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典考网

教师在讲解“病句的辨析”这一知识点时,为学生举了以下例子,其说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1619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 【名词&注释】

    民俗文化(folk culture)、物价上涨(price rising)、借古讽今、内容和形式(content and form)、四大发明(four great inventions)、《钦差大臣》(the government inspector)、《愚公移山》、人口众多(large population)、国家发改委、建设事业(construction cause)

  • [单选题]教师在讲解“病句的辨析”这一知识点时,为学生举了以下例子,其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他作诗不存祈誉之心,生活中有了感触就诉诸笔墨,并且从不矫饰,一切如实说来,率真而又自然"这句话是关联词语使用错误
    B. "学校抓不抓青少年理想教育的问题,是关系到祖国建设事业(construction cause)后继有人的大事,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这句话中"抓不抓"和"是……"为两面对一面
    C. "现在全社会关注通货膨胀,民众担心物价持续上涨,国家发改委多次表示,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是游资炒作造成的"这句话中"的主要原因"和"是……造成的"句式杂糅,保留一种句式即可
    D. "目前血液供应相当紧张,中国人口众多(large population),不缺血源,能否真正建立无偿献血的长效机制,是解决’血荒’问题的根本办法"这句中"能否"和"是解决……的根本办法"为两面对一面

  •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 学习资料:
  • [单选题]学习“中国民俗文化”专题时,教师让学生罗列出课前搜集的属于这一专题的作品。以下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愚公移山》
    B. 《女娲补天》
    C. 《刑天舞干戚》
    D. 《羿射七日》

  • [单选题]教师在讲解普希金时,提到他成功地塑造了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形象,并给学生举例说明“多余人”的特点。下列不能作为例子的是()。
  • A. 《谁的罪过》别尔托夫
    B. 《当代英雄》毕巧玲
    C. 《罗亭》罗亭
    D. 《钦差大臣》赫列斯达可夫

  • [单选题]学生对冒号和破折号的用法容易混淆,教师讲解后安排学生练习,下列句子中的破折号应该使用冒号的是()。
  • A. 我国的四大发明--火药,印刷术,指南针,造纸术,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巨大影响。
    B. 这四种权利--政权,族权,神权,夫权,是束缚中国人民特别是农民的四条极大的绳索。
    C. 用表格整理材料的优点是--容量大,直观性强,眉目清楚,便于对材料作进一步分析。
    D. 某出版社推出"当代文坛大家文库"--《巴金文选》《冰心文选》《夏衍文选》……这些书都是前人留给子孙后代的精神财富。

  • [单选题]学习杜牧的《赤壁》时,教师带领学生共同鉴赏分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以下学生关于这一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
    B. 大内容、大主题通过“小物”“小事”来显示
    C. 表达了“我”的内心世界,更为深刻地揭露了残酷的社会现实
    D. 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rze33j.html
  • 推荐阅读

    必典考试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