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典考网

2023中医儿科学(副高)模拟考试系统287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1187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 【名词&注释】

    研究成果(research results)、补中益气汤、静脉注射(intravenous injection)、血常规(blood routine)、基础上(basis)、小儿急性肾炎(children acute nephritis)、舞蹈病(chorea)、食欲不振(loss of appetite)、小青龙汤证、可利用(can use)

  • [单选题]遗尿心肾失交证治疗的首选方是

  • A. 导赤散合交泰丸
    B. 补中益气汤合缩泉丸
    C. 龙胆泻肝汤合六味地黄丸
    D. 金匮肾气丸合泻心汤
    E. 菟丝子散合安神丸

  •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 学习资料:
  • [多选题]小儿急性肾炎(中医属水肿)少数重症可累及的脏腑有
  • A. 心
    B. 肺
    C. 脾
    D. 肝
    E. 肾

  • [多选题]手足口病临床上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 A. 心肌炎
    B. 脑炎
    C. 脑膜炎
    D. 肺炎
    E. 肝炎

  •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属暑温之危象
  • A. 高热持续,频繁抽风的同时呼吸突然浅弱不整
    B. 高热持续,频繁抽风的同时突然面呈苍白,四肢逆冷
    C. 高热持续,频繁抽风的同时出现吐血便血
    D. 高热持续,频繁抽风的同时出现腹膨如鼓,矢气不通
    E. 持续高热,频繁抽风之后,失语、痴呆、失聪

  • [多选题]风湿热诊断标准中主要表现包括
  • A. 心脏炎
    B. 多关节炎
    C. 舞蹈病(chorea)
    D. 环形红斑
    E. 皮下小结

  • [多选题]硬肿症阳气虚衰证见小便不利,可在参附汤的基础上加
  • A. 茯苓
    B. 猪苓
    C. 甘遂
    D. 生姜皮
    E. 车前子

  • [单选题]疰夏湿困脾胃的症状,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 身热不扬
    B. 食欲不振(loss of appetite)
    C. 精神倦怠
    D. 口中无味
    E. 嗜卧懒言

  • [单选题]患儿发热3天,体温持续39℃,咳嗽频频,气急鼻煽,涕泪俱无,喉中痰鸣,口渴烦躁,面红,小便黄少,大便不畅,舌苔黄,舌质红而干,脉浮数。治疗首选
  • A. 麻杏石甘汤
    B. 桑菊饮
    C. 清宁散
    D. 银翘散
    E. 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

  • [单选题]患儿,女,5岁。面色不华,已逾3个月,指甲苍白,纳食不佳,四肢乏力,大便溏泻,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血常规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治疗应首选
  • A. 八珍汤
    B. 大补元煎
    C. 参苓白术散
    D. 保和丸
    E. 补中益气汤

  • [多选题]钱乙创制的方剂有
  • A. 泻白散
    B. 导赤散
    C. 异功散
    D. 七味白术散
    E. 六味地黄丸

  • [多选题]急性肾小球肾炎应用利尿剂下列哪些是恰当的
  • A. 水肿、少尿、循环充血者,可口服氢氯噻嗪
    B. 少尿和(或)明显循环充血者可用呋塞米静脉注射
    C. 忌用螺内酯(安体舒通)
    D. 可利用(can use)渗透性利尿剂
    E. 以上都不是

  • [单选题]小青龙汤证的或然证原文中未出现
  • A. 或渴
    B. 或利
    C. 或烦
    D. 或噎
    E. 或喘

  • [多选题]《伤寒论》的学术成就有以下哪几个方面( )
  • A. 总结了前人的成就,形成了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医学典籍
    B. 继承了前人在针灸方面的研究成果,极大地推动了针灸学术的发展
    C. 创立了六经辨证的理论体系,为后世临床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D. 系统揭示了外感热病的诊治规律,并为后世温病学说的形成与发展创造了条件
    E. 制定了若干基本治则,保存了许多功效卓著的方剂,并为中药制剂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单选题]发热,汗出不解,口渴不欲多饮,脘痞呕恶,心中烦闷,便溏色黄,小便短赤,苔黄滑腻,脉濡数。其治疗用方为
  • A. 三仁汤
    B. 雷氏芳香化浊法
    C. 藿香正气
    D. 王氏连朴饮
    E. 三石汤

  • [多选题]伏暑热结阴伤一证可见小便短少,其治疗禁用( )
  • A. 滋阴生津,泄火解毒
    B. 淡渗利湿
    C. 苦寒清热
    D. 温肾以助气化
    E. 辛开苦降

  •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vow6ll.html
  • 推荐阅读

    必典考试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