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典考网

个别教师不允许班上学习差的学生参加考试,随意占用学生的上课时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1972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 【名词&注释】

    身心健康(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主要因素(main factors)、普遍现象(common phenomenon)、沟通交流、各个环节(each link)、认知技能(cognitive skill)、教育教学设施(educational or teaching facilities)、解决问题。、前提条件。、相同点和不同点

  • [单选题]个别教师不允许班上学习差的学生参加考试,随意占用学生的上课时间,指派学生参加一些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商业庆典活动等,这些行为主要是侵害了学生的( )。

  • A. 健康权
    B. 名誉权
    C. 受教育权
    D. 隐私权

  •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 学习资料:
  • [单选题]知识掌握与能力发展是( )。
  • A. 同步的
    B. 无关的
    C. 不同步的
    D. 以上都不对

  • [多选题]论述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
  • A. 迁移虽然是学习中的普遍现象,但它并不是无条件的。探讨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对促进正迁移、防止干扰,提高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1)相似性①学习材料之间的相似性学习材料作为学生学习的对象和知识的主要来源,对学习迁移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学习中,辨别学习材料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促进迁移的重要条件。这样,既有助于正迁移的发生,也能克服由于学习材料的相似可能带来的负迁移。②学习情境的相似性任何知识经验的获得和应用都和一定的情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学习迁移角度讲,知识经验获得的情境与知识应用的情境在很多方面都密切相关。在两次学习活动之间,如果出现相似的环境、相同的场所、相同的学习者等,学习迁移就很容易产生。(2)原有认知结构①学习者的背景知识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的背景知识,这是迁移产生的前提条件。已有的背景知识越丰富,越能被学习者主动地加以应用,越有利于新的学习,即迁移越容易。②原有知识经验的概括程度原有的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对迁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而言,经验的概括水平越高,迁移的可能性就越大,效果越好;经验的概括水平越低,迁移的范围越小,效果也越差。③学习策略的水平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认知技能或策略以及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控制的元认知策略,这也影响着迁移的产生。(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心向与定势常常指的是同一种现象,即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定势的形成往往是由于先前的反复经验,它将支配个体以同样的方式去对待后继的同类问题。正因如此,定势在迁移过程中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定势对迁移起积极的影响还是消极的影响取决于许多因素,但关键要使学习者首先能意识到定势的这种双重性,具体分析学习情境,既要考虑如何充分利用积极的定势解决问题,同时又要打破已形成的僵化定势,灵活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 [多选题]案例:   杜郎口"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   预习交流(5分钟):   "代表"、"结对"、"笔记展示"等。理清预习内容要点,准备素材,尤其是小组负责人检查中下等学生的把握情况,并订正,说、校、查、览、写关注中下等学生(小组长等可下桌辅导等)。   明确目标(2分钟): 1、提出目标、学生订正; 2、教师修改、补充; 3、板书到黑板,写小黑板,直接亮小黑板,多媒体演示; 4、检查掌握情况。   分组合作(8分钟): 1、教师分配任务,细细加工,最好专题化为优,具体明确,提出要求(1分钟);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代表"(优生)对子(优+差),黑板板演,设计,独立读、写、构思、创意、单人、集体、下课、出教室、个体、双人、多人、桌上、桌外、生师、黑板、读、演、画、作、室内、室外、思路、作品、道具、教具、情感等(5分钟); 3、小组策划,准备展示的精彩,注意中下等学生的参与(2分钟)。   展现提升(15-18分钟): 1、以小组为单位解答,黑板前讲解,学生中间分析(显要位置表现者为演员,其他为观众,畅谈心得、思路、步骤、体会),还可以有更多形式出现,小品、歌曲、相声、快板、朗读、作画、美文。注意学生参与的面,优中差都要有机会,根据学生的表现,适时鼓掌; 2、同学的表演完后,教师、学生可作点评,有的也可以反问、追问,让同学们深层次探究问题; 3、双质量必须保证,一是对知识的归纳、总结、特征、规律,还有深一步的启示、感悟,联系实际等。二是学生的语言、神态、动作、情感、书写等。这一环节是课堂的重点,也是艺术设计,享受快乐的一大环节,不管是备课,还是预习,以及课前与学生的沟通,再加上平时上课的精彩积累,以及对学生的场外指导等,都是非常必要的。   穿插巩固(5分钟): 1、外组同学的掌握,讲、写、悟; 2、延伸、创新等。   达标测评(5分钟): 1、基本问题; 2、拓展问题; 3、注重对待转化生的检查。   问题:该教学模式中师生承担什么样的角色?
  • A. 在该教学模式中:(1)教师承担的角色。①引导者的角色。在预习交流环节中,老师帮助学生修改、补充课程目标,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②组织者的角色。在分组合作环节中,教师分配学习任务、提出要求,发挥自己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的作用。③朋友的角色。在展现提升环节中,教师和学生一起做出点评,一起分享多种表现形式的乐趣,与学生共同享受快乐的这个环节。(2)学生承担的角色。①组织者的角色。在各个环节学生都起到了教学活动组织者的作用,尤其是各小组的负责人。②设计者的角色。在表现提升的环节,学生自主设计了多种表现形式,表演歌曲、舞蹈,畅谈学习心得,归纳总结知识等都属于艺术设计的内容。③授业解惑者的角色。在组内中下等学生的双人、多人、集体等沟通交流过程中都发挥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授业解惑的作用。④研究者的角色。杜郎口的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不仅仅停留在理解、记忆知识的层面上,更深入地扩展到了生活实践、延伸创新、艺术设计的层次,这本身就是一种对知识的研究与应用。

  •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vejv9y.html
  • 推荐阅读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