲比他的同伴年龄大;④乙与甲的年龄差比丙与丁的年龄差要大:请问他们中年龄最小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
[单选题]关于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制定的的战略目标描述不正确的( )。
A. 到2020年,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B. 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
C. 办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
D. 建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缩小区域差距。
[单选题]男同学小张平时自由散漫,学习不认真,一天在课堂上他用手机给班上的女同学发短信"曾某,我爱你"。王老师发现后便当场收缴了小张的手机,并将其短信向全班同学宣读,同时指责其"思想堕落,道德败坏"。下课后小张要求王老师归还手机,王老师说,这是罪证不能归还,要交学校德育处。校长指出王老师犯了以下错误:①未经学生同意翻看短信侵犯学生的隐私权;②批评的话语侵犯学生的人格权;③收缴手机侵犯学生的财产权;④作为老师不能以违法方式对待学生的违纪行为。你认为校长的说法正确的有( )。
A. ①②③
B. ②⑧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单选题]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
A. 孔子
B. 荀子
C. 老子
D. 孟子
[单选题]先前学习对后来学习的影响称为( )。
A. 正迁移
B. 负迁移
C. 顺向迁移
D. 逆向迁移
[单选题]某班的班干部在看到班上的同学违反纪律(violate discipline)时,会将情况报告给老师,这体现出的高级情感是( )。
A. 道德感
B. 权威感
C. 归属感
D. 理智感
[单选题]某班的班干部在看到班上的同学违反纪律(violate discipline)时,会将情况报告给老师,这体现出的高级情感是( )。
A. 道德感
B. 权威感
C. 归属感
D. 理智感
[单选题]若问小明"为什么偷东西是不对的?"他的回答是"抓住了会挨打"。据此可以判断小明的道德认识发展处于( )。
A. 前习俗水平
B. 习俗水平
C. 后习俗水平
D. 准习俗水平
[单选题]根据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以下属于中学生对惩罚的看法的是( )。
A. 犯了过错被成人惩罚是理所当然的
B. 所犯错误的内容与惩罚的性质可以无关
C. 最严厉的惩罚是最有效的
D. 有效的惩罚应该是报应性惩罚
[单选题]以形成受教育者一定思想品德为目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educators and persons receiving)共同参与的教育活动过程是( )。
A. 思想品德形成过程
B. 思想品德评价过程
C. 思想品德教育过程
D. 思想品德提高过程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x4ggj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