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典考网

某办公室接到15份公文的处理任务,分配给甲、乙、丙三人处理。假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101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 【名词&注释】

    污水处理厂(sewage treatment plant)、人身自由(personal freedom)、合情合理(in reason)、必然联系(positive connection)、朝阳产业(sunrise industry)、《行政许可法》(administrative license law)、经济不景气(economic recession)、取之不尽(inexhaustible)、顺理成章、批判地吸收(critically absorb)

  • [单选题]某办公室接到15份公文的处理任务,分配给甲、乙、丙三人处理。假如每位工作人员处理公文数不得少于3份,也不得多于10份,则共有(  )种处理方式。

  • A. 15
    B. 18
    C. 21
    D. 28

  •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 学习资料:
  • [单选题]对最后一段的举例的主要目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阅读下列短文,完成下面的题目。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呢?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革命的文艺,则是人民生活在革命作家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人民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这是自然形态的东西,是粗糙的东西,但也是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在这点上说,它们使一切文学艺术相形见绌,它们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inexhaustible)、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有人说,书本上的文艺作品,古代的和外国的文艺作品,不也是源泉吗?实际上,过去的文艺作品不是源而是流,是古人和外国人根据他们彼时彼地所得到的人民生活中的文学艺术原料创造出来的东西。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批判地吸收(critically absorb)其中一切有益的东西,作为我们从此时此地的人民生活中的文学艺术原料创造作品时候的借鉴。有这个借鉴和没有这个借鉴是不同的,这里有文野之分,粗细之分,高低之分,快慢之分。所以我们决不可拒绝继承和借鉴古人和外国人,哪怕是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东西。但是继承和借鉴决不可以变成替代自己的创造,这是决不能替代的。文学艺术中对于古人和外国人的毫无批判的硬搬和模仿,乃是最没有出息的最害人的文学教条主义和艺术教条主义。中国的革命的文学家、艺术家,有出息的文学家、艺术家,必须到群众中去,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到唯一的最广大最丰富的源泉中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一切人,一切阶级,一切群众,一切生动的生活形式和斗争形式,一切文学和艺术的原始材料,然后才有可能进入创作过程。否则你的劳动就没有对象,你就只能做鲁迅在他的遗嘱里所谆谆嘱咐他的儿子万不可做的那种空头文学家,或空头艺术家。人类的社会生活虽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虽是较之后者有不可比拟的生动丰富的内容,但是__________。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虽然两者都是美,但是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革命的文艺,应当根据实际生活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人物来,帮助群众推动历史的前进。例如一方面是人们受饿、受冻、受压迫,一方面是人剥削人、人压迫人,这个事实到处存在着,人们也看得很平淡;文艺就把这种日常的现象集中起来,把其中的矛盾和斗争典型化,造成文学作品或艺术作品,就能使人民群众惊醒起来,感奋起来,推动人民群众走向团结和斗争,实行改造自己的环境。如果没有这样的文艺,那么这个任务就不能完成,或者不能有力地迅速地完成。对第一段开头画线部分,理解正确的是(  )。①文艺作品描绘的生活画面就是客观存在的生活原貌②文艺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是经过作家头脑加工的③文艺作品融进了作家对一定的社会生活的认识和态度④文艺作品是生活在一定社会中的作家思想的反映

  • A. 证明革命的文艺,应当根据实际生活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人物来,帮助群众推动历史的前进
    B. 证明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有集中性,更带有普遍性
    C. 证明文艺作品要源于生活,但要高于生活,应创造出各种典型形象来
    D. 证明文艺作品应把日常现象中的矛盾和斗争典型化,从而达到推动历史前进的目的

  • [单选题]从A市到B市的航班每周一、二、三、五各发一班,某年2月最后一天是星期三,问当年从A市到B市的最后一次航班是星期几出发?
  • A. 星期一
    B. 星期二
    C. 星期三
    D. 星期五

  • [单选题]英国有着高福利的传统,1601年英国引入世界首部《济贫法》,1948年移居《贝弗里计划》,宣布建成世界第一个福利国家,承诺提供“从摇篮到坟墓”全天候福利保障制度服务。但随着经济不景气(economic recession)尤其是老龄化的日趋严重,英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目前已达16%,养老金严重入不敷出,目前养老金缺口已达GDP的26%。养老金改革合情合理,但这无疑触动了国民养老费用的奶酪,遭致强烈反抗也在情理致中国。显然,福利制度的刚性特征使用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对这段文字开概括最准确的是:
  • A. 描述英国养老金改革计划举步维艰的状况
    B. 解释人口老龄化对英国政府提出的新要求
    C. 反思英国实行全天候福利保障制度的弊端
    D. 分析英国高福利传统难以为继的客观原因

  • [单选题]根据下列材料,请回答{TSE}题20世纪,水资源短缺尤其是水质性缺水成了世界共同面对的资源危机,污水处理顺理成章成为新兴朝阳产业。 污水生物处理的实质就是通过微生物的新陈代谢活动,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从而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人们希望通过污水处理改善水质,又希望采用低能耗、低资源消耗的技术来实现这一目标。目前,极用厌氧氮氧化与亚硝化工艺相结合的氨的完全自养转换方式处理污水,被认为是一种最可持续的污水脱氨途径,厌氧氨氧化菌就是这一途径的神奇承载者。 在自然界及废水生物处理系统中,厌氧氮氧化菌丰度很低,几乎检测不到其活性。当其在生物膜上有低活性时,污泥就会由通常的黑色变为灰色。驯化一段时间后,随着菌群数量的增加,污泥变为红棕色,因厌氧氮氧化菌含有丰富的细胞色素,当其成为优势菌群时,污泥呈现出美丽的深红色,污泥颜色的变化可用作厌氧氮氧化反应器启动进程的指示,由于这 的红色。污水处理厂工人们俗称其为红菌。…… {TS}关于厌氧氮氧化菌下列说法不符合文章的是
  • A. 目前还无法通过人工方式获得这种细菌
    B. 自然界污泥颜色随其菌群数量的多少发生变化
    C. 在其除污过程中厌氧氮氧化体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D. 科学家已测定非纯培养厌氧氮氧化菌的全基因组序列

  • [单选题]下列关于设立行政学科与行政处罚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行政许可与行政处罚的设定机关均应定期对其设定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进行评价
    B. 部门规章可以依法设定一定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
    C. 尚未制定法律的,行政法规可以依法设定一定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
    D. 法律、法规、规章以外的其他规范性文件一律不得设定任何行政许可、行政处罚

  • [单选题]水杯:透明:光线
  • A. 学生:勤奋:成绩
    B. 道路:畅通:交警
    C. 身体:健康:疾病
    D. 植物:观赏:绿叶

  •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wgp84n.html
  • 推荐阅读

    必典考试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