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注释】
道德规范(moral norm)、学习成绩(learning achievement)、本职工作(appointed task)、战国时期(warring states period)、具体内容(concrete contents)、学生家长(parents of students)、第二职业(secondary occupation)、无处不在(ubiquitous)、选拔班干部、传递性。
[单选题]小王对小李说:"令尊常对我说,活在世上,最为重要的是清清白白做人"中,加点的敬辞所指的人是( )。
A. 小王的父亲
B. 小王的母亲
C. 小李的父亲
D. 小李的母亲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
[多选题]韩非的"素丝说"说明环境对人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
A. 错
[单选题]小学三年级的班主任李老师发现,近一个月来接送小欣的人由爸爸妈妈变成了她的爷爷,小欣的课堂表现不好,学习成绩也持续下滑。若以此现象为选题,探究其成因并妥善解决该问题,李老师首先要对课题本质或研究现象间的因果关系进行推测或构想,这被称为( )。
A. 研究假设
B. 研究实施
C. 研究评价
D. 研究反思
[单选题]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是( )。
A. 接受性
B. 连续性
C. 直观性
D. 间接性
[单选题]对教师“廉洁从教”要求的具体内容不包括
A. 不在学生面前抱怨自己的薪酬
B. 不收取学生及家长的任何礼物
C. 校外兼职不得影响本职工作
D. 不贪占公共和他人钱物
[多选题]请阅读下面素材,简要回答素材中体现了信息的哪些特征并解释说明。(10分)
姜维问日:“若大军退,司马懿乘势掩杀,当复如何?”孔明曰:“吾今退军,可分五路而退。今日先退此营,假如营内一千兵,却掘二千灶,明日掘三千灶,后日掘四千灶:每日退军,添灶而行。”杨仪曰:“昔孙膑擒庞涓,用添兵减灶之法而取胜;今丞相退兵,何故增灶?”孔明日:“司马懿善能用兵,知吾兵退,必然追赶:心中疑吾有伏兵,定于旧营内数灶;见每日增灶,兵又不知退与不退,则疑而不敢追。吾徐徐而退,自无损兵之患。”遂传令退军。
却说司马懿料苟安行计停当,只待蜀兵退时,一齐掩杀。正踌躇间,忽报蜀寨空虚,人马皆去。懿因孔明多谋,不敢轻追,自引百余骑前来蜀营内踏看,教军士数灶,仍回本寨;次日,又教军士赶到那个营内,查点灶数。回报说:“这营内之灶,比前又增一分。”司马懿谓诸将曰:“吾料孔明多谋,今果添兵增灶,吾若追之,必中其计;不如且退,再作良图。”于是回军不追。孔明不折一人,望成都而去。次后,川口土人来报司马懿,说孔明退兵之时,未见添兵,只见增灶。懿仰天长叹曰:“孔明效虞诩之法,瞒过吾也!其谋略吾不如之!”遂引大军还洛阳。
A. 【参考答案】
材料中主要体现了信息具有普遍性、传递性、时效性及真伪性。
①诸葛亮利用营灶的数量作为信息被司马懿得知,这说明信息是无处不在(ubiquitous),无时不有的,这体现了信息具有普遍性。
②司马懿的士兵将诸葛亮军队的营灶一天比一天多这个信息告诉他,这体现出了信息具有传递性。
③司马懿看到蜀军分兵退去时营灶增多,于是就怀疑诸葛亮表面退兵,暗中设计埋伏,不敢追赶而错失了良机。司马懿知道真相后自叹不如,但为时已晚,体现了信息的时效性。
④诸葛亮利用增灶退兵的假象成功率领大军退向蜀地,说明信息具有真伪之分,这体现了信息具有真伪性。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vy7ly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