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注释】
修辞手法(rhetorical devices)、《孔雀东南飞》(peacock flying southeast)、《陈情表》(state emotion to the emperor)、雨雪霏霏、《鸿门宴》(hong men yan)、失道寡助、得道多助、《廉颇蔺相如列传》、艰难困苦、活跃课堂气氛(active classroom atmosphere)
[单选题]教师上课前为了活跃课堂气氛(active classroom atmosphere),给出名句要求学生说出其出处,下面对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回答正确的一项是()。
A.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B. 《生于安乐,死于忧患》
C. 《寡人之于国也》
D. 《齐桓晋文之事》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
[单选题]学习《烛之武退秦师》,教师让学生翻译“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这句话,以下学生的回答正确的一项是()。
A. 越过别的国家把遥远的地方作为(秦国的)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
B. 越过别的国家,鄙视遥远的地方,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
C. 越过别的国家把遥远的地方作为(秦国的)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么要与灭掉的郑国为邻呢?
D. 越过别的国家把遥远的地方作为(秦国的)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么要用灭掉的郑国来增加邻国的土地呢?
[单选题]在学习完《廉颇蔺相如列传》一课后,教师为学生布置了总结被动句式用法的作业,以下学生的作业中不满足要求的一项是()。
A. 学生甲:用介词"于""受……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例如: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B. 学生乙:用"为""为……所……"("为"引出动作的主动者)或"……为所……"表被动。如: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C. 学生丙:用"见”“见……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例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D. 学生丁:用介词"被"表被动。例如:同舍生皆被绮绣。
[单选题]教师在讲授完《蒹葭》一课后,为了让学生深刻体会《诗经》的语言魅力,又为学生列举了其他《诗经》中脍炙人口的名句,其中不符合要求的一项是()。
A.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B. 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C.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D.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单选题]教师在教学完《陈情表》一课后,引导学生归纳古今异义现象,下列归纳错误的一项是()。
A.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B.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C.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D.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单选题]学习完《鸿门宴》后,教师引导学生对常用文言实词"军"的不同用法进行归纳总结,以下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 "从此道至吾军"中的"军"是名词,"军队"的意思
B.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中的"军"是名词,古代军队的编制单位。每军一万三千五百人
C. "楚子伐随,军于淮汉之间"中的"军"是"军队驻扎"的意思
D. "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中的"军"是"军队"的意思
[单选题]在学习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后,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古诗词中诸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种修辞手法,并为学生列举了以下例子,其中不符合要求的一项是()。
A.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B.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C.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D.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单选题]教师在讲解《小石潭记》中“潭西南而望”中“西南”的用法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名词作状语”这一词类活用现象,举了以下例子,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B. 项伯杀人,臣活之
C. 顺流而东也
D. 使不上漏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wyz9g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