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典考网

宋人朱或的《萍洲可谈》记载,张乖崖任崇阳县令时,“尝逢村氓市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1102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 【名词&注释】

    五四运动、人民群众(the masses)、第二次国共合作(the second kmt-ccp cooperation)、革命力量(revolutionary power)、半殖民地(semi-colony)、敦刻尔克大撤退、红军总司令、民族主义理论、临时大总统(interim president)、中国近代民族主义(modern chinese nationalism)

  • [单选题]宋人朱或的《萍洲可谈》记载,张乖崖任崇阳县令时,“尝逢村氓市菜一束出郭门。问之,则近郊农家。乖崖笞之四十,日:‘尔有地而市菜,惰农也。’崇阳民闻之相尚力田”。材料中张乖崖的做法实质上是()。

  • A. 避免农村劳动力的流失
    B. 引导农民搞好农业生产
    C. 杜绝农民从事商业活动
    D. 维护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 学习资料:
  • [单选题]“分封制”称为“封建制”,是指古代帝王裂土封疆、封邦建国的制度,被封诸侯拥有自己的领地。按照上述定义,下列现象与其概念不符的是()。
  • A. 周天子封功臣姜尚于齐地
    B. 汉高祖封侄子刘濞为吴王
    C. 明太祖封四子朱棣于燕地
    D. 康熙封四子胤稹为雍亲王

  • [单选题]20世纪30年代,国共两党在陕西拜祭黄帝陵,共产党的祭文是:“维某年四月五日,苏维埃主席毛泽东、人民抗日红军总司令朱德恭遣代表林祖涵,以鲜花束帛之仪致祭于我中华民族始祖黄帝之陵。”该文中的“某年”可能是()。
  • A. 民国二十年
    B. 民国二十四年
    C. 民国二十六年
    D. 民国二十九年

  • [单选题]1938年,民生公司总经理卢作孚在地处长江三峡的湖北宜昌指挥船队,抢运战时物资和人员到四川。亲历了宜昌大撤退的晏阳初说:“这是中国实业史上的‘敦刻尔克’。”可见,“宜昌大撤退”的意义在于()。
  • A. 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B. 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保存了物质力量
    C. 增强了国民党军队“围剿”红军的力量
    D. 阻滞了日本对中国沿海地区的侵略

  • [单选题]1845年,御史刘良驹奏称:“银价之昂未有甚于今日者,京中纹银每两易制钱乃二千文,外省则每两易制钱二千二三百文不等”,而且“其势日就增加,尚无底止”。“其势日就增加”的原因主要是()。
  • A. 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 中国白银开始出现外流的趋势
    C. 中国即将进入半殖民地社会
    D. 中国自然经济面临着解体危机

  • [单选题]孙中山曾有言:“兄弟曾听人说,民族革命是要尽灭满洲民族,这话大错。”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interim president)宣言书中宣布:“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由上述材料可知,孙中山对中国近代民族主义(modern chinese nationalism)理论的积极贡献是()。
  • A. 提出“民族平等”“五族共和”,力避种族屠杀、国家分裂
    B.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modern chinese nationalism)主张的最早提出者和政治实践者
    C. 实现了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的完美结合
    D. 推翻了满清贵族的统治.完成了“光复”国家的大业

  • [单选题]“改造中国、拯救人民之路到底在何方?”1923年前后,在孙中山经历了一次次的失败之后发出了这样的疑问时,你应该这样回答他()。
  • A. “暂时放弃政治革命,先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壮大资产阶级力量后卷土重来”
    B. “继续承认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在华利益,以寻求其更大更广泛的帮助”
    C. “采取更灵活的革命策略,争取更多的军阀倒向革命阵营,建立和巩固政权”
    D. “真正的革命力量在广大群众之中,要联合中国共产党,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

  • [单选题]从西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
  • A. 分封制的瓦解
    B. 封建王权的强化
    C. 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D. 上层建筑的变化

  • [单选题]郑和下西洋不能持续下去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 闭关政策阻碍了中西交通
    B. 明朝国力衰退
    C. 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D. 它不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 [单选题]1919年初,有人致电巴黎中国代表:“愿公等坚持到底,全国国民为公后盾”。这一“后盾”后来集中体现在()
  • A. 新文化运动
    B. 抵制日货运动
    C. 五卅运动
    D. 五四运动

  •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v0grny.html
  • 推荐阅读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