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注释】
身心健康(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生存环境(living environment)、逻辑思维能力(logical thinking ability)、因势利导、自上而下、以权谋私、不能自制、控制自己的情绪、无微不至(meticulously)、利用职务之便(the using official post convenience)
[单选题]常老师经常利用周末向农民请教农业知识,看科普书籍,并把这些内容融入到教学中,还印成小册子发给同事。这说明常老师具有( )。
A. 校本教研的意识
B. 课程开发的意识
C. 课程评价的意识
D. 校本培训的意识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
[多选题]小李以优异的成绩大学毕业后到某市郊区的一所幼儿园任教。园长根据她来到后的工作表现,第二学期就让她担任了带班教师。但她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常常利用幼儿园活动和班级活动申请一些不必要的经费。在担任带班教师期间,她也没有把全部精力放在如何搞好班级工作和提高学生素质上,常常敷衍了事,而是利用便利条件,向家长讨要好处,在师生中产生了不良影响。问题:试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对小李的做法进行分析。(14分)
A. 小李的做法是错误的,她在第一学期的表现应该是非常好的,然而在第二学期却偏离了自己的教学方向,变得功利化(评价)(1分)。首先,李老师违反了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为人师表要求教师要廉洁从教,不得利用职务之便(the using official post convenience)谋取私利(理论)(3分)。材料中(标志词),小李向家长讨要好处,重利益而不顾保育,以权谋私;不但违反职业道德,还阻碍了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使幼儿扭曲地认识社会的不良现象,不利于幼儿的健全人格发展。(材料分析)(3分)其次,李老师的行为违反了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要求教师要兢兢业业,甘为人梯,奉献于教育事业;高度负责,认真上课备课,认真批改作业,不得敷衍了事(理论)(3分)。材料中(标志词),李老师关注了自己的一己私利,而对保育活动敷衍了事,违反了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材料分析)(3分)因此,作为教师,要引以为戒,要遵守教师职业道德,以身作则,廉洁从教,勤恳敬业,促进幼儿不断发展(总结)(1分)。
[多选题]一个中班幼儿能够正确回答这样一个问题:“这里有六个苹果,我们两个人分,两个人要一样多,每个人可以分到几个苹果。”但是他不会回答“3+3等于几”这样的问题。家长感到很奇怪。在大人看来,前者属于除法题,后者是加法,为什么幼儿会回答前者而不会回答后者。问题:请利用幼儿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分析上述案例中的现象。
A. (1)从思维发展的趋势来看,幼儿中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具体性和形象性是具体形象思维的两个主要特征。具体形象思维的具体性表现为幼儿思维的内容是具体的,幼儿在思考问题时,用借助于具体事物或具体事物的表象;形象性表现为幼儿依靠事物的形象来思维。(2)上述案例中的现象是幼儿思维具体性和形象性的体现。案例中的中班幼儿能够知道六个苹果两个人分一样多时,每个人分到几个苹果,是借助于具体“六个苹果”形成的直观形象而得出的,并非抽象的数学计算公式。而“3+3”是一个抽象的数学公式,它的运算需要幼儿运用抽象逻辑思维,中班幼儿还不具备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所以无法回答这一问题。
[多选题]材料:3岁的阳阳,从小跟奶奶生活在一起。刚上幼儿园时,奶奶每次送他到幼儿园准备离开时,阳阳总是又哭又闹。当奶奶的身影消失后,阳阳很快就平静下来,并能与小朋友们高兴地玩。由于担心奶奶每次走后又折返回来,阳阳再次看到奶奶时,又立刻抓住奶奶的手,哭泣起来……问题:针对上述现象,请结合材料进行分析:(1)阳阳的行为反映了幼儿情绪的哪些特点?(2)阳阳奶奶的担心是否必要?教师该如何引导?
