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典考网

下列哪些行为不构成单位犯罪:()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548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 【名词&注释】

    故意杀人罪(crime of intentional homicide)、功能主治、销售伪劣商品(marketing fake or substandard commoditi ...)、国家药品标准、法无明文规定、挪用公款(misappropriating public funds)、帮助犯罪分子(helping criminals)、伪劣商品罪、公安人员(public security officers)、情节特别严重

  • [多选题]下列哪些行为不构成单位犯罪:()

  • A. 甲、乙、丙出资设立一家有限责任公司专门从事走私犯罪活动
    B. 甲、乙、丙出资设立的公司成立后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为主要经营活动
    C. 某公司董事长及总经理以公司名义印刷非法出版物,所获收入由他们二人平分
    D. 某公司组织职工对前来征税的税务工作人员使用暴力,拒不缴纳税款

  •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 学习资料:
  • [单选题]下列情形中,属于犯罪未遂的是()
  • A. 甲持匕首在张三每天下夜班经过的路口守候,准备杀死张三,但张三当夜没有出现在这一地点
    B. 乙携带匕首乘坐出租车,准备对出租车司机进行抢劫,因行迹可疑,出租车司机将车开进了派出所将其抓获
    C. 丙非法购进两支手枪还未来得及出卖即被抓获
    D. 丁为抢劫李四钱财,假装劝酒将李四灌醉,没来得及取走李四财物,因被李四的妻子发现而慌忙逃走

  • [单选题]关于共同犯罪,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 甲、乙应当预见但没有预见山下有人,共同推下山上一块石头砸死丙。只有认定甲、乙成立共同过失犯罪,才能对甲、乙以过失致人死亡罪论处
    B. 甲明知乙犯故意杀人罪而为乙提供隐藏处和财物。甲、乙构成共同犯罪
    C. 交警甲故意为乙实施保险诈骗提供虚假鉴定结论。甲、乙构成共同犯罪
    D. 公安人员(public security officers)甲向犯罪分子乙通风报信助其逃避处罚。甲、乙成立共同犯罪

  • [多选题]陈某趁珠宝店柜台的售货员接待其他顾客时,伸手从柜台内拿出一个价值2300元的戒指,握在手中。然后继续在柜台边假装观看。几分钟后,售货员发现少了一个戒指并怀疑陈某,便立即报告保安人员,陈某见状,速将戒指仍回柜台内逃离。关于本案,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A. 陈某的盗窃行为已经既遂
    B. 陈某的盗窃行为属于未遂
    C. 陈某将戒指扔回柜台內不属于中止行为
    D. 陈某将戒指扔回柜台內属于犯罪既遂后返还财物的行为

  • [多选题]梁某与史某为牟取暴利,在美国用50万美元购得大量黄金,欲图走私到国内转手,不料在海关被缉私人员发现。梁某和史某掏出随身携带的电击棒,将缉私人员打成轻伤后携带黄金逃走。则梁某与史某的行为应当以下列哪些罪定罪处罚?
  • A. A、走私贵重金属罪
    B. B、走私普通货物罪
    C. C、妨害公务罪
    D. D、故意伤害罪

  • [多选题]关于单位犯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才负刑事责任
    B. B、盗用单位名义实施犯罪,违法所得由实施单位的个人私分的,不以单位犯罪论处
    C. C、单位犯罪一律适用双罚制
    D. D、不具有法人资格的私营企业,也可以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

  • [单选题]甲某用红糖加工生产了1万盒、批号为“国药准字Z42020495”的假冒“午时茶颗粒”,分5次售出,得赃款5万余元,则()
  • A. A、甲某构成非法经营罪
    B. B、甲某构成生产、销售假药罪
    C. C、甲某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D. D、甲某构成诈骗罪

  • [单选题]下列哪一种情况应当成立数罪()
  • A. 甲窃得一钱包,内有一张活期存折,甲冒充存折上的储户去银行取款
    B. 组织偷越国边境过程中以暴力方法抗拒检查
    C. 走私毒品过程中暴力抗拒检查
    D. 挪用公款用于走私香烟

  • [单选题]一般用途的直流电动机的类型代号为()。
  • A. Z
    B. ZF
    C. ZD

  •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wkwr7l.html
  • 推荐阅读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