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注释】
互动关系(interaction)、行政相对人(administrative counterpart)、办事效率(working efficiency)、城乡建设(urban and rural construction)、行政人员(administrative staff)、互相监督(mutual supervision)、农民人均纯收入(net income per capita)、《新闻联播》(the news broadcasting)、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urban residents disposable income)、财政总收入
[填空题]()与()构成了行政体系存在的最基本的价值。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
[单选题]法治的精髓在于所有的人都尊重(),将其作为矫正个人不义和政府不义行为的最终手段,并且赋予其严肃的地位。
A. 政府
B. 警察
C. 国家政策
D. 宪法和法律
[多选题]政府信任关系()。
A. 主观上是信任主体的认知.情感.态度等心理反应及这些反应的综合性倾向
B. 客观上是政府与社会之间.行政人员与行政相对人之间.政府机构的部门之间及行政组织中的上下级之间的趋近性关系
C. 总体上,是一种多元化的网络性的互信互动关系
D. 既指行政相对人对政府及其行政人员的行政管理活动的合理期待,也指包括政府及其行政人员在对社会和公众要求作出回应基础上的合作互动期待
E. 仅指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关系
[单选题]行政伦理监督互动性的直接体现是()。
A. 监督者和被监督者必须及时沟通信息
B. 不同行政机构和部门之间的互相监督
C. 行政伦理监督的各方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
D. 行政伦理监督多样性的主体全局参与
[单选题]GDP与科学发展观2001年,H市开始淡化官员政绩考核中的GDP指标考核。当年,GDP考核指标从占整个考核指标的10%调减至8%,2002年减至4%,2003年只占2%。2003年12月16日,H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完善县区年度综合考核工作的意见》,取消了GDP直接指标的考核,调整后的考核指标如下:一、财政总收入;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urban residents disposable income);三、农民人均纯收入(net income per capita);四、招商引资;五、外贸和外经工作;六、工业经济;七、农业经济;八、第三产业;九、科技教育;十、城乡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十一、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十二、就业和社会保障;十三、民主政治建设;十四、精神文明建设;十五、党的建设;十六、社会稳定。2004年3月23日,新华社以“干部政绩考核‘遭遇’变革”为题报道了H市在干部政绩考核中取消了GDP指标一事。当年3月28日,央视《新闻联播》(the news broadcasting)以“考核不重‘GDP’干部转变政绩观”为题再次报道了此事。新考核标准提高了对财政总收入、群众生活质量、环境保护和政府办事效率等内容的考核比重,取代了过去以GDP为中心的考核,在全国引起了广泛关注和争议。有分析人士认为,此迹象显示我国地方政府开始对现行政绩考核制度进行反思。阅读案例,回答下列问题:功利主义的政绩观将GDP作为衡量政府工作的唯一标准,而案例中有关地方政府则试图“将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与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起来”,这种对发展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认识就是一种()。
A. 科学发展观
B. 功利主义观念
C. 效果主义观念
D. 片面发展观
[单选题]组织系统中权力效应的决定性因素是()。
A. 组织的人数规模
B. 成员的学历水平
C. 领导的个人风格
D. 个人的从属地位
[单选题]“人民是真正的立法者”,说这句话的是()。
A. 卢梭
B. 格林
C. 霍布豪斯
D. 伯克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vk3gv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