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典考网

2024中医妇科学(副高)海量每日一练(01月28日)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661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 【名词&注释】

    《黄帝内经》(yellow emperor ' s internal classic)、《伤寒论》(treatise on febrile diseases)、温补肾阳(warming kidney yang)、《外台秘要》、手厥阴心包经、足太阴脾经、利水渗湿药(drugs removing dampness and promoting d ...)、手太阴肺经、足少阴肾经、手少阴心经

  • [单选题]某男,25岁。少腹胀痛3年,精神紧张时痛剧,有时伴见睾丸、会阴胀痛,舌淡,苔白,脉弦。结合《灵枢·经脉》分析,其主要治法应为

  • A. 补中益气,兼以活血
    B. 温补肾阳
    C. 疏肝理气
    D. 温补肝肾
    E. 活血化瘀,兼以理气

  •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 学习资料:
  • [单选题]对“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的错误理解是
  • A. 血汗同源
    B. 多汗必伤其血
    C. 脱汗者勿用耗血动血之品
    D. 血虚者勿用汗法
    E. 大失血者大补津液

  • [单选题]胃的特性之一是
  • A. 喜润恶燥主升
    B. 喜燥恶湿主升
    C. 喜燥恶湿主降
    D. 喜润恶燥主降
    E. 以上都不是

  • [多选题]下列与“火热内生”有关的是
  • A. 气机郁结,郁久化热
    B. 精亏液少,阴虚阳亢
    C. 痰饮、瘀血郁滞于内
    D. 饮食积滞郁久而化火
    E. 火热邪气侵及人体

  • [单选题]小儿囟门高突者,其病因是
  • A. 肾精不足
    B. 气血不足
    C. 火邪上攻
    D. 肾气不足
    E. 脾胃虚弱

  • [单选题]患者,男,5岁,绕脐腹痛,嗜食异物,大便时曾排出蛔虫,下肢出现湿疹,宜首选
  • A. 槟榔
    B. 麦芽
    C. 鸡内金
    D. 使君子
    E. 苦楝皮

  • [多选题]利水渗湿药(drugs removing dampness and promoting d)中,能用治湿疹、湿疮的药物是
  • A. 滑石
    B. 萹蓄
    C. 地肤子
    D. 茵陈
    E. 茯苓

  • [单选题]"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出自哪部医著
  • A. 《黄帝内经》
    B. 《伤寒杂病论》
    C. 《外台秘要》
    D. 《成方便读》
    E. 《医学源流论》

  • [单选题]与督脉交会的经穴是
  • A. 公孙
    B. 大钟
    C. 外关
    D. 后溪
    E. 列缺

  • [单选题]妊娠八九个月时,或腹中痛,痛定仍然如常者称:
  • A. 妊娠腹痛
    B. 胞阻
    C. 试胎
    D. 弄胎
    E. 胎动不安

  • [单选题]每逢经期或经后,头晕目眩,经行量少,色淡质稀,心悸少寐,其辨证为:
  • A. 肝火
    B. 阴虚阳亢
    C. 脾虚夹痰
    D. 血虚
    E. 气滞

  • [单选题]十二经脉中直接起于本脏的经脉是
  • A. 足太阴脾经
    B. 足少阴肾经
    C. 手厥阴心包经
    D. 手太阴肺经
    E. 手少阴心经

  • [多选题]《伤寒论》的学术成就有以下哪几个方面( )
  • A. 总结了前人的成就,形成了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医学典籍
    B. 继承了前人在针灸方面的研究成果,极大地推动了针灸学术的发展
    C. 创立了六经辨证的理论体系,为后世临床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D. 系统揭示了外感热病的诊治规律,并为后世温病学说的形成与发展创造了条件
    E. 制定了若干基本治则,保存了许多功效卓著的方剂,并为中药制剂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多选题]炙甘草汤的配伍特点有( )
  • A. 方中重用甘草补中益气以复脉之本
    B. 生地、麦冬、阿胶、麻仁养心阴,补心血
    C. 桂枝、生姜宣阳化阴
    D. 加酒以振奋阳气,活血通脉
    E. 桂枝甘草相合辛甘化阳,以通心阳

  • [多选题]暑温身热已退,汗出不止喘喝欲脱,脉散大,其治法为( )
  • A. 清热涤暑
    B. 益气敛津
    C. 滋养肺胃
    D. 生脉固脱
    E. 填补真阴

  •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wl3030.html
  • 推荐阅读

    必典考试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