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典考网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1847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 【名词&注释】

    语言文字(language)、温故知新、体验生活(experience life)、《焦点访谈》(topics in focus)、思考问题(thinking problems)、“朦胧诗”、初中语文课程、不需要教(no need for teaching)、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standard of chinese course for ordinary ...)、语文工具书

  • [单选题]《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standard of chinese course for ordinary)(实验)》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

  • A. 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
    B. 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合作能力
    C. 合作探究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创造能力
    D. 合作探究能力和应用能力、创造能力

  •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 学习资料:
  • [单选题]《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standard of chinese course for ordinary)(实验)》高中必修课程目标关于“表达与交流”的要求,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A. 表达与交流的基础来源于生活,所以要细心观察
    B. 学会灵活使用常用语文工具书,利用多媒体搜集和处理信息
    C. 参加演讲与辩论,学习主持集会、演出等活动
    D. 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根据、有条理

  • [单选题]某新任教师针对如何恰当地进行课堂教学评价这个问题,请教了若干教师,以下是几位教师的建议,其中对教学评价的表述恰当的一项是()。
  • A. 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个性,但我们应该有统一的标准去要求学生
    B. 老师在听完学生的发言以后要马上做出判定,不必由学生来做出评价
    C. 评价应以表扬、激励为主,比如“你真棒”“很好”“真不错”
    D. 教师在进行评价的时候,一定要讲求语言的准确性

  • [单选题]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下面有关“语文课程资源”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将《焦点访谈》引入课堂,引导学生走出教材,走出课堂,走向社会
    B. 教材、课堂、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是课程资源的中心
    C. 为增强语文熏陶,可播放小说朗诵、评书精段、诗词评讲、散文欣赏等
    D. 在教室里建立图书角,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心得,教师适时组织讨论,具体指导阅读

  • [单选题]阅读下面的教学反思(节选),按照要求答题。语文教学要走向生活社会。如果就语文课本学习语文,是永远无法学好的,我们精彩的课堂只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很小一部分,只是能应付考试,而学生的能力和实践是无法真正得到锻炼和提高的。学生的语文能力最终是要在社会中去检验的,所以必须让学生能够活学活用。尤其是新教材,更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个性思考,不再要求统一答案,这就是说老师一定要把思维空间真正地还给学生,这样才真正有助于学生的提高。要让学生更多地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积累生活,品味生活。学生有了自己的思想,才能真正积极地去学习语文。对上述教学反思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教师应时刻树立“大语文”观念,与其他学科、生活相结合
    B.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在生活、社会中学习语文
    C. 教学中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不需要教(no need for teaching)师对学习内容进行系统小结
    D. 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渠道,但只是学习的很小一部分

  • [单选题]阅读以下教学导入,按照要求答题。“相信未来”“食指”“1968”,这三个词都是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诗歌密切相关的关键词,你们首先最想了解的是哪个词?(生答“食指”)顾城有一首诗叫做《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这是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诗歌,是一首朦胧诗,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诗歌作者食指,和顾城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可以先来看看书下的注释(念注释)。食指,原名郭路生,大家猜一猜“路生”这个名字的来历。(叫答学生)1948年,食指的母亲在行军途中生下了他,因此取名叫“路生”。食指在文学史上是有着较为重要的地位的,他的创作为一代诗人的崛起奠定了坚固的基石,被称为“新诗潮诗歌第一人”。这个“新诗潮诗歌”,指的主要就是“朦胧诗”,食指和顾城都是朦胧诗的先驱。对上述导入的分析不恰当的是()。
  • A. 生动、有趣,很容易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B. 采用了温故知新的导入方式
    C. 从导入部分了解到了顾城的生平及地位
    D. 为新课的学习奠定了情感基调和学习氛围

  •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wk4kej.html
  • 推荐阅读

    必典考试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