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典考网

下列哪项不能提示恶性嗜铬细胞瘤的诊断()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439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 【名词&注释】

    胰腺炎(pancreatitis)、嗜铬细胞瘤(pheochromocytoma)、相互影响(interaction)、胆总管结石(choledocholithiasis)、不规则(irregular)、科学分析(scientific analysis)、战国中晚期、文字学(philology)、胆总管末端(end of common bile duct)、文章内容(contents of articles)

  •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能提示恶性嗜铬细胞瘤的诊断()

  • A. 肿瘤大于5cm
    B. 外形不规则
    C. T2加权像瘤体呈明显高信号近似CSF
    D. 后腹膜发现淋巴结肿大
    E. 上述各项全对

  •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 学习资料:
  • [单选题]根据文章内容(contents of articles).对其信息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 请回答下面的题目: 现在,我们能见到的最早的灯具是在战国中晚期墓中出土的。在战国中晚期墓中出土的灯具,结构已经很完善了,制作也很精美。如出土的中山国古墓中银首人俑灯和十五连枝铜灯,已不是原始阶段的灯具了,可以说是中国灯具中的精品。在它们以前,灯具的发明和演变已经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因此.灯的出现应早于战国中晚期,有人认为它大约出现在春秋晚期或战国初期。 任何一件发明都不是从天而降、突然产生的,总是由某一件东西逐渐发展演变而成的,灯的出现也不例外。灯的最早称呼不是“灯”,而是“镫”。《楚辞·招魂》中有:“兰膏明烛,华镫错些。”意思是泽兰炼的油制作的明烛,装饰华丽的烛台。在周朝,“镫”字与“登”字是通用的。《尔雅·释器》中有“木豆谓之豆,竹豆谓之笾,瓦豆谓之登”。可见“登”是一种叫“瓦豆”的东西。那么,瓦豆与灯具有什么关系呢?瓦豆是新石器时代的一种陶制食器,其形状是上面有一个敞口钵,底下有一个喇叭形底座,到了商朝,瓦豆的形状发生了变化,上部的敞口钵变成直而深的腹壁,下部的喇叭形底座也成了带有弦纹的高圈足。 瓦豆出现于新石器时代的晚期,盛行于商周。后来不知是谁最早在瓦豆中置一灯芯用来点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瓦豆也就被演变成照明的工具——灯了。在战国的墓葬中,有一种陶制细瓦豆,它最早的形状是浅盘,平坦底,尔后逐渐演变成一种盘底中央呈乳状突起,可以插灯芯的瓦豆。瓦豆的这种变化可能就反映出它从食器到点火照明灯具的演化方向。因此,最初,人们把灯称之为“镫”也是不无道理的。这正反映了灯的演变发展的过程——从瓦豆演变成灯。现在看来,无论从文字学(philology)的角度推测,还是从瓦豆的演变发展的过程来看,在我国灯的发展史上,灯恐怕就是由这种叫瓦豆(又称陶豆)的东西演变过来的。。 本文第二段引用《楚辞·招魂》中“兰膏明烛,华镫错些”这句话的作用是: (  )

  • A. 最早的灯是怎样产生的?这个问题是“灯”演变的关键,作者从考古发现、文字学(philology)、瓦豆的演变等角度进行了科学分析
    B. 从作者的分析可看出,最早的“灯”可能是瓦豆,它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盛行于商周
    C. 从中山国古墓出士的灯具非常精美,说明在当时灯具的发展和演变已经经历了一段很长的时期
    D. 有人认为灯大约出现在春秋晚期或战国初期,在此之前出现的瓦豆的变化过程反映出从食器到点火照明的灯具的演化方向

  • [单选题]以下哪个解剖结构属于上颌骨()
  • A. 锥突
    B. 颞突
    C. 翼突
    D. 腭突
    E. 喙突

  • [单选题]地基处理方法中,既可用于加固深l~4m厚的软弱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等地基,还可用作结构辅助防渗层的是()。
  • A. 灰土地基
    B. 砂和砂石地基
    C. 粉煤灰地基
    D. 矿渣地基

  • [单选题]胰腺疾病和胆道疾病互相关联的解剖基础是由于()
  • A. 胰管与胆总管两者解剖位置靠近
    B. 胰腺导管和胆总管下端有共同通道、共同开口
    C. 胰腺有副胰管和胆总管相通
    D. 胆总管和胰腺导管开口于十二指肠内侧壁
    E. 胰腺导管开口于胆总管开口之下

  •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v965p.html
  • 推荐阅读

    必典考试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