A. (1)阳阳的行为反映了幼儿的以下情绪特点:①幼儿情绪的不稳定性。幼儿的情绪是非常不稳定的,容易变化,表现为两种对立情绪在短时间内互相转换。材料中,阳阳看见奶奶离开时,总是又哭又闹,当奶奶的身影消失后,会很快就平静下来,和小朋友们高兴地玩,当奶奶折回后,看到奶奶又会哭泣起来。这都体现了幼儿情绪的不稳定性。②幼儿情绪的外露性。由于自我控制能力差,幼儿还不能完全控制自己的情绪表现。材料中,奶奶每次送阳阳到幼儿园准备离开,阳阳总是又哭又闹。这体现了阳阳还不能完全控制自己的情绪,具有外露性。③幼儿情绪易冲动。幼儿的情绪常常处于激动状态,而且来势强烈,不能自制,往往全身心都受到不可遏制的威力支配。材料中,阳阳看到奶奶立刻哭起来体现了情绪的易冲动。(2)阳阳奶奶的担心是没有必要的。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缓解家长的幼儿入园焦虑情绪:首先,教师应让阳阳的奶奶意识到幼儿新入园哭闹是一个必经的过程,幼儿哭闹是亲子分离焦虑的表现,是正常现象。家长应用正确的态度帮助幼儿渡过这个难关。家长的依依不舍对幼儿适应幼儿园生活是毫无帮助的,甚至会影响幼儿的情绪及适应能力。其次,幼儿教师作为专业的教育人员应引导家长为幼儿营造良好的情绪环境。紧张、焦虑的情绪环境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不利于幼儿良好情绪的培养,教师要引导家长保持和谐的家庭气氛,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第三,幼儿教师要引导家长用正确的方式控制自己的情绪,减轻家长的焦虑心理。家长是幼儿模仿与学习的对象。成人要给幼儿以愉快、稳定的情绪示范和感染,应避免喜怒无常,不溺爱也不吝惜爱。当幼儿犯错误或闹情绪时,家长首先应克制自己的情绪,理智冷静地对待幼儿的情绪。意识到家长的焦虑对幼儿入学也会产生不利的情绪,要控制自身焦虑,认识到宝宝独立能力的培养,只有在家长放手后才能形成,这是成长的必要经历。第四,幼儿教师要引导家长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对幼儿的教育要以肯定为主,多鼓励进步,耐心倾听孩子说话,正确运用暗示和强化。最后,幼儿教师要引导家长帮助孩子控制情绪。幼儿情绪控制能力差,不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教师要引导家长采用转移法、冷却法、消退法等方法帮助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绪。
[单选题]光是人类生存环境的一个要素。光照射在物质上,一般会与物质发生相互作用。下列选项,不是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结果的是( )。
A. 直射
B. 折射
C. 反射
D. 吸收
[单选题]某小学指派李老师带领学生到电影院看电影,由于电影院灯光暗淡,学生陈某在台阶上不慎摔倒,致使头部受到严重伤害,对于陈某所受伤害应承担法律责任的是( )。
A. 李老师
B. 电影院
C. 李老师和电影院
D. 学校和电影院
[单选题]一名4岁幼儿听到老师说“一滴水,不起眼”,结果他理解成了“一滴水,肚脐眼”。这一现象主要说明幼儿( )。
A. 听觉辨别力较弱
B. 想象力非常丰富
C. 语言理解凭借自己的具体经验
D. 理解语言具有随意性
[多选题]材料:齐齐是幼儿园的一个孩子,胆子很小,上课从来都不主动回答问题,老师点名让他回答,他就脸红,声音很小,也不愿意和同伴交往,老师和同学让他一起来玩,他的头摇的跟拨浪鼓一样。
(1)造成齐齐性格胆小的可能原因有哪些?
(2)你认为该怎样帮助齐齐?
