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注释】
认知疗法(cognitive therapy)、行为主义(behaviorism)、终极目标(ultimate goal)、心理咨询师(psychological consultant)、不同之处、求助者、控制自己的情绪、来龙去脉、自我剖析(self-analysis)、人际关系紧张(tension for personal relationship)
[多选题]自我开放的主要形式有()。
A. 咨询师公开自己的困扰让求助者分担
B. 咨询师把自己对求助者的体验感受告诉求助者
C. 咨询师暴露与求助者所谈内容有关的个人经验
D. 咨询师把会谈的重点转移到自己身上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
[单选题]放松训练是()中使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
A. 完形疗法
B. 认知疗法
C. 行为疗法
D. 理性情绪疗法
[单选题]深入了解求助者时,可以从()入手。
A. 深入探讨求助者问题的深层原因
B. 明确求助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C. 澄清求助者的真实想法
D. 进一步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
[单选题]以下技术,对求助者影响力最明显的技术是()。
A. 指导技术
B. 解释技术
C. 重复技术
D. 自我开放技术
[多选题]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7岁,公司职员。案例介绍:求助者不合群,经常和父母、同事、客户发生矛盾,人际关系紧张(tension for personal relationship)。最近又因琐事与同事发生矛盾,很生气,也为此痛苦,主动来心理咨询。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该求助者的一段对话:心理咨询师:你认为你生气的原因是什么?求助者:主要是和同事搞不好关系,有些人总爱挑我的毛病,我比较能干,在公司的业绩不错,别人嫉妒我,就常常因为一些小事和我过不去。心理咨询师:是别人挑你的毛病造成你生气吗?求助者:那当然是,如果别人不挑我的毛病,我怎么会生气?心理咨询师:我们来看一个例子,假若某一天,你在咖啡店里喝咖啡,这时走过来一个人,把你的咖啡碰洒了,你会怎样想?求助者:我会很生气,这个人怎么这样不小心。心理咨询师:但如果你知道他是个盲人,你又会怎样呢?求助者:盲人啊……盲人是看不见的,我想我会原谅他。心理咨询师:你看,咖啡洒了,无论什么原因它就是一件事,但由于不同的认知结果,就会产生不同的情绪。所以,对事物的认知,才是引起情绪的真正原因。求助者:是这样吗?(沉默)你说的好像有道理。心理咨询师:人对生活中发生的事件都会有些看法,有的是合理的,有的是不合理的,不同的认识会导致不同的情绪状态。如果你认识到自己现在的情绪状态是一些不合理的认知所造成的,通过改变它你就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求助者:真会这样吗?心理咨询师:你遇到的那些事,别人也可能遇到,但别人不一定都像你现在这样子,你说这是怎么回事?求助者:你是说我和他们的认识不一样吗?可我还没看出我对别人挑我毛病的认识有哪些不合理的地方。心理咨询师:这正是下一步要讨论的问题。你冷静地想一下,你和同事关系很紧张的原因是什么?求助者:那些人总爱挑我的毛病。心理咨询师:你不许人家挑你毛病的理由是什么呢?求助者:我工作做得好,客户多,他们凭什么挑我的毛病?心理咨询师:你可以希望别人不挑你的毛病,但你不能不许别人挑你的毛病。求助者:对别人不能提出要求吗?心理咨询师:你可以对别人提出要求,但是你要求你对别人怎样,别人就应该对你怎样,这是一种不合理的信念,一种绝对化的要求,因为我们无法要求别人必须为我们做什么。如果我们把对别人的"要求"变成"希望",当我们不希望的事发生时,最多是一种失望,不会过分地怨恨别人,自己也就不会生气了。求助者:您讲得很对,但我担心自己做不到这点。您说这毛病能改吗?心理咨询师:你的问题是长期形成的,要想很快改变是困难的。但是只要在实践中不断改变,从一点一滴做起,出现反复不要灰心,贵在坚持,一定会达到理想效果的。
A. A, B, C
[多选题]影响性概述与参与性概述的不同之处是()。
A. 前者是概述咨询师自己叙述的内容
B. 后者是概述求助者自己叙述的内容
C. 前者较后者对求助者的影响小
D. 后者较前者更为主动、积极
[多选题]阻抗可能表现在()。
A. 讲话程度上
B. 讲话内容上
C. 讲话方式上
D. 咨询关系上
[多选题]以下关于咨询目标的表述,正确的有()。
A. 职业的心理咨询反对没有咨询目标的咨询
B. 行为主义学派期望帮助求助者学习建设性的行为,以改变、消除适应不良的行为
C. 一切咨询的最终目的都在于促进求助者的认知改变、情绪调节、行为改善
D. 求助者的快乐、满足是心理咨询的终极目标
[多选题]咨询转介的正确做法是()。
A. 由咨询师个人根据需要决定
B. 对新咨询师详细地介绍情况
C. 对新咨询师提供自己的分析
D. 继续参加新咨询师的咨询活动
[多选题]开放式询问的实施方法有()。
A. 带"什么"的询问往往可以获得一些事实、资料
B. 用"如何"询问事件过程
C. 用"为什么"探讨原因
D. 用"愿不愿"提问以促进求助者的自我剖析(self-analysis)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we38l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