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注释】
不抵抗政策(nonresistance policy)、九一八事变(mukden incident)、日本关东军(the japanese army in northeast china)、《马关条约》、面向现代化(face modernization)、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new curriculum reform of basic educatio
...)、日本侵略者(japanese invaders)、半殖民地(semi-colony)、党的教育方针(the party ' s educational policy)、“攘外必先安内”
[单选题]某县教育局长马某挪用教育经费,建造教育局办公大楼,对于马某,应当依法( )。
A. 给予行政处分
B. 给予行政拘留
C. 责令其具结悔过
D. 责令其赔理道歉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
[单选题]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
A. 癸卯学制
B. 壬寅学制
C. 壬子癸丑学制
D. 壬戌学制
[多选题]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是既定课程的接收者和吸收者,这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 )
A. 错
[多选题]当前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及具体目标。(10分)
A. 最高宗旨是以邓小平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the party s educational policy),全面推进素质教育。(2分)核心理念就是教育"以人为本",即:"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2分)具体目标:(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核心目标)。(1分)(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1分)(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1分)(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1分)(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1分)(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1分)
[多选题]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是一种中国病——其根本原因是统治阶层的颓废,在中国古老政治肌体上引起的综合并发症: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文化的混沌、失衡、无措、衰朽——我称之为“政治植物人综合症”。病症如“眼”科,视野短浅,目光狭窄;“心脑”科,思维陈旧,苟且偷安;“精神”科,没有核心价值观,萎靡不振,畏敌如虎;肢体部分如官僚病,自私自利,腐败无度;文人病,文弱无耻,空谈漫议;军人病,贪污浪费,惜死顾身。其他还有如富贵病,贪图安逸享乐的生活;社会病,全民腐败堕落等。
材料二日本关东军密谋九一八事变。对此早有觉察的张学良却电令其部下“此时与日本开战,我方必败,败则日本将要求割地赔款,东北万劫不复,宜力避冲突,以公理相周旋”。蒋介石对当时中国人精神状态的评价是“浑浑噩噩,毫无生气。在行动中表现为好歹不识、是非不辨、公私不分。由此,我们的官员虚假伪善,贪婪腐败;我们的人民斗志涣散,对国家利益漠不关心;我们的青年颓废堕落,不负责任……使我们在天灾和外敌入侵面前束手无策,无能为力。”
——上述两则材料引自戴旭《锻造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
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日甲午战争时期“统治阶层的颓废”的主要表现,说明该表现对战争结果的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蒋介石对当时中国人精神状态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张学良、蒋介石在九一八事变期间的对日政策。(10分)
A. (1)表现:视野上目光短浅、思维陈旧、不思进取;生活上骄奢淫逸、贪贿无度;外交上奴颜媚骨;军事上懦弱退让、畏敌如虎;文化上文弱无耻,崇尚空谈;社会上民风败坏、整体堕落。影响:导致中日甲午战争失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semi-colony)化程度加深。(2)看法:精神上浑浑噩噩,毫无生气。行动上好歹不识,是非不分、公私不明;官员贪腐伪善,青年颓废堕落,人民斗志涣散;在天灾和外敌入侵面前束手无策。评述: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张学良采取不抵抗政策,电令东北军力避冲突。蒋介石以“攘外必先安内”为口号,采取不抵抗政策。蒋介石一面继续“围剿”红军、镇压抗日爱国力量和排除内部异己力量;一面谋求同日本侵略者(japanese invaders)妥协。蒋介石、张学良把制止日本侵略中国的希望完全寄托在英、美等国的干涉上,幻想依靠国际联盟的压力迫使日本撤兵。张学良、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刺激了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东北三省迅速沦陷,国内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wdv99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