A. (1)胆怯行为形成的原因
①遗传的作用。
人的神经系统类型在性格形成中有一定的作用,人的气质影响着性格特征的外部表现。研究还表明,神经系统的某些遗传特性可能影响到某些性格的形成,加速或延缓某些行为方式的产生和发展。
②家庭的影响。
家庭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式对儿童性格的形成与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研究证明,父母教育方式、家庭生活氛围和父母的性格对儿童的性格形成有明显的影响。还有,家庭的政治经济地位、父母的文化素养、为人处世方式、儿童出生顺序等因素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性格特征的形成与发展。
③幼儿园教育的作用。幼儿园的教育和教学对儿童性格的形成起主导作用。
④社会环境的影响和社会实践活动的作用。
(2)帮助孩子克服胆怯的方法如下:
首先,要消除孩子的胆怯,需多鼓励孩子。老师要多给那些胆怯的孩子必要的关怀。开始,孩子只要有一些进步,都要给予热情和真诚的鼓励,孩子最相信老师的权威,最相信老师的评价。所以,老师的帮助就非常重要的。而且老师要经常关注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帮孩子重建自信,主动叫他回答问题,还要用赞赏的眼光看着他,这样,孩子在老师的不断表扬和反复鼓励下,产生被认可、被接受的感觉,增强了大声讲话的信心,有助于消除讲话时的紧张感,从而克服胆怯。
其次,用多种方式引导孩子。教师要积极创造一种轻松、欢快的氛围,如区域活动、娃娃家等。在这种氛围中,孩子的个性可以尽情展露。还有利用角色游戏,能让孩子理解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所能扮演的角色,因势利导,避免用枯燥乏味的说教。
再次,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克服胆怯行为。我们不必事事抢在孩子前面,不必把他们照顾得无微不至(meticulously)。我们可以明白地告诉孩子他们应负责的范围。逐渐让孩子担负起一定的责任,把责任的接力棒传到孩子的手中,如开展值日生活动等。
[多选题]李老师发现大班"理发店"的顾客很少,"顾客"对理发店不感兴趣。于是李老师带幼儿到理发店参观,看理发店的设施,鼓励幼儿向理发师咨询问题,记录幼儿的问题,还拍下照片,幼儿在理发店看到顾客躺着洗头,梳理发型。回到幼儿园,李老师组织幼儿讨论"如何开好理发店",并把照片给孩子回顾,有的幼儿反映没有躺椅,有的反映没有发型梳,李老师则启发幼儿自己用积木做躺椅,自己画发型,之后,"理发店"生意又红火起来。
请分析案例中教师采用了哪些策略来支持幼儿的游戏活动。
A. 教师指导游戏就需要介入到幼儿的游戏当中去,介入的目的是引导幼儿继续游戏,促进幼儿游戏向高一级水平发展,从而提高游戏质量,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在这个案例中,教师采用的是外部干预的介入方式来指导游戏,外部干预是指成人并不直接参与游戏,而是以一个外在的角色,引导说明、建议、鼓励游戏中幼儿的行为。
该案例中,李老师采用了如下策略来支持幼儿的游戏活动。
(1)及时帮助幼儿记录与总结角色游戏中的突出特点
李老师观察游戏中孩子的表现以及游戏主题及材料的使用情况。及时记录孩子在游戏中的特点,帮助幼儿把无意识的游戏变为有意识的学习过程,以不断到重复与提高。另外,还可以让幼儿通过参观、记录、提问的方式发现问题,自己来制作躺椅、自己画发型来参与游戏。通过这些,不断的充实和深化幼儿的角色游戏。
(2)以交流体验为媒介
李老师引导幼儿自发地进行交流(幼儿向理发师咨询问题,记录幼儿的问题),积极地表达情感,相互体验,共享快乐,共解难题,进一步为幼儿提供表现和交往学习的机会。自发交流是游戏同伴间对自己游戏的交流,自发交流改变了过去交流只是教师对幼儿的自上而下的片面做法,突显了幼儿在整个游戏过程的主体地位,更有利于幼儿自主独立创造的个性和社会性人格情感的培养发展。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vkqzz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