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典考网

2023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副高)中西医结合外科学(副高)试题解析(10.10)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1428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 【名词&注释】

    过敏反应(allergic reaction)、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输尿管平滑肌(ureteral smooth muscle)、淋球菌(neisseria gonorrhoeae)、潜伏期(latency)、急性弥漫性腹膜炎(acute diffuse peritonitis)、慢性缩窄性心包炎(chronic constrictive pericarditis)、淋菌性尿道炎(gonococcal urethritis)、执业医师法(practicing physicians law)、青霉素类药物(penicillins)

  • [单选题]患者,男,45岁。夏天感寒,头痛,发热恶寒,无汗兼有腹痛腹泻,舌淡红,苔白腻,脉浮数。首选药物是

  • A. 麻黄
    B. 苍术
    C. 白术
    D. 香薷
    E. 防风

  •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 学习资料:
  • [单选题]下列哪组性味的药物,作用趋向一般属于升浮
  • A. 甘、辛、凉
    B. 辛、甘、温
    C. 辛、苦、热
    D. 甘、淡、寒
    E. 酸、咸、热

  • [单选题]常用治阴虚内热、骨蒸劳热,以及肠燥便秘的药物是:
  • A. 生地黄
    B. 黄柏
    C. 牡丹皮
    D. 紫草
    E. 地骨皮

  • [单选题]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practicing physicians law)》取得医师资格经注册取得医师执业证书的人即可
  • A. 履行医师教学、科研资格
    B. 开展诊疗执业活动
    C. 参加执业医师考试
    D. 成为执业医师
    E. 享有医师行业准入资格

  • [单选题]成人正常状态下所需要的热氮比为
  • A. 622~727kJ:1g
    B. 322~427kJ:1g
    C. 422~527kJ:1g
    D. 500~600kJ:1g
    E. 522~627kJ:1g

  • [单选题]输血最严重的并发症是
  • A. 发热反应
    B. 过敏反应
    C. 溶血反应
    D. 细菌污染反应
    E. 变态反应

  • [单选题]输尿管结石发生腰部绞痛的机制是(  )。
  • A. 结石压迫输尿管壁,引起输尿管壁坏死
    B. 结石合并上尿路感染
    C. 结石嵌顿引起输尿管黏膜充血水肿
    D. 结石在输尿管内移动或嵌顿引起输尿管平滑肌痉挛
    E. 结石造成输尿管积水

  • [多选题]琥珀胆碱的副作用包括:
  • A. 心动过缓
    B. 血清钾升高
    C. 眼压升高
    D. 胃内压升高
    E. 术后肌痛

  • [多选题]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治疗中应做到
  • A. 禁食,胃肠减压
    B. 给止痛药减轻疼痛
    C. 灌肠通便
    D. 纠正水与电解质平衡失调
    E. 应用有效抗生素治疗感染

  • [单选题]成年人股骨头血液供应中不包括下列哪个血管
  • A. 髓腔内滋养动脉
    B. 外骺动脉
    C. 内骺动脉(圆韧带动脉)
    D. 上骺动脉
    E. 下骺动脉

  • [单选题]有关慢性缩窄性心包炎(chronic constrictive pericarditis)的治疗,下列叙述哪项正确
  • A. 内科保守治疗,静点心肌保护药物
    B. 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治疗
    C. 强心利尿治疗
    D. 待肝肾功能正常时考虑手术治疗
    E. 彻底治疗原发病因

  • [单选题]关于淋菌性尿道炎(gonococcal urethritis)的临床特点,正确的是
  • A. 致病菌为淋球菌,经过2~5日潜伏期发病
    B. 尿道口黏膜红肿、痒痛、排脓性分泌物,感染可扩散至前尿路全部
    C. 尿道分泌物涂片查到成对排列的革兰阴性双球菌,诊断即可确定
    D. 治疗以青霉素类药物(penicillins)为主
    E. 以上都是

  • [多选题]据《素问·评热病论》,下列哪些属于“阴阳交”的症状
  • A. 汗出辄复热
    B. 烦满不解
    C. 狂言
    D. 不能食
    E. 强上冥视

  • [单选题]桂枝加桂汤中加大桂枝的用量是为了
  • A. 温通心阳
    B. 温振阳气
    C. 调和气血
    D. 解表散寒
    E. 平冲降逆

  •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vowr3l.html
  • 推荐阅读

    必典考试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