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注释】
相辅相成(complement each other)、成一家之言、就业指导(employment guidance)、敬业精神(professional dedication)、通古今之变、临场指挥艺术(art of direction on the spot)、究天人之际、纪传体通史、分镜头脚本、文本具体分析
[多选题]材料:
影视产品挤压纸媒读物是当下一个明显趋势,正推动文化生态的剧烈演变。前者传播快、受众广、声色并茂,具有文字所缺乏的诸多优越,不能不使写作者们疑惑:文学是否已成为夕阳?没错,如果文字只是用来记录实情、实景、实物、实事,这样的文学确实已遭遇强大对手,落入螳臂挡车之势,出局似乎是迟早的事。不过,再想一想就会发现,文学从不限于实录,并非某种分镜头脚本。优秀的文学实中寓虚,虚实相济,常有镜头够不着的地方。钱钟书先生早就说过:任何比喻都是画不出来的。说少年被"爱神之箭"射中,你怎么画?画一支血淋淋的箭穿透心脏?今人同样可以质疑:说恋爱者在"放电",你怎么画?画一堆变压器、线圈、插头?画不出来,就是拍摄不出来,就是意识的非图景化。其实,不仅比喻,文学中任何精彩的修辞,任何超现实的个人感觉,表现于节奏、色彩、韵味、品相的相机把握,引导出缺略、跳跃、拼接、置换的变化多端,使一棵树也可能有上千种表达,总是令拍摄者为难,没法用镜头来精确地追踪。在另一方面,文字的感觉化之外还有文字的思辨化。钱先生未提到的是:人是高智能动物,对事物总是有智性理解,有抽象认知,有归纳、演绎、辩证、玄思等各种精神高蹈。所谓"白马非马",具体的白马黑马或可入图,抽象的"马"却不可入图;即便拿出一个万马图,但是"动物""生命""物质""有"等更高等级的相关概念,精神远行的诸多妙门,还是很难图示和图解,只能交付文字来管理。若没有文字,脑子里仅剩一堆乱糟糟的影像,人类的意识活动岂不会滑入幼儿化、白痴化?可见有了这两条,写作者大可放下心来,即便撞上屏幕上的声色爆炸,汉语写作的坚守、发展、实验也并非多余。恰恰相反,文字与图像互为隐形推手。
一种强旺的文学成长,在这个意义上倒是优质影视生产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摘编自韩少功《镜头够不着的地方》)
问题:
(1)文中画线处"镜头够不着的地方"指的是什么?请简要概括。(4分)
(2)如何理解文中认为的"文字与图像互为隐形推手"?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10分)
A. 参考答案:(1)"镜头够不着的地方"指的是文字超现实的个人感觉承担;文字的思辨负载。(4分)(2)"文字与图像互为隐形推手"是指文字和图像互为基因,二者取长补短,强旺的文学成长是优质影视生产的重要条件。影视产品传播快、受众广、声色并茂、还原如真,具有文字所缺乏的诸多优势,文字不仅可以用来记录实情、实景、实物、实事,而且还能做到实外有虚,实中寓虚,虚实相济,虚实相生,文字具有感觉化和思辨化,是影视产品达不到的。没有文字,脑子仅剩乱糟糟的影像,没有影像的记录,文字就显得苍白不生动。因此,文学不会成为夕阳,文字和图像互为表里,相辅相成。(10分)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
[单选题]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沟通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种观点属于教学过程本质的( )。
A. 特殊认识说
B. 交往说
C. 发展说
D. 实践说
[单选题]以下不属于新时期德育发展的新主题的是( )。
A. 生命教育
B. 生活教育
C. 生态教育
D. 生存教育
[多选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中国女排在前期战局不利、对手强大的情况下,艰苦拼搏,最终战胜塞尔维亚队,又一次登上世界女排的顶峰。国人沸腾,自然而然地称赞"女排精神"。记者采访女排主教练郎平,希望她谈谈"女排精神"。她回答:"不要因为我们赢了一场就谈女排精神,也要看到我们努力的过程。女排精神一直在,单靠精神不能赢球,还必须技术过硬。"
综合材料的内容,联系社会生活,写一篇论说文。
要求:
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少于1000字。
A. 【参考范文】
精神不是成功的全部
"女排精神"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夺得五连冠后的经验总结,堪称我国竞技体育运动的瑰宝。很多人因此将"女排精神"视为中国女排夺取一个又一个冠军的决定性因素,每当球队取得胜利就大肆鼓吹精神的力量。然而,郎平却说"单靠精神不能赢球,还必须技术过硬"。
诚然,如果没有科学系统的训练和备战体系,没有女排姑娘们扎实的技术功底、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不懈的努力,没有郎平针对性的排兵布阵和高超的临场指挥艺术,即使她们不服输的精神再顽强,在技术强悍的对手面前,也是很难夺取冠军的。所以,在前期战局不利、对手强大的情况下,中国女排还是取得了胜利,是因为她们不仅只有"女排精神",更有着骄人的实力。可见,精神不是成功的全部。
自强不息、奋勇向前的精神,很多人都有,但是能够真正走向成功或成就一番事业的人.除了具有这种精神,往往还具备过人的实力。一代史学家司马迁,想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却遭受宫刑之苦。他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写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不仅仅是因为他经受住了常人难以忍受的身体的摧残、精神的折磨和巨大的人格侮辱,更是因为他过硬的知识储备和才华。司马迁幼时攻读了《古文尚书》《左传》《楚汉春秋》以及诸子百家、骚赋等汉代以前的古书,他父亲传授给了他很多作为太史令的必要知识与技能,他在任史官时还收集了诸多的史实资料。试想一下,若是司马迁未曾有过这些积累,没有满腹才学,纵使他有满腔热情,又何来这史家绝唱?司马迁的成功,是精神的力量,更是他自身在治学修史路上的上下求索。
很多人都有着成为一名教师的理想,凭着自己对学生的热爱,希望能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但是,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能仅靠这种精神上的激情。要想做到真正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教师自身应具备宽广如大海的知识与技能,也就是所谓的"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得先有一桶水"。首先,教师应具备专业素养,这主要包括敬业精神、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其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消除职业倦怠,培养坚强的意志力。对于教学工作来说,只有敬业精神是远远不够的。专业知识是教师从事学科教学应该具备的知识,是千好教育工作的基础。最后,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具备本学科的教学知识、教育心理学知识以及经常涉及的其他学科知识。总之,作为一名教师,要做到软实力与硬实力两手抓,才能取得教学活动最大的成功,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冰心曾说:"成功之花,人们往往惊羡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花儿朝向阳光生长的精神是它生长的动力,却也正是因为一路"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才能粲然绽放。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rwpdk7.html