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典考网

医学伦理学作为学科出现的标志是()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760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 【名词&注释】

    共同发展(common development)、《黄帝内经》(yellow emperor ' s internal classic)、个人行为(individual behavior)、相互促进(mutual promotion)、人体实验(human experiment)、质量不断提高(quality improving constantly)、思想观点(thoughts and viewpoints)、脑出血。、生物医学模式(biomedical model)、利害得失

  • [单选题]医学伦理学作为学科出现的标志是()

  • A. 《黄帝内经》
    B. 宋国宾《医业伦理学》
    C.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D. 希波克拉底《希波克拉底誓言》
    E. 帕茨瓦尔《医学伦理学》

  •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 学习资料:
  • [单选题]“医乃仁术”是指()
  • A. 道德是医学活动中的一般现象
    B. 道德是医学的本质特征
    C. 道德是医学的个别性质
    D. 道德是个别医务人员的追求
    E. 道德是医学的非本质要求

  • [单选题]在人体实验中合乎伦理的是()
  • A. 受试者有权知道自己是试验组还是对照组
    B. 受试者只要参加实验,就不得退出
    C. 患者作为受试者退出人体实验后,其疾病的治疗不应受到影响
    D. 可预见的不良反应也在赔偿之列
    E. 以无行为能力的人作为受试者,不需要贯彻知情同意原则

  • [单选题]社会舆论是医德评价的重要方式之一,下列除哪一项之外,都是可取的()
  • A. 医德方面的社会舆论就是世人对医疗卫生工作评论,它必须有一定人群数量,对某一问题有明确看法
    B. 医德社会舆论中必须是多数人有共同看法,少数人看法形不成社会舆论
    C. 医德社会舆论有二部分,一部分是有领导、有组织地就医疗卫生某思想观点(thoughts and viewpoints)的讨论,另一部分是自发形成的某一看法
    D. 医德社会舆论的抑扬、褒贬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在道德评价中起着十分特殊的作用
    E. 有些医务人员采取用药、休假迁就患者不合理的要求,以取悦患者来获取好的医德社会舆论

  • [单选题]在保护病人隐私时应考虑除外()
  • A. 患者不愿让他人知道的变态心理,要求绝对保密
    B. 患者不愿让他人知道的个人行为,要求绝对保密
    C. 患者不愿让他人知道的家庭生活,要求绝对保密
    D. 患者不愿让他人知道的不良诊断,要求绝对保密
    E. 患者不愿让他人知道的艾滋病病情,要求绝对保密

  • [单选题]高科技在医学中应用所产生的伦理正效应集中体现在()
  • A. 使临床诊断质量不断提高
    B. 使医学目的及其道德本质得到越来越充分的实现
    C. 使临床治疗质量不断提高
    D. 使医务人员必须面对许多医德问题
    E. 对医务人员的医德素质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

  • [单选题]不包含在医学伦理学有利原则之内的是()
  • A. 努力使病人受益(有助益)
    B. 努力预防和减少难以避免的伤害
    C. 对利害得失全面权衡
    D. 造成有意伤害时主动积极赔偿
    E. 关心病人的客观利益和主观利益

  • [单选题]我国社会主义医德原则确立的时间是()
  • A. 1949年
    B. 1956年
    C. 1981年
    D. 1991年

  • [单选题]患者,男,36岁,因右侧肢体活动障碍,言语不利1个月入院,诊断为脑出血。入院时患者烦躁、抑郁、沮丧。经抢救和康复治疗后患者生活自理,对未来生活有了信心,并能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工作。
  • A. A

  • [单选题]反映出医学科研的社会性()
  • A. 20世纪50年代西欧研制的药物“反应停”,既可以抑制孕妇的妊娠反应,又可以对胎儿有致畸作用
    B. 医学科研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是对研究对象能动的反映
    C. 医学模式已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biomedical model)转向“生物-心理-社会”现代医学模式
    D. 医学科研道德是医学科研的动力源泉
    E. 医学科学与医学道德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w000lg.html
  • 推荐阅读

    必典考试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