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注释】
修辞手法(rhetorical devices)、核心问题(core problem)、抽象思维(abstract thinking)、表现性评价(performing evaluation)、学生档案(student file)、具体问题(concrete problems)、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piaget ' s cognition development theory)、建构主义者、心理测验法(personality test method)、指导作用。
[单选题]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客体是( )。
A. 教育目的
B. 教育方法
C. 教育手段
D. 教育内容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
[多选题]儿童在前运算时期所出现的"自我中心"是指( )。
A. 儿童只注意主观的观点
B. 不能接受别人的观点
C. 儿童的自私
D. 不能将自己的观点与别人的观点协调
[单选题]有人把( )比喻科学研究的前门。
A. 访谈法
B. 测验法
C. 实验法
D. 观察法
[单选题]下列不属于替代性评价方法的是( )。
A. 量表评价法
B. 表现性评价
C. 概念图
D. 档案袋评价法
[单选题]建构主义者一般强调,知识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是问题的最终答案。( )A.正确B.错误
A. B
[单选题]儿童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关键年龄大约在( )。
A. 5-6岁
B. 7-8岁
C. 10-11岁
D. 12-13岁
[单选题]班主任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学生一个学期内在学习、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进行小结与评价。这项工作是( )。
A. 建立学生档案
B. 班主任工作总结
C. 班主任工作计划
D. 操行评定
[多选题](一)案例:阅读七年级课文《济南的冬天》两个教学环节,回答问题。
环节一:走进济南度冬天
1.课堂导入。不管你住在北京,住在伦敦,还是住在热带,住在温带,只要你读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你一定会对济南这座城市神往不已,一定会盼望到济南去度过冬天。下面就让我们随着老舍先生一起到济南度过诗意的冬天吧。
2.简介者舍。
3.你认为济南冬天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表达。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形成共识------"温睛"。
4.从各段中找出扣住"温情"描写的句子,并梳理课文内容。师生共同梳理出如下内容:阳光朗照的山摇篮暖和安适薄雪覆盖的山雪草水纹花衣城外远山小村水墨画冒着热气的水不结冰
环节二:万水干山也温情
1.济南的冬天是温睛的,山山水水都在温和晴朗之中,他们也应该有了情感有了生命的灵动,也应该温情脉脉了,正所谓万水干山总是情找出文中,订的每句读一读品一品表达之妙。教师预设如下句子:①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②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⑧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④天儿越睛,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一切景语皆情语,山山水水的温情其实是谁在传达情?
(1)试分析"环节一"围绕"温情"梳理课文内容的作用。(10分)
(2)教师设计"环节二"的意图有哪些?(10分)
A. 【答案】①总结各部分主旨,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感知文章内容。课程标准提出第三学段阅读学习目标: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环节一中教师指导学生梳理课文脉络,从而理解本篇课文主体部分的写景思路是:阳光朗照的心一一薄雪覆盖的山一一城外远山小村一一冒着热气的水。学生从而进一步整体把握"温晴",这一济南的冬天最显著的特点。②明确"温晴"的具体体现和文章写景层层递进的特点。济南冬天"温晴"这一特点,在文章开头便点出了,而后又通过"阳光朗照"、"薄雪覆盖"、"城外远山"和"冒着热气的水"几个方面,来进一步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环节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找出各段体现"温晴"的句子,逐步指导学生把握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现"温睛"的特点,学生对"温睛"的具体体现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后,从而进一步理解文章写景由大到小,从山到水的顺序。⑧引导学生整体把握全文,为"环节二"理解情感奠定基础。学生在学习"环节一"的基础上理清了文章的整体思路,才能够进入到下面的把握关键词句从而体会情感的"环节二",因此在教学设计上,"环节一"起到了铺垫和过渡的作用。④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掌握阅读方法。学生自己总结各个段落的中心意思,从而感知理清文章写作脉络是阅读中一个很重要的阅读方法,"环节一"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这种方法理解课文,培养了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2)①把握关键句,掌握阅读方法。课程标准提出第三学段阅读学习目标为: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表达效果。教师在"环节二"中,逐步指导学生找出文中饱含感情的句子,并让学生认真品读,从而使学生感知其传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作用,帮助学生掌握这种阅读方法。②品读文中优美语言,感受修辞的表达效果,学习文中的语言表达。这篇文章描绘景物,语言准确生动,运用了比喻、拟人手法,融情于景,表达了作者鲜明的印象和感受,因此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学习本文的语言表达效果、表现手法。因此教师在此环节中,指导学生品味文章的语言,从中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抒发情感的作用和表达效果。③理解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赞美之情。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文章紧紧围绕"温晴"这一特点,描绘济南的山、水、天,呈现给读者一幅山清水秀、天蓝地暖的动人冬景图,老舍先生还善于描述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表达自己最鲜明的印象和感受,抒发了作者对济南的无限热爱之情。这是一篇通过描绘济南冬天的美丽景色来抒发老舍对济南的热爱、赞美之情的文章。这种感情通过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出来,因此在此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语言,感受作者所抒发的情感。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vrq0w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